袁隆平到北京出差时,特意去看了身体欠佳的华国锋,当时华国锋不太愿见客,但得知来访的是袁隆平,他立马亲自将他迎进家里。
2006年,华国锋已经85岁,因为身体原因,他已经很少见客。 但是,当听到来人是袁隆平之后,华国锋脸上 久违地露出了笑容。 尽管步履蹒跚,但是他还是坚持亲自将袁隆平迎进了屋子中。 当时的袁隆平也已经76岁。 他们之间的友情,跨越了四十多年的时光,从中年到老年。 对于华国锋,袁隆平心中充满感激。 当年如果不是他大力支持自己,说不定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还会遇到很多困难。 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年,华国锋被调任到湖南参与工作,从此扎根在这里二十多年。 湖南有着“鱼米之乡”的美称,华国锋到这里之后,就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他带着乡亲们,大力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并修建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对当地的经济和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 而他对农业的重视,也让他对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非常感兴趣。 1966年,袁隆平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一篇名为《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论文,并发表在了中科院的杂志上。 这篇文章很快引起了上级的注意。 时任国家科委九局的熊衍衡认为,如果这项研究能够取得成功,将会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 他们立即向湖南省发了便函,让他们支持袁隆平的研究。 正因为有国家和湖南省的保驾护航,袁隆平才能不受影响,还能在文革期间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小组。 而他和华国锋的友情,则开始于1970年。 那一年,湖南召开了一场关于农业的经验交流会,华国锋点名让袁隆平参加,并对杂交水稻进行介绍。 听完之后,华国锋大为感慨,鼓励袁隆平一定要将这个研究进行下去。 实际上,当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并没有取得非常重大的突破。 因此,华国锋对他的信任和鼓励,让袁隆平更加坚定了想自己心中的想法。 1971年,华国锋被调任到了国务院,但是他依旧非常挂念杂交水稻的情况。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三系”研究成功。 华国锋得知之后,立即派人去了袁隆平的试验田中查看情况。 之后,他更是提出要尽快将杂交水稻的生产普及开来。 在华国锋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两年时间,湖南、广西等地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就已经超过了4000亩。 对此,袁隆平也非常感动。 他知道,如果不是华国锋的支持,杂交水稻的推广不会这么顺利。 华国锋和袁隆平,两个一心为民的人惺惺相惜,这份友情也一直延续了很多年。 华国锋不仅重视农业的发展,他在医学事业的发展上也做出了不不少贡献。 刚到湖南的时候,他就成立了第一批卫生所,并培养出了当地的第一代医生。 为了消灭血吸虫病,他亲自下乡进入疫区进行调查。 在他的有效规划下,各级人员各司其职,危害人类健康亲百年的血吸虫病终于得到有效防治。 2008年,袁隆平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我认为杂交水稻能有今日的辉煌,华老起了很重要的领导作用。” 这本书出版时,尽管华国锋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但是他还是亲自给袁隆平写了序言。 在序言的最后一句话,华国锋写道: “如今,他已经是中国和全世界闻名的科学家,而我却垂垂老矣!” 这段文字也成为了华国锋留在世间的最后一段话。 写完这段话四个月之后,华国锋就因病去世,享年87岁。 而袁隆平也在2021年5月22日离开了我们,享年91岁。 尽管人已经不在,但是他们的名字,将会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