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说:“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但谁能想到,此话竟暗含深意。
国民党高层陈布雷的家中突然传来消息,他的女儿陈琏和女婿袁永熙被秘密警察逮捕。
陈布雷当时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专门负责给蒋介石起草重要文件。
谁曾想这个戴着圆框眼镜、说话轻声细语的书生已经在蒋介石身边干了二十多年,连国民党内部都叫他"总裁的文胆"。
那天蒋介石把他叫到办公室问话时,陈布雷后背早就被冷汗浸透了。
他太清楚老蒋的脾气,但凡牵扯到"通共"嫌疑,就算是亲儿子都难逃一死。
"要是他们真和共产党有瓜葛,该杀就杀。"陈布雷咬着后槽牙说出这句话,正是这句狠话让老蒋打消了疑虑。
其实这招是以退为进,陈布雷知道只有表现得比上司更决绝,才能保住全家性命。
后来查清楚,警察冲进小两口北平住处时,只在书架上翻出一张普通名片和几本进步刊物。
这些东西搁在平常百姓家可能不算什么,但在那个风声鹤唳的年头,足够让人蹲大牢。
好在特务没找到真凭实据,加上陈布雷多年积攒的人脉关系,女儿关了几天就被放出来,女婿多熬了半年也平安脱身。
外人不知道的是,这对年轻夫妻确实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陈琏在北平念大学时就秘密入了党,比她大几岁的袁永熙更是老资格的地下交通员。
小两口借着陈布雷女婿的身份作掩护,经常把国民党内部文件抄录下来,通过秘密渠道送进解放区。
要不是北平的地下电台被特务破获,他们的身份本来能藏得更久。
当年出事时,陈琏刚怀孕三个月,特务审问时拿竹签扎她手指,逼她说出同伙名单。
这个看着文弱的姑娘硬是扛住了所有酷刑,咬定自己只是普通家庭妇女。
后来被转押到南京老虎桥监狱,狱警发现她裤脚渗血才知道有身孕,这才停了刑讯。
陈布雷表面上对儿女管教严格,其实心里最疼这个从小养在外婆家的女儿。
他总念叨着让陈琏当个老师过安稳日子,没想到女儿偏要报考政治氛围浓厚的大学。
父女俩为此吵过好几回,最后当爹的拗不过孩子,只能由着她去北平读书,谁承想这一去,女儿就踏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女儿出狱那天,陈布雷亲自去接人,看着女儿苍白的脸色和手上的淤青,第一次感觉到心口发堵。
他特意让司机绕路去城南买了女儿最爱吃的桂花糕,路上却半句话都问不出口,既不敢问女儿是不是真参加了共产党,更不敢想万一事情败露会怎样。
半年后的某个清晨,管家发现陈布雷躺在卧室床上没了气息,床头柜上摆着空药瓶,虽明面上说是突发心脏病,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自杀。
他留下的遗书里写满对时局的失望,说国民党"气数已尽",劝老蒋"放下屠刀"。
陈琏夫妇处理完父亲后事,连夜乔装成商人离开南京,他们先坐船到武汉,再走山路进入河南解放区。
路上听交通员说,父亲生前最后几个月总把自己关在书房写东西,写完又烧掉,那些灰烬里或许藏着没能说出口的父爱,也或许是对毕生信念的彻底幻灭。
后来陈琏在回忆录里提到,父亲葬礼上收到过匿名送来的白菊花,花瓣里夹着张纸条,上面写着"民族大义高于天",她猜这可能是地下党的同志送来的,但始终没去深究。
时间过去七十多年再回头看,这场家庭悲剧折射出整个时代的吊诡,忠心耿耿的国民党元老培养出共产党员女儿,位高权重的父亲不得不用生命为儿女铺路。
当年陈布雷要是知道女儿的真实身份,会不会做出不同选择?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就像历史长河里的浪花,翻涌过后终归平静。
南京总统府旧址的展览厅里,陈布雷起草的文件和老照片还挂在墙上。
玻璃展柜里泛黄的信纸上,陈布雷的毛笔字依旧力透纸背,只是当年那些斟酌再三的词句,早已化作历史天空中的一缕轻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