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8月,北京刑场的毒针刺入刘连昆血管时,这个曾佩戴两岸少将衔的叛徒,终于用命还了欠祖国的血债。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刘连昆) 刘连昆,年纪轻轻就穿上了军装,脑子活,肯干,一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建国后还进了后勤学院镀金,前途那叫一片光明,八十年代,肩上扛着少将的牌子,手里攥着军械部的大印,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 你想想,军械采购,那可是个“富得流油”的地界儿,权力这东西,就像一坛美酒,喝多了容易上头,欲望的鬼火也就跟着冒出来了,刘连昆,这位昔日的战斗英雄,到底没能扛住糖衣炮弹的诱惑,手悄悄伸向了不该拿的钱。 1988年“咔嚓”一声,悄然转向,就在他眼瞅着要再进一步,戴上中将肩章的前夜,贪腐的事儿露馅了。 按说,军法如山,这种事儿,严惩不贷是板上钉钉的,可组织上念他资历老,培养起来不容易,算是高抬贵手,给了个相对“温柔”的处理,军衔降一级,少将撸成大校,职务也挪了窝,这本是组织给他踩刹车、拉一把的机会。 刘连昆不这么想,他没半点悔改,反而觉得这是有人故意跟他过不去,断了他的青云路,再加上贪腐的路子被堵死,“财源”也断了,心里那股邪火越烧越旺,整天黑着个脸,看谁都不顺眼。 人心里一旦有了缝,外面的苍蝇就容易闻着味儿飞进来,这时候,他手底下军械局的局长邵正宗,这个眼尖的家伙,看出了顶头上司的心思不对劲。 邵正宗是谁,他早就被台湾那边收买了,代号“少康一号”,正憋着劲儿发展下线呢。 刘连昆的这股子怨气和失落,在邵正宗看来,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好机会,找了个酒局,几杯下肚,邵正宗看似不经意地开始“开导”刘连昆,刘连昆心里咯噔一下,他明白这是啥意思,当间谍,这条路一旦踩上去,可就没回头路了,他不是没犹豫过。 邵正宗是个老狐狸,他太清楚刘连昆的软肋在哪儿——钱,他拍着胸脯打包票,只要刘连昆点头,金条大大的有,美元哗哗的来,海外的豪宅也给安排上,保他下半辈子吃香的喝辣的,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 一边是对现实的绝望,一边是对组织的怨恨,再加上这白花花的银子砸下来,刘连昆心里的天平,彻底歪了,他一咬牙,一跺脚,栽了进去,台湾军情局那边一听,策反了解放军一个现役少将,那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立马当成了头等大事。 1992年11月,台湾军情局六处副处长庞大为,化名“王宝元”,鬼鬼祟祟地摸进了大陆,地点,广州,他和刘连昆的第一次勾兑,先是在越秀公园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互相递个眼神,探探底,觉得安全了,才挪到东方轩酒店的包间里,开始“掏心窝子”谈买卖。 仗着自己军械部长的便利,他就像个情报管道,源源不断地把解放军的家底往外捅,部队的驻地在哪儿、新式武器的型号参数、哪个部队怎么部署、应急作战部队的人员构成,甚至连中印边境、南海方向的战略调整重心这种核心机密,都成了他换取美金的筹码。 每一次情报的交换,都是对国家的一次割肉,而刘连昆海外账户里的数字,却在蹭蹭往上涨,据说,光是一个叫叶炳南的台湾间谍,经手塞给刘连昆的黑钱,就高达五十万美元,钱这玩意儿,真是个魔鬼,它能把英雄变成狗熊,把忠诚变成背叛。 刘连昆在卖国的泥潭里越陷越深,已经完全麻木了,尤其是在1996年台海危机那种剑拔弩张的关头,他连演习的具体部署、兵力调动,甚至“空包弹”这种要命的核心细节,都一五一十地交了出去。 然而,再周密的伪装,也总有露出马脚的一天,1996年,李登辉那张大嘴巴,在国际上得意洋洋地抛出“空包弹”论调,虽然替台湾方面挣足了眼球,但也等于是亲手点燃了导火索,你想啊,这种核心机密,知道的人就那么几个,调查起来,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了。 刘连昆虽然平时都是单线联系,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在国家机器强大的侦察能力面前,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线索。 其实早在1994年,庞大为再次潜入广州跟刘连昆接头的时候,就已经被我方侦查员盯上了,可惜,这老小子经验老到,用了一招调虎离山计,居然让他给溜了,刘连昆也因此多潜伏了几年。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1999年,台湾军情局一个退休的上校叶炳南,因为有些收尾的工作没干利索,偷偷摸摸潜回大陆联络下线,哪知道,他前脚刚一落地,后脚就被我们盯死了,很快就落了网。 叶炳南这一倒,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在他吐出来的东西里,刘连昆和邵正宗这两个埋得极深的“钉子”,终于彻底暴露了。 1999年3月,一声令下,大陆反间谍机关统一行动,刘连昆、邵正宗等人应声落网,面对堆积如山的铁证,刘连昆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老老实实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同年8月,军事法庭宣判,刘连昆,这个曾经的解放军少将,以注射毒针的方式,结束了他罪恶又可悲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脑袋,给所有心存侥幸的人,敲响了一记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的警钟。
1941年,一个日军少将带了4个随从外出游玩,谁知却被新四军发现行踪,新四军旅长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