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大发雷霆,当即派人调查黄维,黄维的顶头上司关麟征也趁机落井下石。 黄维发现部队里的军粮出了问题,成天操练的士兵们捧着饭碗直发愁。米袋子倒出来的粮食半灰半黄,里头掺着砂石和碎土,蒸出来的饭团子咬一口硌牙。 炊事班的老班长蹲在灶台边上直叹气:"这哪是人吃的东西,牲口吃了都得闹肚子。" 事情传到黄维耳朵里时,他正带着工兵连修防御工事。 这个黄埔四期出身的少壮派军官撂下铁锹就往粮仓跑,抓起把发霉的米粒攥在手心里,指甲盖都掐进肉里了。 当天下午他就派人打包了二十斤问题军粮,牛皮纸裹得严严实实,直接送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的办公室。 何部长拆开包裹时,霉味冲得他直捂鼻子。白生生的米粒里混着砂石,手往袋子里掏两把,指缝里能筛出小半撮碎石子。 这位国军大佬当场摔了茶杯,冲着副官吼得整层楼都听得见:"他黄季良是吃了豹子胆!当老子办公室是菜市场?" 这边何部长气得肝疼,那边黄维还蒙在鼓里。他正指挥部队转移伤员,军装后背上结着盐霜。 要说这位少将也是出了名的死脑筋,带兵打仗讲究身先士卒,发军饷从不过手,逢年过节还拿自己的津贴给士兵买草鞋。这么个油盐不进的性子,早把顶头上司关麟征得罪透了。 关麟征接到何部长电话时,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 这位黄埔一期的老资格最见不得后辈冒头,特别是黄维这种在士兵里呼声高的。 当天晚上他就叫来几个亲信,咬着耳朵吩咐:"把平时记的小本本都翻出来,姓黄的平时那些鸡毛蒜皮全给我罗列清楚。" 要说国军里头的水深,那真不是一般人能蹚的。军需处的账本从来都是糊涂账,从采买到运输,哪个环节不得打点孝敬? 上头的长官们睁只眼闭只眼,下头办事的自然心照不宣。黄维这回算是捅了马蜂窝,把大家心知肚明的窗户纸捅了个窟窿。 调查组来得比打仗时的传令兵还快,粮仓账本翻得哗哗响,士兵挨个叫去问话,连黄维三年前批过的子弹条子都被翻出来查。 这边厢忙着找茬,那边厢谣言已经满天飞了。军营里开始传黄维吃空饷,说他给老家亲戚倒卖军火,更离谱的还有说他通共的。 要说黄维这人也是轴,被停职审查了还天天往训练场跑。士兵们见了他照样敬礼,炊事班的老班长偷着给他塞热馒头。 军政部派来的人看得直嘬牙花子,这哪像是要倒台的架势? 审查报告递到何部长案头时,厚得能当砖头使。可翻来覆去就是些鸡零狗碎:某年某月多领了五斤煤油,某次演习超支了二十发子弹。 真正要命的罪名一个也坐不实,气得何部长把报告摔在地上直骂娘。 事情闹到老蒋那里反倒有了转机,侍从室的人私下传话,说委座翻着报告直摇头:"黄季良要是贪财,我把脑袋拧下来当夜壶。" 这话传出来,审查组立马换了副面孔,客客气气把黄维请回来官复原职。 可这口气黄维咽不下。复职当天他就往军政部递了辞呈,带着老婆孩子回了江西老家。临走前把攒了半辈子的勋章全扔进了长江,跟送行的老部下说:"往后你们吃饭时多淘两遍米,砂石硌牙。" 要说这世道也是讽刺,黄维前脚刚走,军需处那帮人后脚就开起了庆功宴。关麟征升了中将,何部长家的三姨太换了辆新轿车。 只有炊事班的老班长逢人就念叨:"黄长官在的时候,咱炊事班领的可是上等粳米......" 时间一晃到了1948年,黄维在功德林里啃窝头的时候,不知道有没有想起当年那袋发霉的军粮。 倒是海峡对岸的老部下们聚会时总爱说:"当年要是多几个黄长官那样的硬骨头,咱们何至于......"话说到这儿,举杯的手就都僵在半空了。 2007年北京和台北同时降半旗,两边报纸头版登的都是同张照片——照片里那个浓眉大眼的将军,永远定格在怒摔军粮袋的瞬间。 有老兵看着报纸抹眼泪:"黄长官较真了一辈子,就为口干净粮食。" 信息来源: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抗日战争纪念网
黄维见军粮发霉还掺着砂石,给何应钦的办公室寄去了一袋,何应钦大发雷霆,当即派人调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5-21 11:23:36
0
阅读: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