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湖南督军张敬尧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想仗势强娶。曾宝荪的父亲曾

笑对的风雨 2025-05-22 15:58:59

1918年,湖南督军张敬尧看上了曾国藩的曾孙女曾宝荪,想仗势强娶。曾宝荪的父亲曾广钧说了四个字,让张敬尧顿时愣在了那里。 张敬尧当了湖南督军,兵权在握,言出法随。这个人外号“张屠夫”,不是浪得虚名。 他到任三个月,查抄地主、强占良田、私设税收,连老百姓卖鸡蛋都得贴“税”。 但这些都比不上他另一个癖好——强娶女子。 十三个姨太太,长沙城里家家户户都知道。谁家姑娘长得标致,哪怕正在念书, 只要张敬尧一句话,兵痞就能把人带走。有人抗争过,最后人财两空。没人敢惹。 这一年,他听说有个叫曾宝荪的女子,从英国学成归来,不仅模样好看,还办了所女校,课堂上讲“女子不属人,应有其志”,把几个督军家的千金也吸引去了。 张敬尧笑了:“有意思。” 他拍桌子:“我要这个人。” 消息传到曾家,满堂震惊。 曾家不是普通人家。宝荪的曾祖是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家的重臣。 祖父曾纪鸿是搞数学的,写过几部教材。父亲曾广钧,是进士出身,喜好诗文。 整个家族书香气浓,讲理,讲礼,也讲血性。 这一次,讲理没用。张敬尧不接受拒绝。 三日后,一辆军车停在曾家门口。 张敬尧穿军装进门,腰间佩枪,后头跟着两个亲兵。他不拐弯抹角,直接开口:“听说宝荪未婚,我来提亲。” 没人回话,曾广钧站起身,快步迎出厅堂。 他没答谢,也没寒暄,只高声叫了一句:“世伯来了!” 张敬尧一愣。 “世伯”? 曾广钧不等解释,话已接上:“当年家父曾纪鸿在江西讲学时,常提张宗禹先生忠厚,是我家座上宾。张督军是张先生之子,自该是我辈长者。” 厅堂寂静。张敬尧皱眉。 他出身并不高贵。传言其父张锦轩只是教书先生,还有说是逃荒来的车夫。 他自己当兵从底层打上来,认识的不多,认祖归宗更谈不上。曾国藩?捻军?他脑子转不过来。 曾广钧继续:“依照辈分,我女应称你一声‘爷爷’。” 张敬尧脸上的血色一下抽掉。 “爷爷?” 他不是没听懂。问题是——全城皆知他要娶人家闺女,如今人家喊“长辈”,成了什么?强娶不成倒像乱伦。 他冷笑:“曾大人拿家谱来压我?” 曾广钧平声答:“不敢压,只是尊礼数。” 那天张敬尧没动手。他带着疑惑离开曾家,回营中召来一批幕僚,问:“曾家说我爹与曾国藩有交情,是不是真的?” 没人回答得上。 隔天,曾广钧故意登门拜访张督军府邸。带了礼盒,口口声声喊“世伯”。 张敬尧不接,礼送出门。第三天,街坊四邻都听见:曾大人出门对人说,“张世伯宅子大气,名副其实。” 有人笑出了声,传得再快不过张敬尧的脾气。 他砸了三张桌子,却没再提“娶曾宝荪”这件事。再提,只怕“爷爷娶孙女”的话传出去,比丢兵败阵更难听。 风头一过,曾家人悄然将宝荪送往沪上短住,避开风头。 而张敬尧则把火气撒到“剿匪税”上,扩大摊派,引起民怨。 1920年春,湖南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农人拒税,长沙陷入骚动。 张敬尧被迫离任,灰头土脸滚出湖南。 1933年,戴笠派军统特工刺杀张敬尧。刺客进门时喊了一句:“你可还记得长沙的曾家?” 张敬尧没答话,人已倒地。 而另一边,曾宝荪继续办她的“艺芳女校”。 她不结婚,不妥协。每年招收百余名女学生,校规明确:“每周一议事,每月一评议,学生可弹劾校长。”不少人说她太激进,她冷笑:“女子若不自立,只能任人取用。” 1938年,她受邀前往英国讲学。在伊顿学校的大礼堂里,她穿中式旗袍演讲,全场起立鼓掌。 没人知道,那年她已五十岁。讲完后,她在校门口拍下一张黑白照。背景是伊顿的石墙,目光直视镜头。 没有夫君,没有子女。她用一生完成了一场战斗,最早一次,就是那年长沙张敬尧站在曾家门前时。那一刻,她父亲用四个字,把全局翻盘。 不是靠权,不是靠枪。 只靠一声:“世伯来了。”

0 阅读:60

猜你喜欢

笑对的风雨

笑对的风雨

笑对人生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