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用脚踢了踢他的头颅,叛徒谢文东怒了,直接给了汉奸两巴掌:“你没有手吗?” 赵尚志,1908年出生在辽宁朝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家里穷,但他聪明好学,后来考上了黄埔军校。1925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他没犹豫,直接回到家乡,组织起抗日武装。那时候,东北的冬天冷得要命,抗联的条件也艰苦得不行,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对日军的围剿。可赵尚志硬是带着队伍,在白山黑水间跟敌人干了一仗又一仗。 他当过东北反日游击队司令,后来又升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别看他个子不高,人称“小个子司令”,但打起仗来胆子大得很。日军一提他的名字就头疼,因为他总能带着部队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他最出名的一次战斗,是1936年在珠河一带打得日军晕头转向,直接干掉了一大堆伪军,连日军都不得不承认,这家伙是个硬茬。 可英雄也有倒下的时候。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黑龙江鹤岗附近被日军包围。那天,他带着小分队侦查敌情,结果中了埋伏。敌人太多,火力太猛,他和战友们拼到了最后一刻,最终壮烈牺牲,年仅34岁。日军为了震慑抗联,把他的头颅割下来,带回了兴山警察署。这件事传出去,整个东北的抗日军民都炸了锅,大家既悲痛又愤怒,赵尚志的名字从此成了不屈的象征。 再说说谢文东,这个人跟赵尚志的经历有点像,但结局完全不一样。他1907年出生在吉林农安,1925年加入共产党,跟赵尚志一样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九一八事变后,他也回到东北,干起了抗日的事业,还当上了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那时候,他跟赵尚志是并肩作战的兄弟,一起扛过枪,一起打过鬼子。 可到了1939年,谢文东变了。抗战最苦的时候,东北的抗联被日军压得喘不过气,粮食没了,弹药没了,好多人冻死饿死。谢文东扛不住了,选择了投敌。从此,他从抗日的英雄变成了日军的帮凶,带着伪军到处抓抗联的人。他的叛变,让很多战友恨得牙痒痒,也让东北的抗战雪上加霜。 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牺牲后,日军把他的人头带回了兴山警察署,还叫来谢文东辨认身份。谢文东去了,结果看到一个汉奸用脚踢了踢赵尚志的头颅。这下,他突然发火了,冲过去就给了汉奸两巴掌,还吼了一句:“你没有手吗?”这一举动,把在场的日伪军都搞懵了。一个叛徒,干嘛对死去的敌人这么上心? 谢文东的愤怒,到底是怎么回事?有人说,他可能是对赵尚志还有点旧情。毕竟,他们当年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赵尚志的硬气和胆识,谢文东不可能没见过。看到老战友的头颅被这么糟蹋,他心里那点良心可能被戳了一下。还有人觉得,他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叛变之后,他背负着骂名,心里肯定也不好受,看到汉奸这么干,他借机发泄一下,既能出口气,又能给自己留点脸面。 但不管咋说,谢文东这人已经投敌了,他的愤怒改变不了他叛徒的事实。咱们不能因为他这一个举动,就觉得他还有啥值得称道的地方。他叛变的时候,就已经把战友的信任和抗日的信念扔了,他的两巴掌,打不出啥英雄气概,只能让人觉得人性真是复杂得让人看不懂。 赵尚志死了,可他的精神没死。他的牺牲,像一把火,点燃了更多人的斗志。东北抗联的战士们听到这个消息,哭归哭,但打鬼子的劲头更足了。他的战术和经验,也被其他指挥官学了过去,在后来的战斗中发挥了大作用。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的抗战胜利,赵尚志的贡献是抹不掉的。 战后,大家也没忘了这位英雄。黑龙江有个珠河县,直接改名叫尚志县,后来成了尚志市。哈尔滨市修了条尚志大街,朝阳县也有个尚志乡,都是为了纪念他。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赵尚志还被评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荣誉,不是随便给的,是他用命换来的。
1942年,赵尚志牺牲后,一个汉奸用脚踢了踢他的头颅,叛徒谢文东怒了,直接给了汉
混沌于浮云
2025-05-22 20:24:4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