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选择埃及,我且不说我们与埃及的合作是什么情况,但伊朗现在的问题真的非常大。实际上,我认为在现阶段,跟伊朗达成的任何合作,都像是在辛亥革命前跟大清签条约一样。在中东诸国里,我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唯一一个会产生颠覆性变化的国家,就是伊朗。波斯是文明古国,它会长期存在于世界之林,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寿命,是很难说的。 伊朗靠石油吃饭,但这碗饭不好吃。制裁让钱袋子越来越瘪,2023年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制裁依然没松口,核协议谈判也卡在原地。 年轻人想找份体面的工作,却发现机会少得可怜。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们,要么在国内憋屈,要么没法像印度人那样跑去欧美闯荡。 结果知识阶层满腹牢骚,觉得体制拖了后腿。沙特靠石油钱养着全民,土耳其靠工业化和全球化给精英出路,伊朗却两头不靠,卡在中间不上不下。 反美这事儿,伊朗喊了几十年,可现在听起来有点空。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把反美写进了国策,可普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怀疑这口号的意义。 中国反美是因为大国竞争,资源和市场得硬抢。可伊朗呢?它没那个体量去跟美国争霸,顶多做个地区强国,像沙特加土耳其的组合。 过去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跟美国关系好得像兄弟,美国的先进飞机都卖过来,空军让邻国都怕。 可革命后,这支部队散了架,伊朗也跟世界渐行渐远。很多人开始想:跟美国对着干,到底图啥? 更麻烦的是,伊朗的政权有点“管不动”。国内,科学家和重要人物接连遇害,安全漏洞像筛子。国外,伊朗想当什叶派老大,可盟友支持得有气无力,势力范围也缩水严重。 2023年巴以冲突中,伊朗的反应小心翼翼,像个怕事的旁观者。为什么?因为它知道自己底气不足。社会开放带来的观念冲击,加上经济困境,让反对声音越来越多。 年轻人上网看到欧美的生活,知识分子羡慕全球化的机会,体制却告诉他们:忍着,继续反美。这种脱节,让“反贼”成了伊朗的标签。 看看中东其他国家,沙特靠石油钱和传统体制稳如泰山,卡塔尔和阿联酋更是把国际视野玩得溜熟。 埃及虽然被1亿多人口压得喘不过气,但它的体制跟社会现实还算搭,哪怕政变几次,国家底子还在。 可伊朗不同,它的社会太开放,观念太多元,体制却太僵硬。一旦风浪来了,可能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伊朗的地缘处境也很尴尬。想发展经济和科技,就得世俗化,可这又跟政教合一的根基对着干。核协议的反复失败,让伊朗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经济压力更大,社会不满也跟着涨。 年轻人想要的是工作、机会和跟世界的连接,可体制给不了这些。精英们看着沙特和土耳其的路子,心想:我们为啥不行? 所以伊朗可能成为中东唯一一个发生巨变的国家,跟这样的国家做长期合作,就像在暴风雨前修房子,风险太大,谁都不敢打包票。
都说中国选择埃及,我且不说我们与埃及的合作是什么情况,但伊朗现在的问题真的非常大
烟雨故人念
2025-05-24 02:12:30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