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

行走的小房车 2025-05-24 09:43:01

1951年,10万志愿军被美军包饺子,一向淡定自若的彭老总心急如焚连忙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苦思3小时,下达8字命令。众将一听都懵了,彭老总却直呼高明。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彭老总却一拍大腿:“高明!”这究竟是哪八个字,背后藏着什么玄机,竟能力挽狂澜? 时间拨回1950年末到1951年初,那会儿的朝鲜半岛,战火连天,美国牵头的所谓“联合国军”,仗着家底厚、火力猛,开战初期那叫一个嚣张。 谁知,志愿军很快就用行动给了这些骄傲的美国大兵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些看似“乌合之众”的战士,在战场上那股子钢筋铁骨般的意志和不怕死的劲头,着实吓人。 志愿军将士们在零下几十度的冰天雪地里,凭着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硬生生把麦克阿瑟的“圣诞总攻势”给搅黄了,这在军事史上都算得上奇迹。 1951年11月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反击开始了,志愿军的勇士们像黑夜里的幽灵,悄没声儿地穿梭在山林间,巧妙绕过美军的明哨暗卡和机枪火力网,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敌人眼皮子底下。 这场突如其来的夜袭,彻底打乱了美军的阵脚,李奇微在后方急得跳脚,命令部队反击,但在志愿军排山倒海的攻势面前,已经是兵败如山倒,场面根本控制不住。 志愿军将士们士气高涨,高喊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乘胜追击,一路高歌猛进,经过几个月的血战,志愿军成功把战线推回到三八线附近,收复了大片失地。 而且毛主席的战略指导,无疑是志愿军能够扭转战局的关键,这充分展现了他洞察战场、把握战争主动权的高超军事才能。 然而,战争这东西,变数太多,李奇微也不是吃素的,领教了志愿军的厉害后,他开始琢磨我军的作战特点,很快就策划了一场更阴险的反扑,尤其是在第四次战役期间。 这不,就到了开头说的那个节骨眼上,正是在李奇微的精心策划下,美军突然从西向东发动大规模钳形攻势,利用其机动性和火力优势,硬是把我军大约十万人的主力部队给压缩、包围在一个狭长地带,摆明了要“包饺子”。 更要命的是,被包围的部队跟后方根据地、补给线全被切断,一下子陷入了弹尽粮绝、四面楚歌的绝境,这,就是彭老总急电毛主席求援的背景。 在电报发出后,彭德怀和指挥部的将领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焦急地等着北京的回音,三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那么难熬。 终于,回电来了,可上面却只有短短八个字:“放弃支援,以攻代守”,这八个字一传开,指挥所里议论纷纷,好多将领都纳闷:我们都成瓮中之鳖了,怎么还放弃外援,反而要主动进攻呢? 然而,彭德怀盯着这八个字,紧锁的眉头却渐渐舒展开来,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笑容,连连称赞主席高明!彭老总立马想起了当年红军长征时,毛主席指挥的四渡赤水。 当时红军同样被数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也是靠着灵活机动的运动战,面对敌人的包围,假装硬扛,实则绕到敌人后方搞大迂回,最终跳出了包围圈,“以攻代守”,这不就是那个意思嘛! 在领会了毛主席战略意图的彭德怀,当机立断,彭老总指挥一部分兵力在正面佯装拼死抵抗,吸引并拖住美军主力,摆出一副要决一死战的架势。 而与此同时,真正的主力部队则在夜幕的掩护下,悄悄向美军包围圈的薄弱环节——也就是他们的侧后方——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迂回和穿插。 当美军还在为正面“志愿军主力”的顽强抵抗而调兵遣将时,我军的穿插部队已经像一把尖刀,狠狠扎进了他们的后方。 志愿军主力随即沿着这个突破口,如潮水般涌出,不仅成功跳出了绝境,更趁势对惊慌失措的美军发起猛烈反击,一鼓作气把敌人打得落荒而逃,有些部队甚至一度又打过了三八线。 从“联合国军”的不可一世,到志愿军的浴血奋战;从李奇微的阴险“包饺子”,到毛主席的八字奇谋;再到彭老总的果断执行和将士们的奋勇突围,抗美援朝战争的每一次转折都充满了惊心动魄的较量。 正是无数志愿军将士的英勇牺牲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战略智慧,共同铸就了这场立国之战的伟大胜利,也为新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环境和国际声望。

0 阅读:483

猜你喜欢

行走的小房车

行走的小房车

硬核闯荡边走边成长,单人用自行车拖挂小房车穷游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