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一辈子最恨的人,不是共产党,而是他身边两个“自己人”,一个是忠心耿耿却办事一塌糊涂的胡宗南,一个是聪明绝顶却处处掣肘的白崇禧。
一个把他在西北的部署弄得稀烂,一个在最关键的时候站出来逼宫拆台,两人一个“愚忠”,一个“聪明过头”,直接把国民党送上了败局的快车道。
胡宗南是黄埔一期,蒋介石的铁杆心腹,跟了他几十年,是出了名的“自己人”,蒋介石一手把他捧成西北王,二十万大军、几十个师,连带西安、兰州、宝鸡、汉中,一大片地盘都交给他打理。
结果1947年他带兵打延安,说要一举歼灭共产党,打完立功封赏,蒋介石在南京都拍手叫好,结果消息传来,说胡宗南已经攻入延安,彭德怀不见踪影,战果“歼敌五万”,蒋兴奋得晚上都没睡。
可三个月不到,战场风云突变,共军没被打光,反而从山里绕出来打胡宗南的后路。
彭德怀玩的是“蘑菇战术”,不跟你硬拼,专打运输线,搞袭扰、断补给,把胡宗南拖成泥潭。
没多久,西北野战军调头合围,胡宗南主力被一锅端,蒋介石这才发现,所谓“歼敌五万”是谎报。
武器倒是缴获了一批,很多是德国造的重火炮,连运输清单都在解放军手里晒出来。
这事儿传到南京,蒋介石气得拍桌子。对人说:“三千门火炮敌不过三把锄头!”骂胡宗南“把我一生的局都误了”。
可他还是没动手处分胡宗南,毕竟是自己人,只能边缘化,之后西南战场再崩一次,胡宗南在成都又搞一次大溃退,不打招呼直接跑了。
46个监察委员联名弹劾他,蒋还是出面力保,可这时候他心里已经认定了:胡宗南是扶不起来的“忠臣”。
1962年胡宗南死了,蒋介石虽出席追悼会,但没说一句感慨的话,据说他私下骂过:“这个人忠是忠,可真没用。”当初亲手一把把提拔起来,到头来却是西北败局的罪魁祸首。
比胡宗南更让蒋介石咬牙切齿的,是白崇禧,外号“小诸葛”,军事才能一流,脑子也快,可惜,脑子太快。
蒋介石一直不放心他,因为他是桂系出身,是李宗仁的老搭档,不听中央的话,只听广西那一套,白崇禧也不掩饰对蒋的不满,嘴上客客气气,心里盘算盘得精。
1948年淮海战役爆发,蒋介石急调各路人马救援黄维、黄百韬兵团。打电话给白崇禧,让他带桂军北上支援。
白崇禧推三阻四,说广西部队不熟路况、补给困难,说什么“战局已不可为”,暗地里压下了调动命令,还扣了军用列车。
黄百韬在碾庄被围,黄维突围不成,几十万兵力丢得干干净净。蒋气疯了,但也拿他没办法。
更狠的是,1949年,蒋介石正想着再组织个反攻,结果白崇禧跟李宗仁联手,发出“电文”,公开逼蒋下台。
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亥电通牒”的文件,直接让蒋介石在政坛上彻底栽了跟头,是他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下野。
白崇禧等于是把刀架到他脖子上,要他让位,蒋从那一刻起,把他列入死敌。
白崇禧随蒋去台湾以后,刚落地就被架空,连职务都不给,住的地方也有限制,外面说他被“软禁”,官方不承认,但身边人都知道,他几乎哪都不能去,电话也有人监听。
他自己也明白,晚节不保,政坛彻底没份了,有人来看他,他也不说话,只是偶尔翻书。
1966年,他突然病死在台北,没人说清楚死因,家属回忆,他床头摆着一本《三国志》,翻到的那一页正是“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很多人私下说,是不是有什么隐情,但都不敢说出口。
蒋介石死前一次回忆往事,谈到白崇禧时说:“此人有才,惜乎无德。”这八个字背后,是三十年的猜忌和恨意。
蒋不是不想用他,是一直防着他,白崇禧也不是不明白,只是宁愿自己做算盘先生,也不愿给别人当马前卒。
很多人说,蒋介石最后的失败,是被共产党打垮的,但真正让他心碎的是,这些年打江山的老兄弟,不是背叛了,就是拖了后腿。
胡宗南代表的是盲目忠诚,白崇禧代表的是算计精明,这两个极端,一个掏空蒋的信心,一个刺破他的脸面。蒋一生精于用人,却也败在人事之中。
他晚年常感慨一句话:“知人难,用人更难。”这不是讲给别人听的,是对着自己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