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王诚汉到医院体检,总干部部上门探望:中央对你有新的安排

光康说历史 2023-04-20 00:36:01

1985年5月23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军委决定,解放军各总部、军区以及军兵种机关要“消肿”。

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中央宣布了裁军的方案。

图|王诚汉

其实就在裁军的方案确定之前,已经有不少小道消息传出,比如铁道兵要裁撤,十一个军区要缩减为七个等等。

早在1985年3月,就有不少消息流传出,成都军区将要裁撤,合并到昆明军区去,一直到4月,全军各大单位参谋长到北京开会,商量的方案仍然是成都军区合并到云南军区去,毕竟在当时,昆明军区是唯一一个还负担有作战任务的大军区。

消息传出以后,对昆明军区影响不大,至少他们只要做好接收准备即可,但对成都军区的影响,那就大得多了。

当时,位于北教场的成都军区大院中,正准备兴建一座现代化的通讯情报中心大楼,因为即将裁撤的消息传出,这座大楼的建设工程几度出现反复,甚至就连已经挖好的地基都被填平了三次,又三次重新复工。

人心惶惶的局面,对时任军区司令员的王诚汉、政委万海峰造成了很大压力,他们竭尽全力稳定人心,确保各项工作有序顺利的推进。

不过,在王诚汉的心里,对于成都军区的去留问题,一直有着一个深入的思考。在维护军区稳定的同时,王诚汉也召集了不少人手,来论证成都军区究竟是去是留的问题,按照时任云南军区政委谢振华的话来说就是:

“在定案公布之前,一种‘到底鹿死谁手还很难说’的想法仍在大家脑中萦绕。”

图|王诚汉与洪学智合影

就在五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前,王诚汉、万海峰召集一起来参会的成都军区军务部部长刘国斌、干部部部长程功明、干部部处长李德义开会,决定在军委开会定下方案之前,给中央提出建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终在李德义执笔下,写了一封《关于昆明、成都军区合并后定点问题的几点想法》的建议信。

这封信在当时以王诚汉、万海峰的名义,被送到了时任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以及军委副秘书长杨得志、余秋里、张爱萍和洪学智。

几乎所有人都没想到,就是这一封建议性,改变了中央军委原来的计划。

王诚汉是上将军衔,不过不是1955年9月被授予的,而是在1988年被授予的,当时他正任军事科学院任政委。

本来按照王诚汉将军自己的打算,成都军区与云南军区合并以后,他就正式的退下来,安享晚年。毕竟到1985年,王诚汉已经68岁,年龄也不小了。而与他搭档的政委万海峰,是开国大校,比王诚汉还小三岁。

因此,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合并,老将军竭力要保留昆明军区,并不是为自己考虑,而是出于为国家战略而考虑。

王诚汉是老红军出身,参加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原突围时,王诚汉是“皮旅”一团团长,皮旅从中原突围后,先是到了华东解放区,皮旅改称华东军区一纵独立师,王诚汉任独立师一团团长兼政委。

图|1946年7月中原突围后在苏皖解放区(左二王诚汉)

1947年12月,皮旅划归晋冀鲁豫军区战斗序列,与太行军区所属的独立第一、第二旅合编为华北军区十三纵,独立师改称第37旅,王诚汉任旅长。

1949年1月,全军统一番号以后,华北军区十三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37旅改称181师,王诚汉任师长。

当时,第一野战军整体兵力虽然已经扩充了不少,但仍然无力负担解放大西北的重任,中央为了加强第一野战军的实力,在太原解放后,特意将原本隶属于华北军区的两个兵团被划归第一野战军下辖,参与解放大西北的战斗。

在西北的国民党军企图垂死挣扎,趁华北军区两个兵团尚未到之际,胡宗南伙同马步芳、马鸿逵纠集17万大军,企图反扑西安、咸阳。

为了实现全歼敌军的重任,彭老总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指挥一野第一、第二兵团放弃泾、渭三角地区,并下令给华北兵团,加快进军速度。并要求还在太原的61军181师3天内就从太原赶到西安。

王诚汉接到命令的一刹那,立即加快行军速度,一路飞奔。

1949年6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4时,181师已经尽数抵达咸阳。

在彭老总诱敌深入的战略下,马继援率领的马家军三师一旅进展迅速,至6月12日中午,已经抵达了咸阳附近,被181师派出的侦察部队撞了个正着,应该说从整体兵力上来看,当时咸阳的181师一个师,要与马家军率领的三师一旅对抗。

劣势兵力之下,王诚汉指挥181师充分发挥皮旅能征善战的特点,抵挡住了马家军数次进攻。从6月12日下午4时一直到6月13日晚12时,马家军始终无法突破181师的防御。

图|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在龙门山军指挥所(左二王诚汉)

咸阳阻击战大获成功,马家军损失惨重,不得不狼狈后撤,更关键的是,随着华北兵团进入大西北以后,国民党军在兵力上的优势已经彻底不复存在。

6月14日,咸阳市各界群众齐齐走上街头欢迎解放军,并送给181师一幅锦旗“百战百胜”。

就连后来彭老总得知181师的情况后,也不由得赞叹了一声:

“六十一军咸阳战斗打得好。”

王诚汉也凭借咸阳阻击战一战成名。

建国后,61军划归西北军区下辖,王诚汉率领的181师后来被划归60军,走上抗美援朝的战场,不过,考虑到大西北贫瘠的环境,中央决定,除了第一军以外,西北军区所属部队均裁撤,因此到1952年7月,61军的番号被正式撤销。

1955年9月授衔时,王诚汉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4年8月,王诚汉调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当时西藏军区属于大军区,一直到1968年才被调整为正军级。不过在当时,西藏军区的正副主管,均是高配大军区副职。

1969年3月,王诚汉被调入成都军区,任副司令员,主管军区的作战以及后勤工作。之后十几年时间里,为成都军区的现代化建设, 王诚汉复出了极大的心血,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王诚汉顶住了压力,做了许多有益的建设工作。

不过,话又说回来,成都军区是根据国务院1955年2月对全国军区划分的决定,新成立的大军区,贺炳炎为首任司令员,几十年以来的风风雨雨,到1985年说裁撤就裁撤,对于许多人来说,心里都是很难接受的。

图|1950年初在四川遂宁(左四为王诚汉)

王诚汉作为军区司令员,又在这个地方工作了几十年,自然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只是在当时,王诚汉并没有考虑个人问题,而是纯粹出于公心考虑,新成立的军区设在云南是否合适?

一连几天的时间,王诚汉始终夜不能寐。

当时,中央军委已经下达了王诚汉的免职命令,他马上就要退出领导岗位,这些问题他其实可以不用管,可为了国家考虑,王诚汉认为,自己有必要站出来。

“新的军区指挥机关定在云南不合适。”

王诚汉在军区领导机关小范围内,提到了对这件事的看法,并得到了部分人的支持。

1985年5月,王诚汉赴北京参加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也就是在会议前,王诚汉找到时任军委副秘书长的洪学智:

“有关这个问题我还能不能再提意见?”

洪学智听了他的想法以后,也认为说的很有道理,于是表态道:

“你有什么建议与看法,可以大胆提出来,不对还可以再改嘛!”

王诚汉不仅找了洪学智,还找了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李德生、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大家聚在一起,集思广益,热烈的探讨这个问题,而李德生、尤太忠也从自己的角度,阐释了他的观点。

图|王诚汉

集合了这些观点以后,王诚汉召集了当时在北京出席会议的成都军区干部,商量如何向中央军委提出意见: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能像小孩子放炮仗一样,又爱又怕。看准了的事情,只要对全局有利,就要敢去做。”

起草完《关于昆明、成都军区合并后定点问题的几点想法》以后,王诚汉连夜印了几份,交给了中央军委有关领导同志,王诚汉在这封信中,详细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大军区的定点应该考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交通、通信等历史因素与发展情况。要有利于作战指挥,便于组织部队向其他战区机动。因此在设置上不宜靠前。无论是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还是西南战区的作战指挥,亦或是后勤物资保障来看,定点成都都更为合适。另外,从利用现有军事设施来看,成都到昆明、西藏的交通、通信设施都比较完善,尤其是成都到拉萨一线经过30多年的建设,公路、通讯、仓库等都很完善,有利于减少新的投资。

王诚汉不仅提交给中央这份报告,还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申明自己的观点。

也因为王诚汉一再建议,引起了中央军委高度重视,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在考虑了实际情况后,也认可了他提出的建议,因此修改了裁军方案,将昆明军区并入成都军区。

据说王诚汉的这一建议,光是从取消开通昆明到拉萨的通讯线路这一项,就为国家节省了上亿元的资金。

图|万海峰将军

在确定方案以后,成都军区、昆明军区又联合成立了精简整编协调小组,王诚汉又积极参与到协调小组的工作中,到1985年8月,协调小组的工作基本完成以后,王诚汉又积极建议中央尽快撤销协调小组。

值得一提的是,昆明军区撤并入成都军区时,两个军区的军政主官其实年龄都已经不小了。

原昆明军区司令员张铚秀、谢振华两人相比于王诚汉、万海峰年龄都要稍大一些。

万海峰是四人中年龄最小的,当年也65岁了,但在两大军区合并以后,出任了新的成都军区的政委,他也是两大军区军政主官中唯一留任的,一直到1987年才退居二线,进入中顾委。

张铚秀到1985年已经70岁,那年到北京开会,原本带去的方案是接收成都军区的方案,万万没想到的是,最终军委会议的结果是撤销昆明军区,尽管老将军的内心十分伤感,但对中央的命令却坚决表示服从。卸任昆明军区司令员以后,张铚秀进入中顾委,正式退居二线。

谢振华在昆明军区撤并以后,还在中央指示下组织了一个“昆明军区善后办公室”,当时中央对谢振华将军的安排是到军事科学院工作,但谢振华考虑再三,还是决定退出一线领导岗位,他对同他谈话的军委副主席兼秘书长杨尚昆讲:

“我愿意把位子让给较年轻的同志,对我的工作就不要再考虑了。昆明军区精简下来的大批干部,我有责任把他们安排好。我愿回去与大家共同努力,完成昆明军区最后一段光荣的历史使命。”

图|谢振华将军

谢振华心里其实很清楚,军队精简整编以后,下一步工作就是全面恢复军衔制,如果那时他还能留在一线,必然会被授予军衔,而且是授予上将军衔,而过去曾被授予军衔的人,无论是什么军衔,退出领导岗位之后将不在授予。

毫无疑问,谢振华是主动放弃了这个机会。

两位将军正直无私的个性,也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王诚汉完成中央交付的任务后,其实也准备退居二线。

尽管从年龄上比,王诚汉比谢振华将军还小还小一岁,但毕竟年岁已经不轻。事实上,在被安排出任军事科学院政委之前,王诚汉已经过了两个月离休的生活。

1985年10月,王诚汉赴北京解放军总院检查身体,就在住院期间,时任总政治部总干部部部长李继耐上门探望,本来王诚汉也意味,李继耐只是礼节性的上门探望,不料这次他却猜错了。

图|邓小平

李继耐是代表组织上来找王诚汉谈话的。

“军事科学院的领导班子准备调整了,军委与总政想要安排你到那里担任政委。”

王诚汉吃了一惊,时隔多年以后,他在回忆录中称:

“意想不到的新使命。”

可当时王诚汉的第一个念头仍然还是退出领导岗位,他诚恳的对李继耐说:

“我已经退休好几个月了,还是另选年富力强的同志去做这个工作吧!”

王诚汉自然想不到,自己之所以被安排到军事科学院,是邓小平亲自点的将。

军事科学院是五十年代初由叶剑英建议中央建立起来的,叶帅是首任院长兼政委,为了加强军事科学院的力量,中央选调了一批具有丰富经验和阅历的将军到军事科学院中任职,其中还包括粟裕、王树声两位大将。在后来十数年的时间,军事科学院常年拥有上将军衔的将军七八位之多,在当时同为大军区单位中,没有哪一个能够和军事科学院相比。

对于到军事科学院任职,王诚汉自然有自己的担忧,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常年以来担任的就是军事主官,担任政治主官的时候很少,没有经验,另外一方面,自己也不熟悉军事科学院的工作。

李继耐兼王诚汉如此坚持,也只好将他的意思上报给了中央。

图|王诚汉将军与夫人合影

可这一次,中央仍然不改变原来的想法。

不久之后,李继耐又到医院探望王诚汉,并直截了当的告诉他:

“军委已经决定了,选一个老同志到军科带班,还是决定你去。”

见中央已经决定,王诚汉也不好再拒绝。

1985年11月,王诚汉正式出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兼党委书记,并在岗位上又工作了五年。

值得一提的是,到1988年,我军恢复军衔制以后,王诚汉被授予了上将军衔,一同被授予上将军衔的还有他的老搭档——万海峰将军。

五年的时间,王诚汉对军事科学院的建设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当时军事科学院的研究才刚恢复,对外交流很少,是王诚汉上任后,力主同世界各国交流,促进了我国军事科研的发展。

图|王诚汉将军回忆录

1990年4月,王诚汉从军科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

这年8月,王诚汉到北戴河疗养,碰上了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刘华清,刘华清盛赞王诚汉军科的贡献,并毫不吝惜的夸赞:

“老王啊,你对军科院是有大功劳的!”

0 阅读:48

光康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