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老太还愿给摩崖造像上涂料,糟蹋千年文物,大红大绿丑破天际

言过于诚 2023-11-17 23:36:16

2017年,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石飞河,一名驻村干部在高大茂密的树木中,意外发现一些石刻造像,后经鉴定,这处造像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是为摩崖造像。

所谓摩崖造像,就是在山崖上刮摩或在石头上刻划出的造像。清代金石学家冯云鹏在其著作《金石索》中描述:“就其山而凿之,曰摩崖。”

摩崖造像多为佛教主题,最出名的莫过于中国最大的摩崖石刻——乐山大佛。相比乐山大佛,石飞河的摩崖造像谈不上恢宏,也称不上精美,但它历经北魏晚期、初唐、武周、中晚唐四个开凿阶段,后又躲过战乱兵火,抗过岁月侵蚀,几乎完好的留存下来,也足以称得上是奇迹。

可万万没想到,这历经千年仍屹立不倒的造像,差点给糊涂老太毁了。

原来,不久前,有网友发现,这处摩崖造像,被人上了涂料,不忍直视,于是拍下照片,发在社交平台,呼吁大家保护文物。

通过照片可以看出,原本灰蒙蒙的造像,被人漆成了彩色,大红配上大绿,相当显眼。不仅如此,肇事者还“贴心”地给造像面部描绘了五官、胡须等。猛然一看,似乎挺喜庆的;可仔细一瞧,简直丑破天际!

有关部门收到消息后,马上来到石飞河核实,证实消息属实。后经调查,此事为四川省闻中市“李某华”,委托巴中市南江县赤溪镇金银村村民王某国(李某华之母),请高塔镇射洪寨村民“岳某邦”,对石飞河部分摩崖造像涂色“穿衣还愿”。

不难推测,李某华曾在摩崖造像前许了愿,并单方面应允,一旦愿望达成就给造像“穿”上“新衣服”。如今看来,李某华不仅愿望达成了,还信守承诺安排老母亲还愿,结果“好心”做了“坏事”。

要知道,毁坏文物严重情况下或构成刑事犯罪的!好在,当地文管部门,第一时间安排了专家进行现场查勘,并研究制定保护修复方案……

有人或许会好奇,这处摩崖造像发现后,难道没有进行保护吗?

倒也不能这么说。发现摩崖造像后,有关部门不仅给造像加盖了顶棚,据说还安装了摄像头。不过,从已公布信息来看,似乎有几处不合理的地方。

一是,光明网在《四川一隋唐摩崖造像被涂“彩妆”》中提到,这处造像是2017年发现的,其他多数主流媒体说是在2021年发现的。此外,《新京报》提到,这处造像是在2022年确定为保护文物后,才加盖顶棚的。若消息属实,是否意味着,摩崖造像少则1年时间,多则5年时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二是,主流媒体的发文和有关部门的通告中,并未提及造像出处是否设置了警示语,《新京报》更是直言“文物附近没有相应标识、没有相关提醒”。换言之,普通老百姓看到造像,未必会将它与文物联系在一起。

三是,村民给造像上“彩妆”,绝非一时半儿就能干完,既然有摄像头,为何没人第一时间发现?反倒是网友在网上发文,有关部门才后知后觉去查看造像,这似乎说不通。

所以,如果要追责,追的可不仅仅是李某华等三人。

石飞河摩崖造像,是巴中市南江县新发现的一处重要摩崖造像地点,其中北魏晚期造像为巴中首次发现,对完善巴中和四川石窟造像序列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摩崖造像工艺、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由于造像所处的南江河谷,属于米仓古道的主线,从古至今一直在发挥作用,所以,石飞河摩崖造像发现,对研究米仓古道各时期的具体路线,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如今,这处造像被涂得面目全非,虽然只是普通的涂料,不至于伤及造像的根本,但专家表示,不排除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不得不说,文物保护任重道远啊。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