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玉成调北京工作,林彪在毛家湾接见他,言谈中少见的流露出情感

光康说历史 2023-04-22 23:51:04
前言

图|温玉成

1989年夏,温玉成将军突感身体不适,到北京检查后发现患有肝癌。从这天开始,他的身体便每况愈下。

在温玉成将军的人生暮年,老战友陈仁麒曾到医院专门探望他。

两位曾在过去革命战争中披肝沥胆,历经血火的人,此刻却相顾无言。温玉成将军伸出手与陈仁麟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温玉成将军没有选择留在北京,而是选择回到了南京,他想在平静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1968年1月1日,在广州军区干了十年的温玉成,突然接到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调任大军区正职的副总参谋长,主管训练、作战、通讯等工作。

温玉成也是事后才知道,当时定夺副总参谋长的人选时,叶剑英推荐了他,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林彪考虑后,也向毛主席委婉的提议,毛主席干脆直接拍板定音:

“温玉成在广州军区和黄永胜搞不到一起,那就叫他来北京嘛。”

温玉成在广州军区任参谋长、军区副司令员期间,黄永胜是广州军区司令员,无疑两人都是原来四野出身的将军。不过,也就是两人在广州军区工作期间,因为彼此性格原因,有过很多不愉快。

在听说自己被调到北京工作后,温玉成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图|温玉成将军

当然,温玉成那时还不会想到,短短几个月后,黄永胜也被调到了北京,而且是出任总参谋长。

依照惯例,温玉成到北京以后,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林彪在毛家湾公寓,专门接见了他。

也许是因为温玉成是四野出身的老部下的原因,林彪与他谈话期间,提到了许多当年在东北时的往事,言谈之间竟然流露出了少见的情感。

就从打仗方面而言,温玉成也的确是不折不扣的猛将,而且执行上级命令从来不打折扣,因此林彪对温玉成的印象格外深。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温玉成当时刚在延安参加完七大,正带着100多名干部返回江南,然而还没到根据地,就接到命令要求他开赴东北。

当时,东北民主联军以到东北的新四军第二师成立松江军区,下辖四个军分区,温玉成任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哈东军分区)。

温玉成的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兵力其实并不多,更为严峻的是,当时松江地区形势混乱,特别是抗战结束以后,地方杂色武装和土匪势力很多,温玉成在当地积极贯彻中央指示,对一部分杂色武装采取又拉又打的战略,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温玉成就扩充了三个团5000余人的兵力。

1946年12月,在松江军区第一军分区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二师,温玉成任师长。

独立第二师也是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最早的独立师。而且很快就打成了最强独立师。

因为到1955年授衔时,温玉成被授予中将军衔,远远高于与他原来平级的同事。

温玉成无疑有很强的韧劲,几年时间在东北纵横驰骋,光靠一双脚追得敌人如惊弓之鸟,后来有了个绰号“铁脚师长”。

温玉成不光能打仗,还很有大局观,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罗荣桓夸赞的。

四平攻坚战后,温玉成经李天佑引荐,见到了林彪,见面以后,林彪直截了当的对他说:

“能不能抽调一个团补充7旅。”

林彪口中的7旅,应该指的是新四军三师七旅。东北民主联军成立时,该部与山东野战军1师直接归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指挥。

四平保卫战期间,负责抵挡国民党军进攻的部队多数都出现了重大的伤亡,考虑到战斗力较强的7旅伤亡比较大,林彪想到了抽调温玉成的独立第二师部队,充实7旅。

应该说当时的独立第二师,也不过才刚刚拉起来一个架子,一下子抽调一个团,恐怕放在谁身上也不好受,但温玉成在一霎那就想通了关键,站起来表示:

“坚决服从命令,我没有意见。”

林彪听了温玉成的话,十分满意,还安慰他:

“你们抽一个团给7旅,7旅也会抽调一部分干部归你们,部队可以再慢慢发展嘛。”

(注:也有不同说法称是四平保卫战,不过通过考证来看,独立第二师成立于1946年12月,而四平保卫战是在当年5月,故而采信是四平攻坚战时期)

图|钟伟

温玉成以其大局意识观,引起了林彪注意,后来时任东北民主联军政委的罗荣桓也多次夸赞他:

“温玉成这个人有大局意识。”

1948年3月,独立第二师改编为第十二纵34师,温玉成任师长、谭友林任政委。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成立后,钟伟任纵队司令,有趣的是,1955年9月授衔时,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而温玉成却被授予中将。

1949年2月,根据中央统一命令,十二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9军,34师改称145师,温玉成仍任师长,在担负天津卫戍任务期间,温玉成升任41军副军长,并率部南下参加了衡宝战役。

朝鲜战争爆发后,温玉成任40军军长,并率部入朝参战。

10月25日温井一战,40军118师主力在温井至北镇公路以北的丰下洞、两水洞、富兴洞地区设伏,全打响了抗美援朝作战第一枪,并获得了全面胜利,不仅得到了彭老总的赞誉,就连毛主席听说后也大喜:

“10月25日,应为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1951年5月下旬,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在中央命令下,带着第一批赴朝作战的第38军政委刘西元(军长梁兴初因病住院)、39军军长吴信泉、40军军长温玉成和42军军长吴瑞林返回北京,向毛主席汇报作战情况。

当着众人的面,毛主席盛赞温玉成等将军是“美援朝战场上的4根擎天柱”。

温玉成回国后,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兵团军长兼政委,不久后又担任了广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他与黄永胜也是这个时候搭的班子。

1965年,温玉成到汕头牛田洋指挥围海造田工程,凑巧的是,大坝合龙当天是周六,按照规定,每周六是党团学习日,温玉成从气象部门获得消息,如果错过周六合龙的话,第二天又将赶上个狂风暴雨的变天日,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继续施工。

为此事,温玉成事先请示了军区司令员黄永胜、政委刘西元,得到批准后开工。

不过,让温玉成也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一年后,有人会拿这件事情说事儿。

黄永胜当时就此事专门上报了中央,不过,被当时正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压了下来:

“温玉成是拥护毛主席的,工作有干劲儿。”

林彪对温玉成还是很看重的。

图|林彪

据吴东峰回忆,他在采访时,温玉成将军曾亲口告诉他,建国初年,林彪住在军区司令部大院老一号,这栋住宅建国以前是戴笠的,建国后谭政大将住过一段时间,林彪在入住之前,他曾奉令整修过,由当时广州市副市长林西设计,顶层加盖了一个水泥亭,用于遮阳挡雨散布。

在那个特殊年代,黄永胜经常报告温玉成的情况,林彪也考虑到他们两人的情况,与叶剑英商量后,决定将温玉成调来北京:

“可以把他调来总参。”

在林彪帮助下,温玉成调到了总参工作。

对温玉成将军到北京后的工作经历,他的老伴儿宋琬明曾称:

“我们老温是个老实人,不会投机取巧,不会见风使舵,因此常被利用、欺侮。他除了打仗,对政治一窍不通。”

据温玉成将军回忆,他到了总参以后,主要做了三件事

一、协助周恩来解决全国交通混乱问题;

二、协助黄永胜处理珍宝岛事件;

三、协助谢富治管理江青一手抓的“样板团”。

1968年3月24日,“杨余傅事件”后,温玉成以副总参谋长的身份,兼任了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而在任命下达之前,温玉成对此事毫不知情。

图|毛主席

这天凌晨,温玉成到人民大会堂118号毛主席办公室开会,到走廊时意外碰到了毛主席,当时温玉成快步上前敬了个礼:

“主席好!”

毛主席一手夹着烟,一边看着他,神情若有所思,隔了片刻后,问道:

“你一个人去?单枪匹马去?”

温玉成被问的一头雾水,不理解的问道:

“主席,我去哪儿?”

毛主席也不解的问了一句:

“他们没通知你?”

“不知道。”

温玉成紧张的摇摇头。

毛主席掐灭了手中的香烟,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调你到卫戍区,执掌京畿。”

温玉成大吃一惊,北京卫戍区主要是负责保卫党中央的安全,职能上很重要,毛主席的这个任命,无疑也表明了对他的信任。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后来一段时间,毛主席经常把温玉成叫到身边,询问他首都的情况,温玉成也都事无巨细,一一回答,毛主席也常常赞许他:

“你讲了老实话。”

图|温玉成、叶剑英和黄永胜等

不过,温玉成压力显然很大,特别是后来黄永胜也调到总参工作以后,尽管两人没有在发生龃龉,但温玉成心里始终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不久之后,中央军委成立办事组,温玉成被选为办事组成员之一,负责军委日常工作。

尽管在一段时间里,温玉成很受信任,但他为人老实本分,因此吃了不少亏。

1969年3月,“九大”会议在北京召开,温玉成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并当选为中央委员,不过很意外的是,在后来的九届一中全会上,温玉成虽然是政治局委员的候选人之一,但因为得票率太低而落选,当时军委办事组所有候选人中,只有他一人落选。

吴法宪后来回忆这件往事时称:

“他原单位广州军区一些人不选他,致使落选。”

温玉成将军夹在中间,有时的确很难适应。

据温玉成将军的司机季清余称,凡是军委办事组开完会以后,走在将军前面的车走到岔路口均向右拐,只有温玉成将军一辆车直接回家。温玉成一开始还不觉得,后来察觉到不对劲儿,就问他:

“他们这是到哪儿?”

司机告诉他:

“此路通往毛家湾。”

温玉成这才恍然大悟。

1970年6月4日,林彪约温玉成谈话,并告诉他:

“温玉成同志,经军委研究,你已经不能适应北京阶级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调你到成都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

图|五十年代,温玉成将军全家福

温玉成一开始以为,林彪约自己只是为了谈工作,毕竟当时他还担任着副总参谋长,可没想到竟然听到这个消息,一时之间有些发愣。

望着温玉成,林彪也有意轻松一下氛围:

“这是军委领导的关心,你有什么想法?”

温玉成自然没有什么想法,一直到临走之前,林彪还在反复安慰他:

“你到那边好好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吧。”

温玉成到成都军区后,任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可因为不是党委委员,连一些会议也不能参加。

“九一三事件”后,因为同林彪的关系,温玉成也受到了影响。

1971年9月16日傍晚,时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的张国华给温玉成打了电话,要求他来开会,并点名要求不要带秘书。

当温玉成茫然赶到时,张国华宣布了中央对他的决定,温玉成也很无奈,此时萦绕在他脑海里的就只剩下了一个问题: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呀?”

同年10月28日,温玉成被免除职务,被安顿到成都郊区的邓家花园,一住就是五年多。

图|温玉成将军晚年

在邓家花园居住期间,温玉成也吃了不少苦,体重从原来的140斤降到了90斤,头发也掉光了,幸运的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妻子宋琬明不离不弃,每次趁着送衣服的空档,都会悄悄夹上一张字条,上面写一写鼓励的话:

“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家中一切均好,你放心。”

这些字条被宋琬明缝在风纪扣的衣缝儿里,温玉成将军是军人出身,很讲究军容风纪,每次系风纪扣,他都能察觉到衣领处的不对劲儿,五年多的时间,一个月两次送衣服,温玉成将军攒下来144张字条,他把这些字条全部放在铺板底下。

时隔多年以后,当温玉成回忆回忆往事时,也忍不住感慨:

“如果不是小宋的秘密纸头,我活不到今天。”

温玉成其实不知道,还有一个人默默地关心着他,这个人就是周总理。

1975年,李先念、陈锡联专程到医院探望病重的周总理时,周总理特意提到了温玉成:

“临走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放不下,对于温玉成同志的事,我心里一直难安。”

当年对温玉成的处理,是经总理办公室发出的,可当年在北京工作期间,温玉成曾辅助周总理做过很多有益的工作,是以总理每每想起此事,内心总是十分愧疚。

在周总理的关心下,温玉成被释放出来,被安顿到军区首长院住下,妻子宋琬明也恢复了工作,子女也被允许参军,然而让将军郁闷的是,对他自己,组织上却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一个确切的结论。

图|黄克诚

1977年,黄克诚复出后,先是担任中央军委顾问,不久后应陈云之邀,出任中纪委常务书记。

黄克诚得知温玉成的情况后,便托人告诉他:

“让温玉成来北京解决问题吧!”

1980年冬,温玉成夫妇和梁兴初、吴信泉夫妇一起到黄克诚家中拜访,当温玉成将自己的情况一五一十说出来以后,黄克诚耐心的宽慰他:

“你们的问题要实事求是……你们虽然是林彪的部下,又曾受到他器重,那是因为你们能打仗,能打仗有什么不好?”

1983年,组织上宣布了对温玉成的结论:

“办过错事,说过错话,不给予处分,恢复大军区副职待遇。”

1955年授予中将以上军衔的将军,离休时都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唯独温玉成是个特例,他也曾向中央继续反映,申明自己受到迫害的情况,恢复自己大军区正职待遇,却最终没有什么结果。

不过,温玉成尽管受了一些委屈,但毕竟还算是有个结果,特别是在林彪指派下,到成都军区任职的一段经历,无形之中帮助他躲过了一段灾祸。

温玉成晚年也常说:

“这就是所谓的‘祸中福所伏,福中祸所倚’吧!”

温玉成夫妇晚年定居在南京苜蓿园,生活渐渐安稳下来,从安定下来那天开始,温玉成开始每天雷打不动的晨跑,后来逐渐加码,当时有个运动员曾去探望,两人晨起相约赛跑,就连运动员也不敌温玉成。

1989年,温玉成将军因患肝癌住院,当时曾与温玉成将军一同受到处分的老战友陈仁麒(原成都军区第二政委)到医院探望,两位老战友相顾无言,只有一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1989年10月29日,温玉成将军病逝于南京。

按照温玉成将军遗言,他的骨灰被安葬在井冈山烈士陵园。

那个地方,曾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0 阅读:2

光康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