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陈洁如病逝,临终前留下遗书给蒋介石:30年所受委屈唯君知

光康说历史 2023-04-29 01:19:02
前言

1927年9月26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宣布订婚。

与此同时,一艘前往美国的游轮上,一个年轻的女人在听到游轮广播上播放的《蒋中正启示》眼泪汩汩的往下流,不一会儿的功夫,竟而晕了过去。

图|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照

当时,船上播发的《蒋中正启事》中,宣布了一则消息,蒋介石与陈洁如正式宣布解除婚姻关系。而这个晕过去的妇女不是别人,正是在一个月前被蒋介石安排到美国学习的陈洁如。

往事似乎仍历历在目,人却已不可得,醒来以后的陈洁如数次要跳下游轮,以结束自己悲剧的命运,但三番两次,却被身边的人拦下。

到了纽约后不久,陈洁如收到了朱逸民寄来的信,这才知道了蒋介石与宋美龄已经宣布了订婚。为了转移情绪,陈洁如几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都转移到学习上,并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虽然已经成婚,但他与陈洁如之间的联系一直没有中断过,一直维系到了暮年。

抗战末期的“绯闻”

在抗战末期,有关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还有一个“绯闻”。

谣言中曾提到了蒋介石与某陈姓女子有染。

应该说在看到这个“绯闻”的一刹那,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陈洁如。

据说抗战末期的某天,蒋介石正在办公室,他的心腹“文胆”陈布雷突然上门告状,言语间闪烁其词,似乎言有所指。

“近闻各种矛盾交织,外界舆论很坏,多有指责政府的。谣言流传,乃至于侍从室都有人相信这些,甚至还在日记里记录那些乱七八糟的留言。”

图|陈洁如

陈布雷的一席话,说的蒋介石一头雾水。

其实,陈布雷话里话外,是在状告时任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少将主任唐纵。

作为一个特务头子,唐纵也是一个妙人,平常一直都有写日记的喜好,而且还记录了不少逸闻轶事,比如戴笠的种种不法事。

有意思的事儿是,到1949年南京解放,唐纵仓皇逃离,这本要命的日记居然没被他拿走,被我军缴获了,一开始还以为没什么价值,交上去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是唐纵的日记,该日记后来公开出版,取名《在蒋介石身边八年--待从室高级幕僚唐纵日记》。

蒋介石也知道唐纵有写日记的习惯,还曾表扬过,但如果他知道这个忠心的部下在日记中如何编排自己,没准十个唐纵也被砍了。

唐纵日记里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即抗战末期,蒋介石与宋美龄闹分居的事儿

原来就在这一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各自就有绯闻传出,以至于彼此互生嫌隙。

美国人西格雷夫在小说《宋家王朝》中,曾煞有介事的写了个故事,讲得就是抗战末期,宋美龄有一次回到家,发现在丈夫蒋介石床下有一只白色高跟鞋,气愤的宋美龄当即就把鞋给扔了出去,不凑巧砸中了一个哨兵。

“委员长的脸都被夫人抓伤了。”

这个传闻在当时愈演愈烈,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蒋介石与某陈姓小姐有染。

图|唐纵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陈雁结合了历史上的资料综合来看,发现蒋介石闹“绯闻”这件事,同他与美国人之间的关系“恶化”有关。特别是因为“史迪威事件”的缘故,美国总统罗斯福考虑到蒋介石在中国的地位,因而没有采信史迪威,对蒋介石做了让步。

蒋介石后来也在日记中称:

“我中国解放之开始。”

至于绯闻的源头,陈雁教授也从《蒋纬国口述历史》中发现端倪:

“宋美龄有个秘书,叫Pearl Chen(陈纯廉)。蒋纬国在1940年从美国回国途中结识的空姐,恰好也叫Pearl Chen,两人有过短暂的交往,但随着蒋纬国被父亲送到陕西胡宗南部队当排长,这段关系宣告结束。”

只是这件事后来被以讹传讹,蒋纬国的女友在家吃了几次饭,结果被老蒋相中了,蒋纬国之所以被安排到陕北胡宗南部,就是因为老蒋想要支开儿子。

图|蒋介石与宋美龄

相比于美国人的不负责任,颇具专业属性的唐纵没把这些八卦全都记在日记里,而是经过充分事实论据考证,因为确实从1944年开始,蒋介石与宋美龄之间就有过许多不快,但大抵上是因为蒋介石对孔家有所不满。

不过,八卦的事儿总是不缺乏观众,不管是虚无缥缈还是确有其事,总之是会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否则也绝对不会以讹传讹到如此地步。

而能让蒋介石在意的“陈姓夫人”,除了陈洁如,恐怕没有第三个人。

陈洁如往事

尽管流传的《陈洁如回忆录》已经被两岸公认为史学价值不高,但从各方面的记载以及蒋介石本人日记的描述来看,两人之间其实一直还是有着很深的感情的。

蒋介石一生有过四任夫人,即原配夫人毛福梅、侧室姚冶诚、伴侣陈洁如、夫人宋美龄。

在许多资料中,提到陈洁如时,都用了“伴侣”这个词,可以说是相当精准了。

陈洁如出生于1905年,比蒋介石小18岁,她出生于一个富商之家,父亲陈鹤峰是经营纸业发家,母亲则是一个苏州人,也因为出身富裕,陈洁如从小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还精通俄语。

如果不是认识了蒋介石,陈洁如的人生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图|陈洁如

陈家在上海西藏路居住期间,与隔壁住的朱逸民关系很好,朱逸民比陈洁如大6岁,早在多年前就嫁给了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为续弦夫人,后来应朱逸民邀请,陈洁如以英文教师的身份到张静江家授课。

巧的是,与当时到张静江家的蒋介石不期而遇。

蒋介石当时有原配夫人毛福梅,因为蒋介石早年也很顽劣,母亲王采玉为了给儿子收收心,特意说了这门亲事,至于侧室姚冶诚,因为本身出身不高(姚冶诚早年嫁人,丈夫因吸食鸦片,被迫在上海做交际花),因被王母嫌弃,未能入门。

原配夫人毛福梅,育有一子即蒋经国,侧室姚冶诚则在多年后收养了蒋纬国。

1919年,蒋介石陪同孙中山到张静江家里,意外遇到了陈洁如,那时陈洁如只有14岁,但蒋介石只看了一眼,便爱慕难舍。

陈洁如本身是个接受过新式文化教育的女性,不仅出身高,而且还生的落落大方,从见第一面开始,蒋介石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将这个姑娘娶进门。

图|朱逸民(右一)与陈洁如(中)等人合影

在之后的日子里,蒋介石对陈洁如展开疯狂的追求,陈洁如也对蒋介石心生爱慕,一开始两人的结合并不顺利,陈家认为蒋介石不是良配,坚决拒绝他,蒋介石则请动朱逸民帮忙,加上蒋介石本身也很会做人,陈家那边的阻力也渐渐消散。

1921年,陈洁如父亲去世,就在陈家失去主心骨之际,蒋介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在葬礼当天不仅身穿孝服,还给陈父叩了三个头,这份恭敬的姿态,也让陈家人在心底里认可了蒋介石。

为了打消陈家人的顾虑,蒋介石还将同原配夫人的离婚协议书交给了陈母。

1921年12月5日,蒋介石与陈洁如在上海永安大楼的宴会厅举行了婚礼。也就是在婚礼上,蒋介石对陈洁如说:

“现在你是我的妻子了,是我最爱的人。从此以后,我再也不会喜欢上其他人,这是我对你的承诺。”

不过,以上这个出自于《陈洁如回忆录》过程,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这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专家考证后公认的,其中至少又四五十处与事实不符。

图|张静江

首先是在《蒋介石日记》中,蒋介石在日记中曾记录了许多与陈洁如的往事,甚至说两人如何相爱欢好,但唯独没有提到过结婚的事儿,应该说结婚这样的大事,蒋介石这里应该有记录才对,但可惜没有。只有1921年12月1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投宿大东旅社,潞妹迎侍。”

“迎侍”显然不符合结婚的说法, 故而陈洁如从身份地位上来看,只能算是妾室,或者说情妇。

其次,蒋介石生母王采玉,与1921年6月14日去世,按照民国时期风俗,母亲去世不到半年,下葬未满一个月,不能办婚礼。

最后,还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蒋介石与原配夫人毛福梅正式离婚是在1927年8月。

1927年9月26日,蒋介石在申报上公开《启事》中称:

“民国十年(1921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指姚冶诚,陈洁如),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

由此可见,蒋介石与陈洁如并没有法律上的婚姻关系。

不过,在后来各种公开场合,时人仍然称陈洁如为“蒋夫人”。

蒋介石与陈洁如成婚后,关系始终很甜蜜,在蒋介石日记中体现的非常明显,特别是两人最初在一起时,提到的次数非常频繁,蒋介石当年主动申请赴苏联考察,陈洁如并没有随同前往,可短短几个月内,陈洁如却给蒋介石一连写了七封信。

1925年4月18日,陈洁如自上海到广东,蒋介石亲自前往码头迎接,当着所有人的面,两人一同回到黄埔军校,因此军校的师生都认定,陈洁如是“蒋夫人”,从蒋介石的这个态度来看,他对陈洁如夫人的身份是认可的。

图|蒋介石与陈洁如

尽管蒋介石与陈洁如婚后多年,但却始终无所出,后来收养了一女蒋瑶光。

陈洁如收养女儿时,是得到蒋介石认可的,就连女儿的名字也是蒋介石亲自取的,陈洁如给女儿取小名叫蓓蓓,希望这个女儿能带来个弟弟,可惜这也愿望最终未能如愿。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蒋介石与陈洁如的事实婚姻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蒋介石的政治地位逐渐攀升,急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陈洁如虽然出身大家闺秀,但毕竟已经算是落败。

就在这时,蒋介石的生命里走来了另外一位女性——宋美龄。

宋美龄同样出身于大家闺秀,接受过良好教育,不同的是,宋氏一族的地位与陈洁如的家庭可就是一个天一个地,特别是宋氏姐妹中,大姐宋庆龄是孙中山夫人,二姐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这是一股不弱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蒋介石与陈洁如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根据蒋介石日记中记载的情况,蒋陈之间的关系出现裂隙是1924年1月,当时蒋介石打算带侧室姚冶诚、次子蒋纬国出席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陈洁如不能接受,因而提出分手,是张静江出面劝和才作罢。

此后数年,蒋介石对陈洁如的嫌弃与日俱增,双方争吵不断,大革命时期正值蒋介石事业上升期,但陈洁如似乎完全不能体量,不能够替蒋介石分担家庭方面的事务,因而双方矛盾与日俱增。

不久之后,蒋介石遇到更加优秀的宋美龄,自然被其深深吸引。

1926年7月30日,蒋介石第二次见了宋美龄之后,在给张静江的信中谈到了陈洁如:

“洁如之游心比年岁而增大,既不愿学习,又不知治家,家中事纷乱无状。此次行李应用者皆不检点,而无用者皆携来,徒增担夫之苦。请嘱其不管闲事,安心学习五年,或出洋留学,将来为我之助。如现在下去,必无结果也,乃害其一生耳!如何?“

诚然,看夫妻双方感情破裂,不能看一家之言。蒋介石这封信,或许只是为将来同陈洁如“离异”,为再娶宋美龄做打算。

从1926年开始,蒋介石就把极大的精力花费在宋美龄身上,要知道与宋美龄结合,在当时遭到的阻力并不小,整个宋氏一族,除了二姐宋霭龄对婚事表示赞同外,基本上是全家都反对。

到1927年,蒋介石已经准备同陈洁如结婚,但陈洁如的存在是个大障碍,为此蒋介石特意托陈立夫(也有不少文章称蒋介石亲往)对陈洁如说:

“给我五年的时间,你先去美国进修。等到五年后,我一定会与你恢复夫妻关系,”

显然这只是搪塞之语,可陈洁如已经别无选择,只好把女儿托付给母亲,自己孤身一个人出国。

据陈立夫回忆称,陈洁如当时态度良好,也很清楚自己的处境:

”当时态度很好……我知道我的身份,我愿意退让,我愿意到美国去念书。”

图|蒋介石与陈洁如

陈洁如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同意让开”等语,事实上也等于说,早在离开上海之前,陈洁如就知道蒋介石与宋美龄要结婚的事儿。

1927年8月19日,蒋介石委托杜月笙安排陈洁如出国。到1933年,陈洁如才从国外回来。

蒋介石得知陈洁如回来的消息后,曾托张静江送上五万大洋:

“革命尚未成功,再续前缘仍需时日。”

到1937年,上海沦陷,陈洁如每日战战兢兢蜗居在法租界,她担心自己会成为日本人要挟蒋介石的工具,因此曾闭门不出过一段日子,但后来还是被陈璧君得知,为了避免麻烦,陈洁如在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的掩护下前往重庆,住在吴忠信的公馆里。

需要指出的是,蒋介石与宋美龄再婚后,与陈洁如之间仍然有书信往来。

当然,尽管有不少传言称蒋介石与陈洁如曾旧情复燃,史学界虽然无法考证,但这件事可能子虚乌有。唐纵也在日记中提到过,蒋介石那时已经年过五旬,每天政务工作繁忙,恐怕他也无暇顾及这些事儿。

应该说,蒋介石对陈洁如并不是决然无情,至少是对她很眷恋,否则也不可能始终照顾这她,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蒋瑶光的丈夫陆久之是中共地下党员,抗战胜利后因主办的《改造日报》宣传和平思想,被中统逮捕,蒋介石无奈托人递话,陆久之才幸免于难。

1949年4月,陆久之策反汤恩伯失败,但几番考虑,最终还是放掉了陆久之。可见在汤恩伯这样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是认可陆久之是蒋介石的女婿身份的。

1949年年底,蒋介石当局败退台湾,陈洁如则留在了上海,还担任过上海卢湾区的政协委员,每月有200元津贴。从统战的角度上来讲,周总理当时也许是希望陈洁如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以期蒋介石忏悟归来,和平统一台湾,以国为重。

1961年初,周总理、邓颖超邀请陈洁如到西花厅做客,并安排她到香港定居。

在一段时间里,陈洁如确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她只有一个人,并没有改变大局的能力,倒是蒋介石后来知道陈洁如到香港后,特意托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去看望陈洁如,并带去了一封信:

“听闻你已经来港,往日风雨同舟的日子里,所受到你的照顾,中正从未忘记。”

蒋经国得到消息后,还亲自到香港去探望陈洁如,优礼有加,还在九龙太子道买了一座公寓安置她。

陈洁如在香港写了回忆录,请来了李荫生、李时敏两个广东人帮忙,

李荫生、李时敏这两个人早年曾当过蒋介石英文教师,后来蒋介石发迹后将两人抛弃,因此两人在这本回忆录中,人为的添油加醋,添加了许多俚语和添加剂,后来被台湾方面得知后,派出陈立夫告诫陈洁如,杜月笙也派出黑手党人江一平律师出面,以25万美元价格购买书稿以及其照片,并签下字据,要求陈洁如不得泄露蒋介石个人隐私……

1971年2月,陈洁如在香港病逝,在临终前,她给蒋介石留下一封遗书:

“30多年来,我所受的委屈唯有君知。然而,为保君等家国名誉,我一直忍受着最大的自我牺牲,至死不肯为人利用。”

据说蒋介石看到这封信后,回首往事,不由得落下了眼泪……

上世纪90年代,有关陈洁如回忆录的消息又闹得满城风雨,如果陈洁如泉下有知,不免又要伤感。

2002年秋,蒋瑶光将养母陈洁如迁葬上海福寿园。

至此,陈洁如的人生才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归宿。

0 阅读:1

光康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