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是谁坑害的七军?这个坑正史中的于禁表示我不背

亮车达人说 2023-04-22 17:54:46

公元219年,关羽奉命发动襄樊之战,也就是攻打曹仁镇守的襄阳樊城。关羽有勇有谋,不多时攻下襄阳,曹仁兵退襄阳。关羽见东吴频频示好,于是调荆州军北上,将樊城团团围困。樊城一度形势危急,若不是满宠建阻,曹仁还真有丢弃樊城的心思。

曹操见樊城危急,于是命于禁为大家,庞德为先锋,率领七军来救曹仁。庞德自恃勇猛,抬着棺材来找关羽决斗,而于禁在原著中被描述成忌惮庞德立功,频频掣肘的小人。庞德两战关羽,一次大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一次一箭射中关羽臂膀,而于禁恐庞德立功,急忙鸣金收兵,致使庞德郁闷不已。

而等庞德找于禁理论之时,于禁却说道:“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虽然意思是说要稳扎稳打,实则是恐庞德立功抢了自己的风头。说罢,于禁便将七军屯于樊城之北下寨,并命庞德率军屯于谷后。庞德几次请战,于禁均不同意。

由于魏国将帅不和,这给关羽带来了机会。正值八月骤雨数日,襄江暴涨,由于于禁所率兵马都驻扎在低矮之处,关羽命人掘开江水,一时之间七军都成了瓮中之鳖,魏军大乱。于禁慌乱之时,屈膝投降关羽,庞德宁死不屈,也在此战中被杀。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一时之间曹操都有了要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打算。

以上便是关羽水淹七军的大致过程,可以说此战于禁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眼看江水暴涨,不听将士进言将军士转移到高处,以致七军被害,自己贪生怕死,还留下了万世骂名。虽然此战与正史所述相差不大,但祸害七军的罪魁祸首却不是于禁,是不是令人匪夷所思。那原著中的襄樊之战到底是怎样的呢?

襄樊之战,关羽围困樊城,曹仁告急。曹操命于禁率领兵马援助曹仁。但是正赶上天降大雨,江水暴涨,平地水深数丈,所以于禁所率兵马都被吞没。于禁好不容易爬到高处,关羽又率领大船来围攻魏军,于禁投降,只有庞德不屈而死。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这是《三国志于禁传》中的描述,于禁作为主将,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到了《庞德传》中却有另一番记载。

庞德义愤填膺而来,与关羽大战,一箭射中关羽额头,由于庞德平时坐骑为白色,所以荆州军都称庞德为白马将军,由于庞德作战勇猛,关羽的军士都十分忌惮庞德。在两军僵持之时,曹仁命于禁将军队屯扎在樊城北面十里。由于数日大雨,七军被水所淹没,都跑到堤上避水。关羽乘船来攻,于禁所率七军战败被俘,庞德战死。

后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仁使德屯樊北十里,会天霖雨十馀日,汉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与诸将避水上堤。

由此来看,庞德作战勇猛,射伤关羽,威震天下。但曹仁不查天时地利,命于禁所率七军屯扎在地势低洼处,以致江水泛滥,老天就将七军团灭,让关羽白捡战果。于禁虽然为大将出征,但掌握实权的却是曹魏宗族将领,如曹仁,夏侯渊,夏侯惇,曹洪等人,权力都是凌驾外姓将领之上的。所以于禁只得奉命行事,而七军也正是曹仁瞎指挥导致覆灭的。

于禁之所以被世人唾弃,并不是因其战败,令曹军损兵折将,而是在关键时刻没有硬气到底,选择向关羽屈膝投降,令曹操颜面尽失。于禁此举正好与庞德宁死不屈形成对比,也让曹操不禁感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但就事论事,虽然于禁毫无气节,但“水淹七军”于禁只是奉曹仁将令,并不能算做主犯!

以上资料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1 阅读:96

亮车达人说

简介:专注汽车解说,养车知识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