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别“三顾茅庐”骗了!这只是诸葛亮自导自演的“三出好戏”

半烟看国际 2023-02-23 23:00:01

“三顾茅庐”是三国刘备集团的崛起的一个重要事件,根据《三国志》、《三国演义》以及其他史料的记载,刘备“三顾茅庐”求访诸葛亮,诸葛亮为刘备研判分析天下大势,做出“三分天下”的战略愿景,被刘备采纳。然而,与我们所熟知的情况不同,这很可能诸葛亮自导自演的“三出好戏”,是诸葛亮主动促成刘备“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情景

刘备的“三顾”,就是诸葛亮的“三出好戏”

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好戏拉开序幕

《襄阳记》云:“刘备访世事于司马德操。德操日:‘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刘备问为谁?日:‘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刘备产生要招揽诸葛亮为己用的想法,源自于水镜先生司马德操的推荐。

话说刘备为了逃脱蔡瑁等人的追杀,马跃檀溪,“偶然”之间得遇并拜访司马德操,这场“拜访”不简单,从二人谈话的内容及徐庶出现的场景来看,这也是诸葛亮设计的场景之一,至少诸葛亮参与了司马德操的推荐。

由此,好戏序幕拉开。

“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司马德操与刘备的谈话的目的只有一个: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如何推荐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他也使用了计谋。

在谈话中,他在一再警示刘备身边存在人才危机,必须迅速招揽人才。但是当刘备向他询问哪些是可招纳的人才时,他又开始顾左右而言他,吊足了刘备的胃口。

当晚,徐庶夜访司马德操,司马德操让徐庶住在刘备卧房的隔壁,正好让刘备恰好可以听到他们的对话;于是刘备再次向司马德操追问招贤纳才之人,司马德操只透露“自有胜吾十倍者来助公,公宜访之。 ”最终向刘备举荐 “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

而实际上,司马德操与诸葛亮和庞统均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司马德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很有可能是受了诸葛亮的委托出面举荐,而他举荐的效果很明显——第二天,刘备就踏上亲自求访诸葛亮的道路。

“一顾茅庐”——看诸葛亮自导自演的自我包装

刘备听从了司马德操的举荐,第二天就带着关羽、张飞亲自拜访诸葛亮。当然,第一次没有见着诸葛亮的面。但是,刘备等三人从拜访的路上遇到的人和事侧面了解到了诸葛亮的为人。

农夫做歌,代为指路

事件一:农夫作歌,代为指路。

首先,诸葛亮利用田间百姓为自己造势,显现自己的能力。

刘备、关于、张飞到达诸葛亮的居住地——隆中的时候,听到田间有农夫歌唱: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显然,农夫是无法做出这样的诗词的,而且他们居住在诸葛亮住所的旁边,显然这是诸葛亮的作品,通过这些诗词,就在刘备等人心中造成诸葛亮是“超然、淡泊”的世外高人的形象。

学生出场,衬托自己

事件二:学生出场,衬托自己。

正当刘备等人寻诸葛亮不遇准备离去的时候,一人飘然出现,只见他:

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

三人都以为此人就是诸葛亮,忙上前拜问,才知是诸葛亮学生崔州平。崔州平的出现,主要是反衬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就是要让刘备知道才名远在其下的学生尚且如此,诸葛亮本人更是何等高明之人。

“二顾茅庐”——看诸葛亮的缜密思维

诸葛亮在刘备第一次拜访的时候,通过农夫的诗词及学生崔州平的形象,从侧面向刘备传递了其世外高人的形象,但这个形象是缥缈的、不具体的。为了让刘备能更仔细的认识自己,于是,诸葛亮的弟弟及岳父出场了。

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刘备“二顾茅庐”时,诸葛亮再次让童儿装糊涂,自己并不出面,而是将自己的弟弟诸葛均引见给刘备。诸葛均出场时,也作了一首歌: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始终展现的宏图大志,让刘备又一次把歌者错认为诸葛亮,诸葛亮也通过诸葛均向刘备传述了自己伺机而动、志在大展鸿图的远大志向,让刘备对诸葛亮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诸葛亮岳父黄承彦

由于再次拜访诸葛亮不得,刘备准备出门上马准备离去。此时,诸葛亮没有放弃再次宣传自己的机会,于是他的岳父黄承彦出场了,也是吟诗一首。

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从黄承彦出场的时间之精巧、吟诗之内容来看,毫无疑问,这又是诸葛亮的一次巧妙安排,目的还是一样的——在刘备心中强化了对自己的印象。

“三顾茅庐”——看诸葛亮以退为进

接连拒绝刘备两次之后,但同时也是向刘备传递了两次信息之后,诸葛亮决定亲自出场了。与刘备面对面,但此时诸葛亮仍然在演戏——以退为进。

诸葛亮

对话中,诸葛亮向刘备分析了天下大势,即著名的《隆中对》中的“天下三分”之势,刘备、诸葛亮两人各剖心志、相谈甚欢。此次交谈让刘备觉得诸葛亮就是自己要找的旷世奇才,认定了诸葛亮这个人,可当刘备请其出山辅佐时,诸葛亮却意外地表示拒绝,然而实则是让刘备向自己表态。此时诸葛亮的托词是:

“亮久乐耕锄, 懒于应世,不能奉命。 ”

被逼得无可奈何的刘备只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大哭。在古代,这可是人君对于臣子所能付出的最高礼遇。

于是,诸葛亮应邀出山辅佐刘备,“三顾茅庐”美名传。

结语:在“三顾茅庐”中,诸葛亮完全是有意为之,刘备从一开始就落入了诸葛亮的设计好的线路。可见诸葛亮的心机之重,排布之精,计谋之多不输于他日后任何一次的排兵布阵。延伸阅读:

1、

2、

3、

4、

5、

0 阅读:2

半烟看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