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腐盛行必亡国,当权者为何仍包容?苏绰具官论道出了真相

历哥说历史 2024-04-10 16:35:53

在动荡的南北朝时期,北方两大政权——西魏和东魏,为争夺霸权而激烈交锋,而两大政权的命运,竟与两位君主对贪腐的态度紧密相连。

南北朝,那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年代。公元六世纪中叶,北方大地被两个强大的政权——西魏和东魏所分割。西魏的宇文泰和东魏的高欢,这两位枭雄,各自怀揣统一北方的雄心,却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宇文泰,西魏的皇帝,他深知国力衰弱的症结所在,决心寻求治国之策。他召见了知名会计学家苏绰。苏绰不仅以会计才华著称,更因独到的政治见解而备受推崇。在皇宫的金碧辉煌之中,两人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苏绰,我西魏国力衰弱,你有何良策?”宇文泰忧心忡忡地问道。

苏绰沉思片刻,缓缓道出:“陛下,治国之本在于用人。若用贪官,必致国破家亡。唯有选拔正直廉洁之士,方能振兴国家。”

宇文泰听后深以为然,他当即决定采纳苏绰的建议。不久,《六条诏书》便颁布天下,强调选拔贤良廉洁的人才为官。这一举措犹如春风化雨,滋润着西魏的朝堂,使得国家逐渐走向强盛。

而在东魏,情况却截然不同。高欢,这位实际掌权者,同样怀揣统一北方的梦想。然而,当他的得力助手杜弼提出清除贪官的建议时,高欢却犹豫了。

“杜弼,你知道吗?这些贪官虽然贪婪,但他们也是我稳固权力的基石。”高欢叹息道,“如今大敌当前,我不能轻易动摇他们的忠诚。”

杜弼听后默然无语,他明白高欢的顾虑,但也为东魏的未来感到担忧。

高欢的包容态度,使得东魏的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尽管他一度击败西魏,但内部的腐败问题却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高欢不敢对贪官进行处置,反而为他们说情,这无疑助长了贪腐的气焰。最终,东魏的朝野上下都被贪腐所侵蚀,国家日渐衰弱。

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然而,由于遗留的贪腐问题严重,北齐的统治并不稳固。不久后,北齐就被宇文泰的后代所灭。这一历史悲剧再次印证了贪腐盛行必亡国的残酷真相。

当我们回首这段历史时不难发现,宇文泰和高欢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两个政权的截然不同命运。宇文泰以贤良廉洁的人才为官使得国家日益强大;而高欢的包容贪腐,则导致了东魏的衰败和北齐的灭亡。历史的教训深刻而残酷它告诉我们:贪腐是国家的毒瘤必须坚决铲除。

0 阅读:2

历哥说历史

简介:讲历史故事,悟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