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年德国说攻占苏联,是德国的最后战略目标?

田某人说事儿 2023-04-01 17:46:10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东线与苏联之间展开了最为激烈的战争。攻占苏联一直是德国在二战期间的重要目标,也是德国向东扩张的起点。德国在1939年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逐渐扩大其控制范围,但是直到1941年德国发动“巴巴罗萨行动”,才真正展开对苏联的攻击。

虽然德国在战争初期迅速占领了大片苏联领土,但随着苏联在战争中逐渐反击,德军也在苏联东线战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挫败。那么为什么说攻占苏联是德国的最后目标呢?这与德国的军事、经济和战略情况有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控制欧洲大陆:德国自从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就开始了对欧洲大陆的扩张,认为德国应该是欧洲的霸主。然而,在英国的抵抗和苏联的威胁下,德国的控制范围被限制在了欧洲的西部和中部地区。为了控制整个欧洲大陆,德国需要攻占苏联,从而使自己成为欧洲的唯一领导者。

经济需求:德国在战争初期曾试图通过对西欧国家的掠夺来解决自己的经济困境。但是,这些国家的资源有限,且抵抗力量强大,因此德国在经济上仍有需求。苏联是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国家,攻占苏联可以为德国提供大量的自然资源,包括石油、矿物等。

军事考虑:德国在战争初期的战略是“闪击战”,希望通过快速攻击来击败敌人。然而,德国发现苏联的实力比想象中强大,苏联的军队数量和装备都超出了德国的预期。因此,德国认为必须攻占苏联,才能确保其军事优势。

保持纳粹主义的繁荣:德国的纳粹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崛起,这种思想认为德国是“优秀种族”的代表,应该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为了保持纳粹主义的繁荣,德国需要扩张其势力范围,攻占苏联是这一目标的一部分。其次,苏联地域广阔,国土辽阔。苏联边防线长达2000多公里,又分为北方、中部、南方三个方面军。德国如果想要攻克苏联,需要在这么大的领土上进行多线作战,对德国的军队极大地增加了困难和挑战。

最后,苏联拥有出色的军事指挥和领导力。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胜利,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等。斯大林的军事指挥和领导力是苏联能够在东线战场上打败德军的关键。

因此,攻占苏联对德国来说是一个极为困难的任务。如果德国真的想要打败苏联,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人力和物资。德国在战争中期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将目标转向了西方,试图在西线上达成决定性胜利。然而,德国在西线战争中遭遇了苏联的顽强抵抗,最终导致了德国的失败和二战的结束。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