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历深厚的萧克,为何与元帅之职失之交臂?因与张国焘互有好感?

墓史揭秘 2024-01-11 13:56:34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1955年,八路军的6位正副师长中,有5位崭露头角,成为了开国元帅,他们分别是林彪、聂荣臻、贺龙、刘伯承、徐向前。这一群英勇的将领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这群元帅中,唯一的例外却是120师副师长萧克。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正副师长之外,八路军三个师的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关向应、张浩也同样被赋予元帅级别。然而,关于萧克的待遇却颇有些令人扼腕,仅仅是开国上将,直到晚年才升为副主席。

资历深厚的萧克,为何与元帅之职失之交臂?因与张国焘互有好感?

萧克:红军时期崭露锋芒

萧克,生于1907年,湖南嘉禾县的书香门第,父母皆为知识分子,尽管祖辈贫苦,但对他的教育格外重视。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萧克早年已通读四书五经,对学习充满热情,渴望成为一名有声望的读书人。

然而,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萧克哥哥被害的时候,他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丑陋,因此决定奋起反抗。优异的成绩使他顺利考入军校,黄埔军校毕业后,年仅19岁的萧克已经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能力。

1927年初,萧克成为连指导员,并加入叶挺所在的部队。叶挺的部队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誉为“铁军”,而萧克之能被提拔为指导员,足见其实力。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刻,萧克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更加坚定了加入共产党的信念。于是,他在1927年5月,火线加入共产党,正式成为一名党员。

短时间内,萧克凭借才华在南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并与当地农民进行湘南起义活动。通过对经书和兵书的熟读,他成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用仅一个月的时间让一支缺乏经验的起义部队崭露头角,成为训练有素的作战部队。

领导的农民部队后来成为红四军第三纵队,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在1931年,凭借卓越才华,萧克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的师长,并成功完成第三次反围剿行动,同时晋升为红八军军长。

1934年,国民党第19路军觉悟反蒋,联共抗日。共产党得知后,派遣萧克率领部队北上,切断敌军交通,为19路军减轻压力。萧克奉命北上,如尖刀一般刺入敌人心脏,准备破袭控制南浔铁路的国民党军。然而,面对敌军46个团、七万人的庞大兵力,萧克只申请带领4000人执行任务。

在萧克的英明指挥下,深入腹地的红军成功突围,圆满炸毁南浔铁路,安全返回根据地。这场战役成为萧克指挥生涯中最为艰险的一战,也在他心中留下深刻记忆。

与贺老总会合后,萧克再度展现出卓越战略眼光。面对敌军80多个团的疯狂围剿,他与贺老总协同作战,积小胜为大胜,次次以寡胜众,令敌人狼狈而逃。因为红军活跃过于频繁,蒋介石调动了130多个团和30万地方保安团,欲消灭这支孤军。

然而,萧克和贺老总百计百谋,运用声东击西的战术,不断使敌军疲于奔命。在敌人气势丧尽之际,红军却又狠狠反击。这一奇谋百出的战术让萧克声名鹊起。

最离奇的是,长征途中,萧克不仅未遭太多损失,反而扩充了5000多红军,使部队壮大至2万多人,长征行军高达6000多华里。萧克则以其出色的指挥才能,娴熟的军事策略,赢得了红军的深厚信任。他的胜战智谋与长征传奇,使得他成为红军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位名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八路军第120师崭露头角,年轻的萧克担任副师长,与师长贺龙共同肩负起抵御敌寇的责任。在当时众多八路军高级将领中,萧克以最年轻的身份跻身其中。

忻口战役中,萧克带领部队参与了数百场激战,将近5000名敌军被他的部队歼灭。同时,萧克在冀东地区开创了根据地,为解放东北地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从萧克的丰富资历来看,他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红军时期担任方面军一级领导人,抗战时期是八路军三大主力师的副师长之一。解放战争时,他担任晋察冀军区代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成为大军区级别的指挥官。

萧克长期在朱德、陈毅、彭德怀三位元帅的直接领导下工作,成为罗荣桓、徐向前、刘伯承三位元帅的直接下级。他还担任过贺龙、聂荣臻、叶剑英三位元帅的副手,两次出任林彪的参谋长。他与10大元帅都有深厚的交集。

萧克的军事才华和领导经验使他在红军历史中占有突出地位,为我军的抗战历程添彩不少。

萧克为何评不上大将,因与张国焘互有好感?

从这些履历来看,萧克是有成为开国大将的条件的,他在三个革命时期的职务可以说不逊于任何一位大将。为何1955年新中国首次平定军衔,评不上大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红军历史中,萧克之所以没有成为元帅,外界有着各种猜测,其中最为流传的一说是与张国焘的纠葛密不可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决定进行战地转移,而萧克的红六军团成为先遣部队向西行进。然而,由于敌军的不断追击,萧克的部队遭受了巨大损伤,从一万人锐减到不到4000人。这时,张国焘率领部队帮助萧克渡过难关,萧克对张国焘表达了感激之情。

张国焘为人傲慢,但他对萧克却十分欣赏。在中央分裂后,张国焘曲解事实,混淆概念,利用消息闭塞的情况,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萧克抛出橄榄枝。萧克或许在这方面没有掌握好尺度,在张国焘南下另立中央后曾任军长,直到张国焘失败后才回到延安。

然而,这段历史并非是萧克没有被评为元帅的唯一原因。回到我方部队后,毛主席并未对他失去信任,反而对他说:“知错能改,依旧是党的好同志。”主席明白萧克是因为与中央失去联系,对真实情况不了解而被蒙蔽,因此并没有对他心生不满。

然而,真正决定萧克军事生涯走向的原因,或许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

那么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看看55年的标准,便知无法反驳。

在1955年获得大将军衔的过程中,有五条主要评判标准,这些标准凸显了一个将领在红军、八路军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萧克作为当时军旅中的佼佼者,同样接受了这些严格的评判。

第一条标准要求在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师长级别以上的红军干部。萧克在红六军团长的职务上崭露头角,后来还在红二方面军担任副总指挥,远超过红军师级干部的要求。

第二条标准规定在全面抗战时出任过八路军旅长以上级别高级干部。萧克曾担任过120师的副师长,这一职务比旅长还要高,足以满足大将军的评定标准。

第三条标准要求解放战争中至少达到过兵团负责人级别的职务。萧克在解放战争的不同阶段分别担任了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和四野参谋长,两者职务均不低于一般兵团级别的将领。

然而,第四条标准中规定在1955年时,需要出任总部八大部的部长、国防部长或军种兵种司令等重要职务。萧克在此时仅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未能达到大将军的全部要求。

第五条标准指出大将军衔的获得者需要至少担任国防委员会委员职务。萧克在1959年才成为国防委员会的委员,1955年前并未担任此职务,因此在两项条件上未达到大将军的标准。

毛主席面带微笑,找来萧克,问道:

“萧克同志啊,你只被评为了上将,和你之前的老部下刘亚楼。杨成武他们是一样的,你可有什么怨气没有啊?”

萧克毫不在乎地回答:

“主席,这没什么,肩上的小豆豆多一颗还是少一颗,和那些已经牺牲了的战友们比起来,我们就已经是很幸运了,更何况,你和周总理,不是也孑然一身,不求回报吗?我也是老革命了,当然也不能落后啊!”

萧克的回答展现了坚定的革命信仰和豁达的胸怀,对于荣誉的态度淡然而坚定。

毛主席听完,抽了一口香烟说:

“委屈你了”

言简意赅中透露着对于萧克的理解与尊重。

百年风华,军旅文学双丰收

在新中国成立后,萧克将军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文学成就,为国家建设和文学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1980年8月,他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为我国的军队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他的儿子萧星华更是成为我军少有的“父子将军”,谱写了一代传奇。

然而,1988年的一次震撼来自于他的文学成就。当年,萧克创作的作品《浴血罗霄》获得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长篇小说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尽管萧克身为将军,却在文学领域取得国家最高奖项,堪称独一无二。

《浴血罗霄》只是萧克文学创作的冰山一角。他主持编辑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军事资料,创作了《萧克回忆录》、《朱毛红军侧记》等作品,主办了《炎黄春秋》杂志,为研究我军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此外,他还亲自组织了百余位学者,历时八年编写了中华文化通志、中国大百科全书,震惊世界。甚至还被大学聘为兼职教授,传授自己的丰富经验。

退休后,萧克将军并未止步于此。他投入书法练习,每天至少练习两个小时,讲究“四正”——心正、身正、指正、笔正。这种追求正直和豁达的心态或许是他长寿的原因,萧克将军活到了102岁,成为开国将帅中少有的百岁老人。

萧克将军一生乐观豁达,淡泊名利,纵使战功赫赫、荣誉加身,也没有放在心上,从容地走过了百年辉煌人生。我们敬仰这位共和国的将军,他为新中国的建设付出了鲜血与战火,人民永远铭记他的奉献。在军旅与文学双丰收的百年风华中,他熠熠生辉,谱写了永恒的传奇。

1 阅读:229

墓史揭秘

简介:人生如戏,只关注考古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