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呢?吞蜀变两国对立岂不更好?

回味历史时光 2023-12-20 10:36:32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为何终生不攻蜀国呢?

三国时期,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群雄逐鹿,蜀、魏、吴三足鼎立,逐鹿中原。

其中,蜀魏之间的较量更是波澜壮阔,出现了两位杰出的谋略家——诸葛亮与司马懿。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司马懿这个诸葛亮老对头,在诸葛亮逝世后,司马懿终生未对蜀国发起进攻。

让我们通过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三国时代。

想象一下,鼓角声声,战旗猎猎,英勇的士兵们为了国家的荣耀而浴血奋战。

在这个历史的大舞台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犹如两位高超的棋手,精心布局,斗智斗勇。

然而,在诸葛亮辞世的之后,这场恢弘的历史棋局似乎骤然静止,司马懿为何不按兵不动,趁机进攻蜀国呢?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智慧呢?.

司马懿,字仲达,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

他出身于曹魏阵营,曾多次抵挡住诸葛亮的北伐中原。而在诸葛亮去世后,蜀国失去了这根顶梁柱,按理说司马懿应该趁机进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当时的政治背景。

司马懿虽然才华横溢,但在曹魏阵营中并非毫无顾忌。当时的魏国皇帝对司马懿心存猜忌,担心他在灭蜀战争中建立不世之功,进而威胁自己的皇位。

因此,诸葛亮去世后,皇帝给予司马懿一个虚职,让他远离前线。

司马懿深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他意识到,如果贸然出击蜀国并成功灭蜀,必将成为灭蜀第一功臣,那时皇帝必然会对他痛下杀手。

其次,司马懿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他深知如果贸然进攻蜀国,即便获胜也会耗费大量兵力财力,使自己的实力大幅削弱。

届时,曹魏亲贵可能会趁虚而入,一举铲除司马家族。

在这样的考虑下,“养寇自保”成为了他明智的选择。他清楚地知道,曹魏亲贵之所以容忍他的存在,是因为蜀国这个强敌仍然存在。

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绝不能主动灭蜀,自断臂膀。

更为关键的是,司马懿对蜀国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判断。

他认为,即使没有了诸葛亮的蜀国,其衰败也是注定的。这种判断不仅基于他对诸葛亮的了解,也源于他对时局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曾私下对儿子说:“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乎?”这意味着他相信蜀国的命运已注定,无需他亲自出手。

因此,司马懿认为,与其冒着风险消耗兵力去攻打蜀国,不如等着看蜀国自己衰败以后坐享其成。对于当时的司马家族来说,夺取魏国的兵权要远远比覆灭蜀国更加重要。

后来,历史的发展果然如司马懿所预想的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国的国力渐渐衰弱,而他在魏国的权力却越来越大。

最终,司马家族一举发动了高平陵经变,夺取了魏国政权。在掌握了魏国之后,他们又不费吹灰之力地灭了蜀国和吴国,一统三国。

在三国这个充满硝烟的历史舞台上,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对决成为了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而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并未对蜀国发起进攻的原因也成为了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通过这段历史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司马懿他不仅考虑到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自己的地位与利益关系,

还洞察了蜀国的衰落趋势并做出了最有利于自己和家族的决策。

抛砖引玉:各位看官,司马懿这样的人物算是个枭雄吗?还有谁在你们心目中是“大人物”?

欢迎大家打在评论区,我们一起来讨论。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关注+和点赞❤可以让你更容易找到我的后续文章,并且不错过任何精彩内容。

0 阅读:92

回味历史时光

简介:一束照亮过去的光,指向通往古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