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儿厌学背后:控制型妈妈带来的创伤,连我自己都未必知道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5-22 21:30:27

01

我是41岁生的女儿,当时非常欣喜,从此把重心由工作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在生活中,我几乎包办了她的一切,除了学习,家里任何事都帮她做好了。

可是她就是不领情,好像我给的都是她不需要的。

感觉给了孩子全部的爱,但大多停留在物质方面,在精神上可能更多的是掌控,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规划去做。

一个不如意,就会发脾气,虽然舍不得打,但恐吓、训斥还是经常发生。

记得2018年带她去苏州旅游,临回家的时候,我买了几条丝巾,准备送给亲戚朋友。

结果她就是不让我交钱,一直哭了半个小时,怎么哄都不行。

当时我就说:你自己在这哭吧,我们走了,这才让结账。

从那以后,随着我更年期的到来,我们就经常发生矛盾,她也越来越不听话,有时候控制不住就会打她。

加之传统教育理念的思想,总感觉一切都是为她好,她怎么就不明白呢?

去年,孩子已上初中,为了更好的教育资源,我找人帮她办理了转学。

结果这成了她叛逆爆发的导火索。

她指责我自作主张,并且三天两头的不去学校。

我急了,这是我花了好大功夫才办成的事,别人想去都去不了重点,她还闹着不去。

刚开始我考虑她是初来乍到,有些不适应,相信时间会抚平一切。

但她软硬不吃,不得已,我采取了一些过激行为,还带她去看精神科。

这个行为并没有让她坦然接受转学的事实,反而和我激烈的吵架,甚至摆烂在家。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做了很多努力,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改变不了孩子摆烂在家不想上学的现状。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参加了默薇老师的“打败厌学 提升学习动力父母成长团体”。

也是在这段学习中,我才逐步了解了儿子厌学的原因,成功帮助她战胜了厌学情绪,找到了学习的动力。

02

在直播课中的连麦答疑中,我几乎是哽咽地跟老师讲完自己的亲子问题,老师一句话就点破了问题背后的本质:

孩子的突然失控,正是源于父母前期的「过度控制」。

养育子女,我们希望一切井然有序,力求避免任何意外。

因此,我们不自觉地试图左右孩子,期望他们沿着我们设想的轨迹成长。

出发点是好的。

然而,生活本身不是严丝合缝的,失控无处不在。

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当他们想真实做自己时,失控就产生了。

尤其是进入到青春期,开始从儿童向成年人缓慢过渡,自我意识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我强加给她的意愿和“束缚”。

解决孩子问题的方式有很多,但我只会一种就是——控制。

这时,和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激烈冲突就在所难免了。

知道孩子厌学原因之后我才意识到,错误的亲子模式造就的伤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相反它会像一个不定时炸弹一般深藏在心底。

与其任凭它爆炸,不如尝试去审视内心,学着重新养育孩子,也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很焦急的跟老师说:“女儿现在已经油盐不进,到了我说什么她都不听的程度了!”

我迫切地希望老师能给我一个解决方案。

老师说:“方法可以有很多,但关键的是内核:放下控制,情绪稳定。”

03

谁痛谁改变,我开始按照老师的指导,调整自己的情绪和互动状态。

1、学会倾听自己的情绪,变更错误的情绪习惯。

我和孩子因为冲突产生的负面情绪,源于我们都处于想要而不能的状态。

我希望孩子按照我们的要求生活、学习,孩子到了青春期,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和学习。

二者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产生冲突,就会使双方都产生负面情绪。

在妈心理,通过听课,我发现,我的负面情绪,来自于儿时没有表达出来,潜藏于潜意识里的负面情绪,也是心理学家说的「印痕」。

印痕被触动,就会重现曾经的模式。

我们会复制父母就给我们的行为,把创伤留给自己的孩子。

怎样才能让印痕消失,不再代际相传呢?

学会当自己的负面情绪来临时,觉察它,感受它,允许它的存在,与它建立亲密关系。

尝试自己说出来,教孩子用语言说出来自己的负面情绪,变更错误的情绪习惯,才是上策。

2、放下完美主义,学会闭嘴

之前的我,事事追求完美,不容许出现一丝瑕疵和失误。

养育孩子也是如此,不管孩子做得多好,我总是能“火眼金睛”扫到不足,进行批评。

在一次次负面反馈中,孩子不断经历挫败体验,便会对自己产生怀疑。

心理学家曾奇峰曾经说: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成为自己国土上的国王。

所以要放下完美主义,接纳真实且不完美的自己与孩子。

日常生活中,放弃那些命令式、批评式、毫无顾忌式的唠叨。

包容孩子偶尔的失误,告诉孩子:犯错总是难免的,能把一件事做到60分,也是足够好的;

接受孩子成长的试错,让她遵循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3、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学会放手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好的家庭教育,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

孩子是因我们而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不单纯是为我们而来。她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之前的我以爱之名,从衣食住行到学习态度、生活习惯、言行表达……方方面面都管。

只有把自主权还给孩子,承认孩子的独立性,让她自己做主去决定,这样做才是真正的“为孩子好”。

亲子关系好了,孩子的精力不会全放在和我的对抗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前几天已经去上学了,我鼓励她和新同学交朋友,她嘟嘟囔囔得让我别管。

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班级里经常夸奖她,鼓励她融入新的班集体。

虽然有时候难免拖拉,贪玩,还是偶尔会惹我生气,但已经不再是之前那个一说就炸的“刺头儿”了。

他的学习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每天一回家就先安排自己的作业,手机也不怎么玩了,用她的话说:“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做完了我可以随便安排。”

陪伴女儿经历了这场波折,又成功化解,我对为人父母,又有了新的领悟。

青春期并不是洪水猛兽,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度过这一人生必经的成长阶段,耐心沟通,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理解、包容、信任、支持,一起经历,一起成长!

0 阅读:51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