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这个姓不简单,以国为姓,为黄帝后裔,周家人必须要知道

非凡视野 2023-07-15 16:17:05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周姓,是在百家姓中排第五,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属于以氏族和国名作氏。

周姓的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古今绝大多数周姓人奉黄帝玄孙后稷为周姓始祖,也有一些周姓人尊黄帝之臣周昌、周文王姬昌或者周公姬旦 为得姓始祖。

一、周姓的起源和发展

根据不同的史料和传说,周姓的起源有四种说法:

1、源自后稷:

后稷母亲为姜螈,父亲为帝喾。

西周初年,周姓祖先就把后稷奉为周族的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

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

2、源自周昌

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周部落,黄帝臣子周昌和周书,都属周部落(古周国)。

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3、源自周文王:

文王是西周开国之君武王的父亲,他在位期间改革政治、发展经济、联合诸侯、抗击商纣,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文王的四子公旦(即 周公 )辅佐武王和成王建立了西周王朝,并制定了《礼》《乐》《周易》等经典。

文王的后代以国为氏,称为周姓。

4、周公:

周公姬旦的次子在周朝继续辅佐王室,世代继承了“周公”这一称号。

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即 周桓公 ),曾率军协助周桓王讨伐郑国。

后周王朝因王位继承问题发生内乱,周公黑肩卷入其中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5、周姓的其他来源

除了以上四种说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来源:

1)避讳改姓: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

2)源于其他姓氏:

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 朱温 赐姓周。

元朝末年,福建 泉州 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

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3)源于少数民族:

南北朝时, 北魏 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

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音译)三字姓的,改为周氏。

代北(今山西省东北部)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贺鲁氏是由“夷”(少数民族)变为周姓。

二、周姓的迁徙分布

1、周朝时期的迁徙

周姓最初发源于今陕西渭河平原地区。

周初,大规模分封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广布于黄河中下游及江淮地区。

随着周王都城由陕西向河南东迁,周姓也由西向东迁徙。平王东迁洛阳后,周氏得到了大举的繁衍,成为巨族。

2、秦汉时期的迁徙

秦灭六国以及秦末战乱,造成了中原地区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许多周姓人士迁徙到今河南南部、江苏北部等地,并在当地形成望族。

汉初时,朝廷封平王后裔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延续周室香火。

这支周姓在当地发展繁衍,汉唐时成为著名的汝南周氏。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魏晋南北朝之时,中原地区又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和人口迁徙。

许多中原士族和百姓随着东晋政权南迁至江南地区,并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

一些北方少数民族也改变了自己的姓名和风俗习惯,并与汉人通婚。

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各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一些北方出身的周姓人士也随之南下,在江南一带落户。

同时,一些南方出身的周姓人士也随着北方政权的扩张而北上,在北方一带定居。

4、唐末五代时期的迁徙

唐末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又遭受了军阀混战和外族入侵的灾难。

特别是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与南宋末年蒙古兵南下,河南、山东一带的中原周姓大量南迁,主要迁往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这些地区成为了周姓的新的聚居地。同时,一些周姓人士也随着宋元之际的西南开拓而迁往云贵高原等地。

5、元末明初时期的迁徙

元末明初时期,中国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民族和人口迁徙。

明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和开发边疆,实行了一系列的移民政策,如屯田、垦荒、屯垦、移民等。这些政策促进了各地人口的流动和交流。

一些周姓人士也随之迁徙到各地,如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河南周姓移民山西太原地区等。

6、明清以来的迁徙

明清以来,周姓比较集中的省份是江苏、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江西、福建等省。

这些省份都是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沿长江省份、豫鲁两块高比率的分布状况。

湖南、江苏、四川,三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26.7%,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山东、广东、江西七省,占周姓总人口的38%。

鸦片战争以后的晚清时代,中国开始与世界接轨,许多中国人开始移居海外,寻求新的生活和机遇。

周姓也有不少人走出国门,在东南亚、欧美等地定居,并与当地人民交流和融合。

三、周姓的文化特色

1、周姓的郡望堂号

郡望堂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区分同姓不同源或同源不同支系的标志。

郡望是指祖先曾经封过或者居住过的郡县,堂号是指祖先曾经建立过或者供奉过的祠堂名称。

周姓有多个郡望堂号,其中最著名的有以下几个:

1)汝南郡:

汝南郡位于今河南驻马店一带,是平王后裔周仁所封之地。

汝南周氏以“爱莲堂”为堂号,取自《爱莲说》一文中“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寄托了对清高自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2)庐江郡:

庐江郡位于今安徽合肥一带,是周文王的后代周公旦的封地。

庐江周氏以“梅花堂”为堂号,取自《诗经·小雅·梅花》一诗中“梅之恋恋,其叶蓁蓁”的意思,寓意了对高洁不屈品格的敬仰和效法。

3)浔阳郡:

浔阳郡位于今江西九江一带,是周文王的后代周公旦的封地。

浔阳周氏也以“梅花堂”为堂号,与庐江周氏同源。

4)武功郡:

武功郡位于今陕西咸阳一带,是元朝末年苏姓改姓周氏的郡望。

武功周氏以“武功堂”为堂号,取自苏姓祖先苏益在南宋时期的武功而来。

2、周姓的族谱文献

族谱文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记录家族历史、传承家风、维系亲情、弘扬文化等目的的书籍。

周姓有许多族谱文献,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汝南周氏宗谱》。

《汝南周氏宗谱》是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由周应龙编纂,共分上下两卷,记载了从平王后裔周仁到明代嘉靖年间的汝南周氏后人共计二十六代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官职、事迹等内容。

该书是研究汝南周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3、周姓的字辈排行

周姓的字辈有很多种,不同的地区和支系可能有不同的字辈。

例如:

山东周氏:

隆、茂、庆、传、长、广、生(升)忠、厚、嗣(世)、志、永远、祯(元)、正、方。后又续序:志德开宏运达孝毓富祥教礼培家训信义作保章。

四川成都(现湖北恩施自治州)周氏:

太祖应朝忠,永远世代兴,丕振仙仁月,长源玉厚坤。

广东普邑周氏:

开基宏远猷,笃庆光前悠,孝友承先德,萃宗衍范畴,合家宜睦顺,守理重经修,奕世永绳武,千秋恒作裘。

你还知道周姓的的哪些知识,欢迎补充。

1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