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赵」姓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迁徙分布,赵家人必须要知道

非凡视野 2023-06-28 22:20:03

赵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一。

赵姓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其起源、发展和迁徙都与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民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赵姓的历史轨迹:

一、赵姓的起源

赵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公认和广泛接受的是出自嬴姓,是少昊氏的后裔。

据《唐书》记载,上古东夷族首领伯益是颛顼帝的孙子,舜帝的女婿,舜帝赐他嬴姓,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伯益的第十三世孙造父,是周穆王时期的著名驭马能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

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其后代在战国时建立了赵国。

除了出自嬴姓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说法,如出自少数民族改姓而来,如汉代有匈奴人、南蛮人等姓赵;

或者是宋朝皇室赐姓而来,如李姓、穆姓、隆姓、宇文姓等历史人物被赐姓赵;

或者是以国为姓而来,如秦国公族也以赵为氏,有“诸赵”的说法。

二、赵姓的发展

赵姓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兴衰和变迁,其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周朝至战国时期:

这是赵姓最初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造父封于赵城而得赵姓,至叔带时,率领子孙迁往晋国,并且昌盛壮大,在三国分晋时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国为秦国所灭。

这一时期的赵姓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2、秦朝至两汉时期:

这是赵姓遭到迁徙和分散的阶段。

秦始皇灭赵后,把代王嘉派往西戎,赵姓随之迁往甘肃天水;

把赵王迁流放到今湖北房县;

又把六国贵族之后迁徙到关中。

秦朝末年,真定(今河北正定)人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扩展到两广和越南北部。

西汉时,赵王迁的后裔迁居涿郡(今河北博野县西南),形成了涿郡赵氏,又称河间赵氏。

3、三国至隋唐时期:

这是赵姓开始向南方迁徙的阶段。

南朝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江南。

北魏时,天水赵氏的一支迁居洛阳,其后裔孙赵贵镇守并迁至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

天水南安赵氏也有一支在北魏时迁居洛阳;

天水西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徒居南郑(今陕西汉中),后又自南郑徙居洛阳;

今甘肃赵氏的一支在北魏时徙居洛阳。

唐初,有赵姓将士在平“蛮獠啸乱”中开赴福建并定居。

4、五代至宋朝时期:

这是赵姓因为是皇室之姓而广泛分布的阶段。

宋朝由赵姓皇室建立,其宗室被大封为郡国王公,但并不居住在封地,而是集中在京师。

靖康之耻后,北宋宗室被金人俘虏或逃亡至南方民间。

南宋建立后,赵姓又有一部分迁徙到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等地。

5、元明清时期:

这是赵姓遍布全国各地的阶段。

元朝时,有赵姓随刘龚南汉政权在广州定居。

明末,有赵姓不惜冒险远渡重洋到海外。

清朝时,有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改姓或被赐姓为赵。

三、赵姓的文化特色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广泛分布的姓氏,赵姓有着丰富而多彩的文化特色,其中包括:

1、堂号:

堂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区分同姓不同系的标志,也是同宗族人的共同标识。

赵姓有多个堂号,其中最著名的是半部堂、琴鹤堂和天水堂。

半部堂的由来是因为赵国灭亡后,赵氏子孙只剩下半部《周易》的残卷,以此为凭借,故名半部堂。

琴鹤堂的由来是因为赵姓始祖造父曾取良马八匹献给周穆王,其中一匹名为琴鹤,故名琴鹤堂。

天水堂的由来是因为秦始皇迁徙了一部分赵姓到甘肃天水,形成了一个望族,故名天水堂。

2、郡望:

郡望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表示姓氏来源地或封地的称谓,也是衡量姓氏地位和声望的标准之一。

赵姓有四个郡望,分别是天水郡、涿郡、南阳郡和颍川郡。

天水郡是赵姓最早的郡望,出自秦始皇迁徙的赵姓;

涿郡是赵姓最大的郡望,出自西汉时迁居的赵姓;

南阳郡是赵姓最南的郡望,出自南宋时迁居的赵姓;

颍川郡是赵姓最晚的郡望,出自唐宋时迁居的赵姓。

3、名人:

赵姓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其中包括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等各个领域。

如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赵奢、赵括、赵牧、赵云等;

秦汉时期的南越王赵佗、西汉开国功臣赵充国、东汉名将赵盾等;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及其后裔;

明清时期的文学家赵翼、画家赵孟頫、科学家赵元任等;

近现代的革命家赵世炎、作家赵树理等。

0 阅读: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