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选择留在原地的人,其实是“逃避自由”

太阳之上有月亮 2024-05-10 13:50:14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是由美国作家塔拉·韦斯特弗所写的一本自传书籍,此书一经出版便震惊世界,作者塔拉凭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比尔盖茨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故事,真正鼓舞人心。我在阅读她极端的童年故事时,也开始反思起自己的生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每个人都会喜欢。它甚至比你听说的还要好。”

作者塔拉是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然而她却成长于一个惊人的家庭。塔拉的父亲经营废料场,母亲是草药师兼助产士,父母共有7个孩子,他们都在家出生,没有出生证明,他们不去学校,生病也不允许去医院,因为父亲是虔诚的摩门教信徒,坚信上帝会治愈一切。塔拉在哥哥泰勒的引导下,自学考上杨百翰大学,在2008年获取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获得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塔拉最终离开大山,实现了自我救赎。

父母的七个孩子被一分两半——三个离开了大山,四个留了下来;三个获得博士学位,四个没有高中文凭,裂痕如此明显。除了那近乎偏执的“信仰”,还有什么原因让父母和其他兄弟姐妹选择留在大山,情愿就此被困一生?那些选择留在原地的人,其实是在“逃避自由”。

逃避自由,就是逃避孤独

艾瑞克·弗洛姆是美籍德国犹太人本主义哲学家、精神分析心理学家。他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弗洛姆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力。

艾瑞克·弗洛姆在他的代表作《逃避自由》中提出:希特勒所代表的极权主义,为何会受到那么多人的拥护,人们为何会心甘情愿地屈从于一个凶暴的权威?弗洛姆发现,人们常常选择极权主义而非人本主义,因为在人本主义下,人们割离了原来与极权主义存在的纽带,很容易产生不安和孤独感。为了克服孤独感,人类就想逃避自由。

塔拉的母亲在很多时候,对塔拉学习之事持默许态度,但她从不在父亲面前表示自己支持塔拉。父亲就是这个家的“极权主义”,人人都以父亲为中心,他等同于权威,也是将每个成员连接在一起的纽带。母亲一旦提出反对意见,她就变成了“少数人”,这会让她感到孤独,并产生极大的不安,所以她宁可闭上眼睛,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配合父亲让她感到安全。

从这点来看,母亲对塔拉多次的“背叛”就都说得通了。父亲的偏执,肖恩的暴力,塔拉的无助,她全都知道,却依然选择无视。

因为对于母亲来说,保持现状才是最安全的,逃避孤独的同时,她也放弃了精神的自由。逃避虽然可耻,但有时管用

日本有一部电视剧叫《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用这句话来形容塔拉一家再合适不过了。面对暴力、偏执和不公,内心的声音告诉他们不该退缩,正面迎击才是正确的,可为什么大部分人仍选择逃避?逃避能让他们得到什么?

塔拉的哥哥托尼、肖恩、卢克和他们各自的妻子,以及姐姐奥黛丽和她的丈夫本杰明都为父母打工,他们在经济上都依赖于塔拉的父母,这使他们成为一个整体,每个人都在这个集体中占据一席之地。他们才是彼此的家人,而这里面不包括塔拉,她成了局外人,从她选择离家上学那天开始。

当爸爸主动提出让理查德上大学时,肖恩一脸沉重和失落,当时肖恩也希望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当塔拉在杨百翰上大学,差点因为没钱交学费而辍学时,肖恩给了她至关重要的一百美元,他对塔拉说:“圣诞快乐,你不会像我一样浪费这些钱的。”这几处情节都能表明,肖恩对学校是渴望的,对公立教育也是认可的。那么,他为何最终还是选择留在原地呢?

无论是肖恩,还是其他留在大山的兄弟姐妹,他们心中也曾渴望走出大山,接受正规的教育,但现实让人退缩,面对陌生的世界,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再奏效,未知往往令人恐惧。与其去挑战一个不确定的未来,冒着可能失去一切的风险,不如留在原地更加安全,虽然失去了心灵上的自由,但同时也避免了未知的恐慌,听起来并不亏本。

所以,塔拉那些选择留在原地的兄弟姐妹,并非不渴望走出大山,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他们承受不起的。他们宁愿固守在原地,用麻痹自己换取安稳度日,用精神自由换取家庭平静。逃避虽然可耻,但有时的确管用。

斩断逃避之路,就是要重塑自我

《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话:“有些鸟儿是关不住的,他们的羽毛太鲜亮了。”同样身处黑暗之中,有些人选择在绝望中永远闭上双眼,而有些人却能抓住命运的尾巴,仅凭一丝微弱的光亮,也能借此走到阳光之下。

泰勒是家里第一个走出去的孩子,在他的启蒙下,塔拉的好奇心被点燃,她从过去的逃避心态,开始对教育、对学校产生向往。然而,从大山走到杨百翰大学,再到后来的剑桥大学,这个过程极其艰辛且充满坎坷。教育犹如一扇大门,泰勒为塔拉打开一道门缝,塔拉得以窥见教育的轮廓,可真正走进这扇门,只能靠塔拉自己。

十七岁的塔拉第一次进入校园,就像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开始塔拉就在课堂上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她和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格格不入,塔拉没有朋友,也不被理解,她仿佛置身于一个孤岛,没人能救得了她。

塔拉逐渐意识到自己虽然离开了大山,但她的思想还属于大山,她需要摆脱的不仅仅是那个扭曲的家庭,更是由那个家庭亲手塑造的自己。她在无数次的挣扎中,以及对自己的怀疑中,渐渐杀死了过去的那个自己,重塑了一个崭新的塔拉。

正如塔拉自己所说:“我这一生中,这些直觉一直在教导我一个道理——只有依靠自己,胜算才更大。”逃避不能换来想要的人生,只有斩断逃避之路,才能重塑自我,能救你的从来都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英格索尔曾说:“自由之于人类,就像亮光之于眼睛,空气之于肺腑,爱情之于心灵。”

相对于身体自由,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精神自由,才是真正可怕的事。当面对暴力与不公,感受到来自“极权主义”的压迫时,不应该以“维持现状”为借口放弃反抗,更不该埋葬对远方的向往。

逃避或许管用,但人却因此失去了重塑自我的机会。你要相信,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无论怎样,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0 阅读:1

太阳之上有月亮

简介:看书、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