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棚二代”辞职返乡种菜,年入几十万,幸福指数直线飙升

龙树二亩地 2024-04-14 22:14:17

只要你走入山东,你会发现山东人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种气质就是质朴,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散发出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让你一接近就会有一种天热的信任。有些人看着穿着不着边际,也许都是当地的某个领域的大佬。也许是因为很多山东人,不喜欢吹牛,并且秉持财不外露。

这种与生俱来的气质就与这片土地有关,山东地区很多产业做的都是非常极致。比如大棚蔬菜,说到大棚蔬菜,如果山东人说做到第二,那没有敢说第一的省份。山东蔬菜的迅猛发展离不开当地人的勤劳质朴,也离不开当地人不断探索的精神。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加入,把蔬菜大棚种植技术不断提升,把蔬菜储存、运输的产业链不断整合的结果。

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电商的发展,山东各地从事竖蔬菜种植的人员不再是原来走不出去的50后60后70后,现在80后90后甚至00后已经入场。他们都自嘲自己是“棚二代”。

很多人都说大城市有虹吸效应,把人才都吸走了,当然能把人才吸走,大部分都因为资源丰富的地区能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但是如果,小地方也有比大城市更优厚的待遇,人才也会回流到小地方。

比如在山东聊城荏平区耿店村,如今返乡的大学生和青年就有十几个。耿店村种植最多的是辣椒,各种品种的辣椒都种。说到青年返乡,还得从一位叫曹有忠的大学生。曹有忠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大城市上班,从事的是电商工作,虽然收入不低,但是大城市生活消费高得多。

2018年回乡探亲,曹有忠看到村里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人,人家收入并不低。于是曹有忠萌生回乡种菜的想法,但是父母极力反对,觉得在外面大城市上班,怎么也比回家种菜混的好。但很多时候老人不知道在外生活压力的大小。当然曹有忠萌生这个想法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作为从小在农村生活的人,曹有忠对自己种菜非常有信心,对于种菜的辛苦程度也早有心理准备。

另外,曹有忠之所以对自己回乡种菜能种好,还有其他想法和准备。比如,同样是种辣椒,曹有忠因为从事电商多年,对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有一定的敏感度,知道自己种什么可以多赚钱。经过自己的坚持和决心,曹有忠终于在家开始种蔬菜大棚,他一口气包了5个大棚。

结果也如他所愿,他每个大棚每次出菜都比其他人多卖二万多元。曹有忠,发挥自己的市场敏锐性特长,经常试种新品种,要知道同样的是辣椒,不同品种的价格却区别很大,所以曹有忠每次卖的都是最贵的。这六年来,曹有忠一头扎进辣椒种植里,成了这个地方的辣椒种植技术的专家。他的辣椒,皮薄肉厚,可以生吃,可以做炒菜,应对市场变化满足各种需求。

比如,种植辣椒的都知道,辣椒到某个时期,会出现烂椒,采摘时候,必须把他们挑出来,如果不挑出来,会影响其他所有的辣椒。很多菜农都是用焖棚的方式把所有辣椒秧热死,重开,这样就浪费了一茬。但是曹有忠,却反其道而行之,继续让辣椒多涨一个月,在辣椒秧子上,自然老去,进而不影响其他辣椒。

还有曹有忠为了提高辣椒卖相,因为客户喜欢又直又长的辣椒,曹有忠在辣椒小时候就把弯的给摘掉淘汰。进而使好苗子长得好看,养分供应充足。就是靠着这种不断学习,探索的精神,曹有忠同样的种植大棚,每棚多收入二万元。现在在家种大棚多收入远超在城市上班收入。

在曹有忠的带动下,当地很多青年返乡开始种植大棚辣椒。市场很大,需要更多的人去探索,他们村的支部书记经常组织他们返乡的青年菜农在一起活动,分享各自的种辣椒心得。互相帮助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为当地的辣椒市场添砖加瓦。

创业总结:有时候我们说创业,其实大多数人不是要大富大贵,只是养家糊口。其实只要找准时机,不要太担心别人说的,什么贵不贵,只要是市场存在,就可以找差异化,找到自己的竞争力。只要产品质量跟得上,消费者还是愿意拿出更高的价格来买单。就如,超市里面,辣椒和精品辣椒价格可能差一半。那么利润可不止一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