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父不入子房,官不入民宅”,该作何解释?说的有道理吗?

小张嘚嘚嘚 2022-11-02 09:18:13

“我是他爸,我进他房间还要跟他打招呼请示下?小兔崽子还有啥见不得人的东西,还不让我进去”,贾母拉着贾父,贾父还在一旁嚷嚷着。

小明站在一边也不甘示弱地回应道:“我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我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你要进来可以,必须得敲门,我同意了你才能进来”。

贾母看着这又快吵起来的父子俩,头痛不已。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就会有父母亲随随便便进入我们的房间内,有时候就会引起一些尴尬,跟父母亲相比的话,我们都算是弱势群体的一方,父母亲进你房间你能说不让进吗?所以有时候是比较无奈的。

在我国民间就有关于这方面的一句俗语:“父不入子房,官不入民宅”,这句话倒是是什么意思呢?它所要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道理呢?听我给您一一道来。

父不入子房

这句话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就像我们文章开头说的那个小事件一样,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后,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孩子的房间。这里所说的“子”也不仅仅指的是儿子,还包括女儿,说实话小时候的我们经常依偎在父母的怀里,跟父母之间哪有什么隐私可言啊,等我们长大成年了,那隐私问题就很重要了。

就拿女儿来说,大家应该都听过“女大避父”这个词吧,那么父亲在女儿大了之后也要尽量避嫌,毕竟女儿大了,肯定是需要有自己的秘密空间的,再加上女生房间里的一些东西是不能让男士看到的,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不行,所以父亲不要轻易进女儿的房间,除非得到她的同意。

儿子的话,可能讲究的就没那么多了,父亲进儿子的房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但是这个也只仅限于小时候,等长大后就不能随便进了,毕竟谁都有隐私的,即便是自己的儿子,也同样需要组中对方的隐私。红楼梦中就有过这样的场面,就是以严厉出名的贾父找宝玉有事的时候,也不是直接就进去他的房间,而是找人被他叫到厅堂中来。

从这我们就能得知,古人对于这方面也是非常在乎的,也是知道儿子虽然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但是他也是有隐私的,尤其是在结婚后,没事不要进儿子的房间,尊重小两口的隐私,避免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万一有人看到了,传出闲话那就得不偿失了。

官不入民宅

在我们现在人看来,官进民宅是很多人期望的事情,当然了,执行公务除外。在如今的农村,村里的干部经常会去村民的家中了解生活,而且村民也希望当官的多去家中坐坐,因为这有很大的可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过去跟现在是恰恰相反的,一般情况下当官的是不会经常去老百姓家中的,因为你去老百姓家中,那好吃好喝,盛情款待是少不了的,古时候的很多老百姓生活都不是太好,当官的去家中的话,那吃饭的标准肯定要比平日里吃的要好,也会无意间增加老百姓的生活负担。如果有人想排挤重伤这位官员的话,可能就会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对他的仕途是非常不利的。

其次就是会让人觉得这户人家的背景不简单啊,老有当官的进出,也会让人误会他们是不是官民勾结干一些坏事,而对自己的名声造成一定的影响别人也不敢怎么跟他们打交道。

最后呢,我觉得“父不入子房,官不入民宅”这句俗语其实都有着一定的道理,你家天天豪车出没,总有当官之人进进出出,多少会遭人议论的,做人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而儿子成家后,最后能分开来生活,这样不仅避免了婆媳不和,也避免了他人的闲言碎语。对于这句俗语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0 阅读:73

小张嘚嘚嘚

简介: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