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发现了大庆油田?院士不平:我们不能忘了匈牙利人

花开无田 2023-11-22 00:06:40

在中国提及油田,大多数人都会首先想到大庆油田。之所以如此,当然是得益于大庆油田对新中国的重大贡献。

建国伊始,我国一直戴着“贫油国”的帽子,外国专家的理论更是犹如冷水浇身一般。但是,新中国的工业发展需要石油,找油也就成了当时中国的当务之急。

大庆油田的发现也直接击碎了西方国家关于中国贫油的观点。而自大庆油田投产到如今,它已经累计生产了超过25亿吨原油,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的工业发展、经济建设。

而提起大庆油田的发现,我们很多人也都会首先想到地质学家李四光。

这当然是因为作为中国地质力学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奠基人,李四光院士的地质力学为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我们不得不说的是,这其中也是有着相当大的一部分宣传因素的。

事实上,在大庆油田被发现的过程中更确切的说:这更多的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甚至就连匈牙利人都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949年秋,新中国成立在即,李四光也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但此时的李四光尚在英国,又有国民党的胁迫,可面对胁迫李四光还是选择了与妻子几经周折返回大陆,并在1950年5月6日成功到达北京。

而对于这位地质学泰斗,人民政府也是极其的尊重,周总理甚至还指示原本计划召开的全国地质会议,等待李四光回国后再召开。周总理也在他回国后,亲切的看望了李四光夫妇。李四光随后也相继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东北地质学院院长、地质部部长等一系列的要职。

1953年12月,毛主席在菊香书屋邀请接见了李四光。至于原因,当然是关于中国的石油问题。会中李四光对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疑问,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中国的石油蕴藏量应该是丰富的,远景大有可为,并主张开展石油勘探勘察工作。毛主席也同意了李四光的建议,作出在松辽平原、华北平原开展大规模石油普查勘探的战略决策。

1954年,李四光提交了《从大地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远景》的报告,并提出“新华夏系构造带的主要凹陷带,对存储石油有比较好的条件”。

而伴随着大规模的石油普查勘探,好消息也层出不穷的传来。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一期间还有两位先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们就是黄汲清先生和谢家荣先生。

他们乃是当时成立的全国矿产普查委员会技术负责人,黄汲清甚至还给出了一张极为详实的《我国含油气远景分布图》。1955年,黄汲清、谢家荣又共同建议在准噶尔、吐鲁番、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松辽、华北等沉积盆地进行石油勘探普查。值得提及的是,黄汲清还多次上书地质部要求勘察被地质部遗漏的松辽平原,后来松辽平原果然发现了石油存在。

这一期间,由于我国技术工人少,党中央还招募了一支匈牙利的地质勘探队前来指导。匈牙利的这支地质勘探队,在参与部分勘探的同时,还进行培训。

匈牙利地质队娴熟的技术,辅以黄汲清、谢家荣的划定,松辽平原确实有石油的事实,终于让他们在松辽地区发现了长垣背斜构造并钻探后找到了油砂,确定了松辽地区是蕴含石油的。

1959年年9月26日松基三井首喷工业油流,大庆油田之名也被正式命名,中国“贫油”的帽子也一去不返。

显然从大庆油田的发现过程来看,这更多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非归于李四光一人。

那么为何会着重宣传了李四光呢?其实这有李四光受到毛主席接见、表扬,又是地质部部长兼是地质力学创立者、人民群众认知,谢黄特殊年代遭遇有关。

1978年,黄汲清院士还就松辽平原石油的问题上书邓小平,提出:他们(指勘查人员)都采用了我的地质构造理论和学派术语,而并无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术语(也就是说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完全无关)。这个说法也获得了邓小平的支持。谢家荣也曾表示,匈牙利人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中不难看出,大庆油田的发现是无数人通力合作的结果。而在“谁发现”的背后,我们更能看到的是在哪个艰苦卓绝的年代的努力。

3 阅读:1598

花开无田

简介:观点,看法,有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