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要钱,怎么搞?

玩钱币的小唐 2024-05-04 08:45:49

1911年10月10日,随着一声炮响,武昌起义军迅速掌控武汉三镇,随即,革命之火瞬间燎原,各地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湘、秦、晋、滇、赣、黔、苏、浙、桂、皖、粤、闽各省先后独立,成立军政府。

《辛亥革命》油画(局部)

但是,虽然南方诸省皆响应起义,但是由于各资本银行、财团的经济封锁;清政府的财政把持;各省地主阶级的不断阻挠;加之经过多年的战争和赔款以及鸦片的毒害,各省经济严重凋零,民不聊生,无从征税,导致革命家军费极为紧张,甚至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辛亥革命前夕吸大烟的百姓蜷缩在街头

那么,“搞钱”就成了革命领袖要办的第一要紧事,那么大家又是怎么搞钱呢?从这里,我们了解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的搞钱方式!

说到革命搞钱,那首当其冲的就是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在海外多年,奔波劳累,言之支持革命,其实说到底就是为了革命而搞钱。

孙中山先生

在海外,孙中山先生主要的筹措资金的方式就是募捐,他经常去美国、加拿大、日本、南洋各国募款,筹款的方式主要是在华侨聚集区举行演讲,演讲过后,听众受其爱国精神感召,便把身上的铜圆、洋元、毫洋和钞票掏出来捐献。孙还动员其他党员给海外华侨写信,宣传反清思想,争取他们入盟,捐款支持革命。

而募捐其主体就是支持革命的海外华侨以及对中国革命颇感兴趣的外国改革人士或会党团体,采用随捐随写的收条方式。

孙中山在加拿大筹款时与海外华侨合影

190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还印制了每张一元的公债券,并且承诺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每券偿还十元。这种公债筹措军费的形式,在当时很常见。

孙中山、黄兴等革命领袖合影

除了海外募捐,在1895年前后,孙中山于广州、檀香山、香港等地先后成立兴中会。兴中会会员,入会时每人交底银5元,另有义捐,以助经费。香港兴中会宣言第8条还做了号召会员买“革命股票”的规定,孙从中筹到港币1.3万元。至于有多少人买过兴中会的“革命股票”,这也是筹措革命资金的一种方式,而革命成功后的民国政府是否兑现过这种股票,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就是在战时,由同盟会本部发行的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类似于后文的军用票性质。

中华革命军义饷凭单拾圆

1911年7月,孙中山还在美国旧金山设立中华革命军筹饷局,并印制一组名为“中华民国金币”的革命军筹饷券,有壹拾圆、壹百圆、壹千圆三种面额,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参与图案设计,李公侠负责印制。该券是孙中山在海外筹集起义经费所用。

1911年中华革命军筹饷局中华民国金币券壹百圆

除此之外,革命军还会发行钞票等方式,开拓经费来源。1912年1月8日,临时政府发行1亿元军需公债,募得500万元,结果并不理想,其中有不少是来自美洲及东南亚华侨的支持。

1896年中华民国金币壹百圆

黄兴,辛亥革命领袖,在武昌起义不久后即担任革命军指挥官,后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总长。

黄兴

在辛亥革命期间,黄兴为了应对经济困难,便筹划印制了陆军部军事用票,作为战时货币性质。这类军事用票,为黄兴委托上海商务印书馆,以陆军部名义,采用证券纸以平板橡皮印刷而成,对社会公开发行。已作军费支持,和国库券相似。

1911年浙江军政府军用票

而不得不说,正是这些军用票、公债券、革命股票的流传于世,才让我们有了更好地贴近历史,回溯过去的机会。收藏的魅力就在于此,凭借这一枚硬币、一张钞票、一幅书画,我们捕捉那历史的一道道留痕,我们感受那历史深处的声声回响,久久而不能忘怀,而这,大概就是收藏让我们如此喜爱,如此沉醉的原因吧。

0 阅读:75

玩钱币的小唐

简介:为大家介绍中国钱币收藏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