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德国仅10万军队,希特勒用6年疯狂扩军800万,他如何做到

历史海大富 2024-05-09 07:52:35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凡尔赛条约与对德国的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及全球的政治版图经历了剧烈的变动。1919年,凡尔赛宫的殿堂内回荡着多国代表的议论声,他们共同签署了一份历史性的文件——《凡尔赛条约》。此条约不仅标志着战争的结束,也为德国设定了一系列严苛的限制,以防其再次崛起为军事大国。

根据条约的具体规定,德国的陆军被限制在10万人以内,这一数字对于曾经拥有数百万军队的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更进一步,德国被彻底禁止配备任何坦克和重炮,这些重型武器的禁用直接剥夺了德国进行大规模进攻的能力。此外,潜艇,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给盟国船只造成巨大威胁的武器,也被明确禁止。

条约还专门涉及到了空军和海军的限制。德国被完全禁止拥有空军,这一规定意在消除德国通过空中力量对邻国构成威胁的可能。而德国海军,曾是帝国威力的象征,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只允许保留六艘老旧的战列舰,且绝不允许建造任何新的潜艇或更先进的海军战舰。

在条约的签署仪式上,盟国代表们以严肃的面容交换文档,每一位签字的人都意识到这份条约所承载的重量——它不仅是对德国的一种惩罚,也是对未来战争可能性的一种预防。德国代表面色凝重,他们深知,这份条约将国家置于一个被严重削弱的军事地位。

条约的执行不仅限于纸上谈兵,实际监督措施也随之展开。盟国设立了监督委员会,定期检查德国的军事设施和生产能力,确保德国遵守条约规定。各类军事基地、兵工厂乃至火车站周围,时常可以看到盟国检查人员的身影,他们对德国的任何可疑军事活动保持高度警觉。

经济危机与扩军筹资

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德国被迫支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这对于本已因战争而严重疲弱的德国经济构成了极大的负担。战争赔款加上国内经济的破坏,使得德国经济在战后长期处于极度困难的状态。到了1929年,随着美国股市的崩溃,全球经济陷入了大萧条,德国的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失业率飙升,数百万人陷入贫困和绝望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看到了通过政治变革来改变德国命运的机会。1933年希特勒掌权后,他的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暂停向英法等国支付战争赔款。这一政策变动,虽然与国际法和之前的条约承诺相违背,却因其减轻了国内经济负担而得到了德国广大民众的支持。

希特勒政府在暂停赔款支付的同时,采取了另一项更为激进的经济策略——大规模的财政刺激和举国上下的重武器生产计划。通过国家控制的银行和金融机构,纳粹政府开始发行大量债券,借此筹集资金用于军事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措施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复苏。

尽管面临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和监督,希特勒政府还是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和武器生产。在几年内,德国的军事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军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从坦克、飞机到火炮和步兵装备的生产线被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军事工厂不仅为失业的德国人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机会,也极大地提高了德国的工业产能。

同时,德国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上,以确保其军事装备的现代化和高效性。这一时期内,德国的科研机构和工程师团队忙碌于开发新型武器和提升现有装备的性能,以满足希特勒迅速扩军的需求。

此外,德国的外交政策也相应调整,试图通过各种国际交流和协议,减轻外界对其军事扩张的关注和压力。虽然这些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未能消除国际社会的疑虑,但它确实为德国争取到了一些重武器生产和军事准备的宝贵时间。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军队建设

希特勒上台后不久,他便开始利用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普遍存在的对外国列强和凡尔赛体系的不满,公开发表演说,通过广播和集会传播其观点。他的演讲充满了对德国未来的雄心壮志,承诺将恢复国家的荣耀和地位,这一承诺迅速得到了广泛的民众支持。

在各类公共聚集场合,如啤酒馆、工厂和公共广场上,希特勒和他的追随者组织了大量的集会和宣传活动,激发了人们对于重振德国威严的共鸣。纳粹党的标志、旗帜和标语随处可见,党卫队和冲锋队的制服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一种强烈视觉符号,强化了民族主义和军事复兴的信息。

此外,希特勒还在国内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以确保军队的迅速扩张。他大幅度增加了对军事和基础设施项目的国家投资,特别是在交通、通信和军事工业上。这不仅为军队的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也刺激了国内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1935年,希特勒更是公然宣布恢复德国的兵役制度,这一政策直接违反了凡尔赛条约的规定。但此举在德国国内却得到了广泛的赞同,许多年轻人自发前往招募中心,志愿加入军队。军事训练营和学校开始扩建,以适应迅速增长的新兵数量。

同时,政府也大力投资于军事教育和宣传,确保军队中士气的高涨和忠诚度。通过电影、广播和学校教育,纳粹政府灌输了大量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思想。这些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成年人,青少年和儿童也被纳入了这一意识形态教育的范畴。

军事装备和武器的生产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德国的多家工厂转型为军工企业,开始生产从小型武器到坦克、飞机等重型装备。这一系列的行动极大地提高了德国的军事制造能力,为未来的军事行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军事工业的爆炸性增长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德国迅速将其国家资源和工业能力转向军事工业的全面发展。1933年起,政府开始大规模投资于军事设施和装备生产,确保德国的军备能迅速现代化并满足未来扩张的需求。

各种军事工厂如飞机制造厂、坦克装配车间和弹药厂在全国各地快速建立。例如,位于德累斯顿和慕尼黑的飞机制造厂开始三班倒工作,以满足空军对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些工厂采用了最新的生产线技术,例如流水线和自动化机械,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德国军工企业如克虏伯、梅塞施密特和克虏伯公司得到了国家的特别关注和支持,他们的研发部门得到了充足的资金,用于开发新型武器和改进现有装备。1930年代中期,德国工程师成功研发出了多种新型坦克和先进的U型潜艇,这些装备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足够的原材料供应,德国政府还对国内的钢铁、铝和化工产业进行了重组和扩展,以支持军工生产的需要。特别是在鲁尔区和萨尔地区,这些工业区被完全转型为军工生产基地,生产一切从钢铁到爆炸物的材料。

同时,德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和大学也被动员起来,支持军事技术的发展。物理学家和化学家被聘请到军工厂,参与到爆炸物和毒气的研发项目中。此外,电子和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提高军事指挥和控制的效率。

此外,德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了一系列的劳动力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工人的技能,以符合军工产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通过职业学校和在职培训,成千上万的德国男女被培训为机械师、焊工和其他技术职位,以支持军事生产的需要。到了1939年,德国的军事产能已达到惊人的规模,军火产量是英美两国总和的两倍多。

列强的忽视与德国的扩军

在希特勒上台并开始秘密扩军的几年中,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各国内部的政治纷争使得国际社会对德国的军事动向缺乏有效的关注和应对。1930年代,大萧条的影响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承担巨额债务的国家如英国和法国,它们更多的精力被迫集中在内部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上。

英国和法国作为主要的欧洲列强,原本有责任监督和确保《凡尔赛条约》中的各项军事限制被执行。然而,在这个关键时期,英国正忙于应对国内的经济问题,如失业和工业产能过剩,而法国则被政治上的不稳定所困扰,包括频繁的政府更迭和社会动荡。这些内部问题严重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减少了他们对德国违反条约行为的关注。

德国的军事扩张在初期相对隐秘,希特勒和他的政府精心策划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重新标记军工厂的生产项目、隐蔽的军队训练和调动,以及在民用工业中潜藏军事生产活动等方式来避开外界的监督。这些策略有效地掩盖了军事扩张的真实规模。

同时,希特勒也巧妙地利用了国际政治的现实。他在公开场合继续宣扬和平与合作的信息,通过参与国际会议和签署一些表面上的和平协议(如慕尼黑协议),来减少外界对其军事动机的怀疑。这种双面策略不仅迷惑了国际社会,也为德国的军事扩张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到了1939年,德国已经秘密建立了一支由八百万经过训练的士兵组成的强大军队,并且拥有了世界上一些最先进的武器系统,如坦克和飞机。这种迅速的军事扩张,最终在英法等国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时,已是不可逆转的事实。

英法等国的这种疏忽,没有能够及时识别和制止德国的军事扩张,为希特勒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将德国从一个被严格限制的军事小国转变为一个战争机器。

徐玲.关于希特勒准备和发动战争手段的思考[J].枣庄学院学报,2005,22(3):63-67

1 阅读:281

历史海大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