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巴以冲突(一)现在

淮河雨 2023-10-13 13:42:19

哈马斯对以色列南部的“阿萨克洪水”行动,大概率会被定义为是恐怖袭击。

就目前能够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出,以色列的平民伤亡居然一度高于巴勒斯坦,这在过去的巴以冲突中是难以想象的。

考虑到以色列军队是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武装力量之一,拥有大量先进的侦察设备和精确打击武器,因此在对加沙等哈马斯控制区的进攻中,往往不会造成骇人听闻的平民伤亡。

哈马斯武装则由于缺乏同类型的先进技术武器,因此常规操作都是发射火箭弹,这种远程打鸟的战术,能不能打中目标,全靠他们的“真主”保佑。

这一次袭击,哈马斯经过了周密策划,数百人直接打进了以色列南部地区,一口气杀死了1000多名以色列人(人数有可能还会上升)。

哈马斯还活捉了数十名以军士兵(不过有更多的消息显示,其中大部分是参加音乐节的平民),甚至还有一位将军。

可以说,这是自1982年第五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迄今为止哈马斯或者说巴勒斯坦取得的最佳战绩,给以色列造成了空前的人员伤亡。

唯一让人觉得有争议的方面是,此次哈马斯袭击的目标主要是以色列的平民,而不是以色列的重要军事目标,这让哈马斯的战绩成色大打折扣。

而在现代社会中,针对平民的屠杀,除了被定义为是恐怖袭击外,不会有其他的结论。

在过去,以军空袭加沙,国际社会都会批评以色列滥用武力等等。

但客观来说,以色列对加沙的军事行动基本还是将打击目标对准了哈马斯。

对巴勒斯坦的平民,以色列军队甚至会用电话、短信、传单等方式提前通知其撤离。

不少人会觉得以色列的这些操作是在作秀,但能把以色列这个中东小霸王逼到作秀的地步,可见国际舆论给予的压力是不小的。

以军的报复已经开始,对加沙的空袭是一浪高过一浪,加沙地带人口超过200万人,面积仅360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超过5500人/平方公里。

如果将加沙视为一个国家,那么这种密度的人口分布将会仅次于摩纳哥和新加坡,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以色列要是和哈马斯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加沙地带恐怕早已是血流成河,甚至被夷为平地都是有可能的。

不要怀疑以色列是否有这样的实力,在过去大半个世纪的岁月里,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以色列吃掉了接近10000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土地。

加沙区区不到400平方公里的面积,如果以色列真的很用力,后果难以想象。

反过来说哈马斯,哈马斯搞恐怖袭击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了。

哈马斯创始人和精神领袖,已经于2004年去世的谢赫·艾哈迈德·亚辛,是哈马斯恐怖袭击战术的开山鼻祖。

此人极度鼓吹哈马斯分子和追随哈马斯的人献身,献身的方式就是用人肉炸弹。

“这是我们为自由所付出的代价,以色列害怕人肉炸弹,他们会跪在我们面前求饶的,你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恐惧,他们正在担心下一颗炸弹会在哪里爆炸,哈马斯终究会赢的。”

“我们选择了这条道路,要么殉道,要么胜利。”

“我一生都在梦想成为烈士。”

看完亚辛说的这些语录,一个疑问萌生了,他自己怎么不去做人肉炸弹呢?他不是想成为烈士吗?

用自己信奉的自杀式袭击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应该是最烈士,最殉道的方式吗?

但是亚辛没有这样做,他打算一直活下去,最后是在以色列的“帮助”下,亚辛才完成了他一生都在梦想成为的“烈士”。

其实以色列对亚辛足够客气了,亚辛创建哈马斯之后,以色列并没有马上弄死他。

哪怕是2000年之后,哈马斯的恐怖袭击日益频繁,以色列也只是软禁了亚辛。

直到2004年3月22日,亚辛去清真寺的路上才被以军炸死。

这种不是死在战场上的方式,属不属于烈士范畴,就只能由已经死去的亚辛自己评判了。

客观来说,哈马斯搞恐怖袭击,包括这次越境杀死大量以色列平民,主要还是因为哈马斯现任领导人哈尼亚非常“精明”。

这位亚辛的弟子深知以哈马斯的军事能力,直接挑战以军大部队,无异于是在厕所里打灯笼 - 找死(屎)。

他们可以攻击小规模的以军部队,但是不会去招惹以军主力。

不敢和以军大部队直接过招,武器落后的哈马斯只能将目标对准了几乎是手无寸铁的平民,希望用这种方式散播恐惧。

外媒的报道中,在1000多名死亡的以色列人中,有300多人是参与超新星音乐节的以色列人。

这说明,哈马斯的目标很明确,平民是他们袭击的重点目标之一。

据悉当时参加超新星音乐节的有3000人,等于有十分之一的参与者被杀,而随着人员梳理进程的继续,以色列人员伤亡数字大概率会继续增加。

图片引用自网络

▲ 以色列平民在哈马斯袭击之后。

回答几个疑问吧!

第一,哈马斯会赢吗?

这个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哈马斯活捉了不少以色列人,大概有几十个人,具体数量可能还得看后续的明确报道。

这些人也许会成为哈马斯的利器,目前以色列关押了数千名哈马斯成员。

鉴于在过去,以色列有用几百名巴勒斯坦俘虏换一名以色列俘虏的先例,这一次哈马斯可能会在停火之后和以色列谈交易。

当然,哈马斯组织得在这次以色列的打击下存活到停火后,换俘才可能推进。

至于打赢,目前来看,中东地区已经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说能打赢以色列了,包括希望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的伊朗,也做不到。

说到伊朗,哈马斯在第一时间就把伊朗给卖了,称袭击得到了伊朗的直接支持,伊朗方面,哈梅内伊已经表态支持哈马斯。

不过伊朗人也是鬼精的,看到以色列全力输出怒火,深感哈马斯末日将至,伊朗官方虽然表态支持哈马斯,却极力撇清自己,称自己也是袭击发生后,才从电视上看到的消息。

就伊朗那点实力,吹吹牛还是可以的,如果跟以色列真的打起来,靠那些数据注水的“先进”武器,伊朗人并不蠢,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

而其他的中东强国,埃及?别忘了,埃及是阿拉伯国家中第一个和以色列建交的重量级国家。

沙特?明面上不和以色列建交,背地里,两国眉来眼去的很,而且有消息,美国正在撮合沙以关系正常化。

对沙特来说,现在的富贵来之不易,和以色列撕破脸,沙特没有这个兴趣。

土耳其?埃尔多安怼天怼地,连美国他都敢骂,何况是以色列。

但骂归骂,和实力强大,且有美国和欧洲支持的以色列干一仗,埃尔多安表示,你们不懂什么是大国政治,说打就打,是不理性的行为……。

第二,以色列情报机构出问题一事。

出问题是肯定的,一千多人越境袭击,这不是请客开席吃饭,通知一下,几百名亲朋好友自己就来了,不用彩排也不用预演。

1500人,用陆海空多种方式突入以色列南部地区,这肯定是经过周密的策划、准备、安排、训练,且策划时间可能是持续好几周甚至是好几个月。

一向精明强干的以色列情报机构阴沟里翻船,到底是老虎打了个盹,没有注意到?

还是前阵子以色列因为内塔尼亚胡强推司法改革引发了离心离德,在没有更多信息传递出来前,无法下定论。

这里要解释一下,以色列摩萨德很厉害,但以色列情报机构掉链子也不是没有先例。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埃及和叙利亚要揍以色列的态势明显到就差直接告诉以色列政府了,就这样,以色列情报机构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埃及和叙利亚要动手。

在战争开启前夜,不想被搅和进去的约旦做了叛徒。

约旦国王侯赛因亲自飞赴特拉维夫面见以色列总理梅厄夫人,将埃及和叙利亚要发动进攻的消息传达给了以色列。

结果呢?

“以色列的摩萨德情报局在9月里经过可靠的情报来源接获了高达11次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但摩萨德情报局的局长兹维·扎米尔依然坚持阿拉伯国家没有能力发动战争,即使是约旦国王的警告也没有被重视。”

这是后来者编写历史的时候,对那段经历的记载和点评,以色列情报机构确实强悍,但在掉链子这件事情上,他们翻船了不止一次。

第三,哈马斯不怕报复?

如今的以色列摆出了一副要吃掉哈马斯的样子,他们在加沙周边集结了10万军队。

以当前哈马斯的军事实力,无法和已经缓过神来的以色列相提并论,会不会灭掉哈马斯或者会不会吞并加沙,目前来看很难说。

吞并加沙应该不会,以色列之所以在吞并了80%的巴勒斯坦土地后还留着加沙这个尾巴,主要是那里的200多万巴勒斯坦人无法处理。

以色列自然不想要他们,那些张嘴闭嘴“我们都是阿拉伯兄弟”的国家也没有几个愿意接收,包括伊朗、叙利亚。

毕竟有当年约旦收留巴解组织,差点鸠占鹊巢的惨痛经历,没有谁敢再容留这么多的巴勒斯坦人。

哈马斯的王牌战术是向以色列打一枪,然后转头就躲进人群中,再拿着摄像机对准以色列军队。

哈马斯也知道,以色列军队不敢轻易对平民下狠手,所以肆无忌惮的拿加沙平民做挡箭牌。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次所谓的“阿萨克洪水”行动,痛击以色列的同时,也给了以色列重击哈马斯的机会。

看看过去以色列的军事行动,2014年的“护刃行动”和“铸铅行动”,两次进攻,以色列每次都打了二十多天,结果呢?

一共加起来也只消灭了1000多名哈马斯武装分子而已,平均每一天也就二三十人。

截止10月9日上午,一度渗透入以色列境内22个社区的哈马斯人员基本被肃清,残余的哈马斯人员被压缩在相邻的几个社区中。

到10月10日,以军已经完全控制了以色列和加沙边境,剿灭入境的武装分子只是时间问题。

到底有多少人渗透入境,有说法是几百人,也有说法是1000多人,以色列军方的说法是1500人(本文引用此说法)。

能参与入侵以色列的基本可以确定是哈马斯的精锐力量,尤其是从海上和空中渗透的哈马斯人员,算是哈马斯的绝对主力。

目前来看,这些主力的战斗力是可靠的,打了以色列一个冷不防,获得了首胜。

可很快,齐装满员的以色列军警前来围剿,丧失了突然性的哈马斯轻步兵瞬间就陷入了劣势。

抛却一部分人先期挟裹着人质逃往加沙外,可以肯定,大部分入境的哈马斯人员不是被击毙就是被俘虏。

这在以前,需要和以色列打一两个月才能付出的人员损失,现在两三 天就消耗掉了。

虽然哈马斯高层不把底层加沙人当人看,但这么大的损失,也绝不是一个小代价。

哈马斯打不过以色列,整个巴勒斯坦也打不过,这是白痴都能看得明白的事情,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以色列是公认的有仇必报,哈马斯不怕报复吗?

答案是,不怕!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几年因为美军撤离阿富汗,俄乌战争爆发等等一系列地缘事件,似乎没有人再关注巴以冲突了。

可过去一年里,巴以之间围绕圣殿山的冲突,以色列持续对约旦河西岸的攻击,犹太人定居点不断扩大等等问题。

双方的矛盾没有减少,只不过是俄乌战争等更刺激的新闻吸引了大部分人的注意力而已。

即便哈马斯不大打出手,以色列会停止扩大犹太人定居点吗?会停止在约旦河西岸的袭击吗?会解除对加沙长达十几年的封锁吗?

答案是都不会,既然如此,哈马斯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

这就好像一个超级学渣,他门门只考5分,已经是一个5分选手了,再贪玩捣蛋,最差也就是考0分,没有区别的。

况且哈马斯的高层,如现任领袖哈尼亚等,是常年不在加沙,他们在舒适的迪拜等地豪宅中幕后指挥,然后站出来讲话,打点鸡血,毫无难度。

他们才不怕以色列狠打哈马斯,以色列打得越狠,巴勒斯坦人就越仇恨以色列,就会有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加入哈尼亚等人的麾下,这样他们就永远不缺钱也不缺人。

哪怕以色列真的把哈马斯在加沙的势力连根拔起,巴以之间的宿怨也无法破解,还是会有另外的“哈马斯”填补被连根拔起后的坑,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结论就是,打和不打,我都落不着好,那不如打好了。

第四,哈马斯金主的问题。

哈马斯是有金主的,伊朗、俄罗斯、卡塔尔都是哈马斯的金主,甚至是沙特也在背后提供经济支持,这几乎是公开的事实。

有消息说,是这些金主要求哈马斯玩一波大的,这个说法目前来看,颇有些玩味和疑惑。

伊朗官方宣布支持哈马斯,这个不奇怪,他们一直是支持的。

但伊朗官方同时竭力撇清责任的做法,又表明伊朗政府似乎无意将这次袭击和自己绑定在一起。

从现实角度来说,伊朗鼓动哈马斯搞这样一波堪称是一锤子买卖的恐怖袭击,似乎也获得不了什么好处。

有哈马斯在,至少可以拖一拖以色列的精力。而哈马斯玩了这一波后,给了以色列大刀阔斧打击哈马斯的契机,哈马斯恐怕不死也得是半残。

这样一来对以色列的牵制力无限削弱,对伊朗真的有好处吗?

我相信伊朗支持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但伊朗真的支持哈马斯不计后果的这么蛮干吗?这一点,我是不信的。

俄罗斯想借巴以冲突再起转移西方国家注意力的做法,看起来是有些道理的。

可是有一个大大的疑问,俄罗斯和巴勒斯坦、哈马斯有较好的关系,和以色列的关系其实也不差。

以色列犹太人族群中有15%-20%的人具有苏联/俄罗斯背景,他们很多是在冷战结束后从俄罗斯移民至以色列,这种特殊关系让俄罗斯在中东奉行的平衡外交政策,尽量不过度偏袒某一方。

即便俄罗斯希望哈马斯“围魏救赵”,但会支持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平民吗?

这些平民中可包括了不少的妇女和儿童,如果证实这是俄罗斯怂恿的,那么对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岂不是又是一次重创。

同样,我也相信俄罗斯可能会唆使哈马斯“围魏救赵”,任何转移矛盾的机会都不能放过。

可同理,俄罗斯支持哈马斯大量屠杀以色列平民吗?

这个倒不是说俄罗斯的道义精神多么高尚,实在是俄罗斯和以色列关系特殊,两国并不像单纯的“俄罗斯-西方”关系那样冰冷。

将以色列完全推到俄罗斯的对立面,并不符合莫斯科的利益。

如果是哈马斯背地里这样干呢?

哈马斯的“阿萨克洪水”行动筹划时间很久,少说得几个月,这么长的时间里俄罗斯没有丝毫察觉?这是说不通的。

沙特、卡塔尔等国呢?

这种可能性似乎也不高,这些国家和哈马斯“同族同宗”,但提供经济支持和直接对以色列发动恐怖袭击是不能划等号的。

这一次哈马斯的行动和过去有极大的不同,一改往常只发火箭弹的猥琐操作,而是火箭弹+人员双出击,作战方式大胆且突然,作风十分嚣张。

说明这一次推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的很大可能不是沙特、卡塔尔等传统老金主,没准是一个全新的金主。

这个新金主,要求哈马斯做些不一样的,同时还要给哈马斯提供如以色列军警部署,巡逻节奏,武器布置等一系列情报。

这一系列策划是劳神劳力的,沙特等国费这个劲,到底能收获什么好处呢?目前来看,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哈马斯就一恐怖组织,能够掀起的浪头太小了,沙特、卡塔尔很难获取被浪头推上沙滩的“猎物”,因为浪头真的不大,哈马斯没有那么大的地缘影响力。

至于这新金主到底是谁,暂时还没有办法知晓。

而且这些只是推测,有没有可能只是哈马斯自己的行为,金主只是提供武器和资金,二者没有策划统一行动,这种可能性也并非没有。

图片引用自BBC

▲ 能渗透到如此密集和远距离的以色列境内,哈马斯的突袭能力在这几年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不排除这批哈马斯武装分子,由参加过叙利亚内战的恐怖分子训练过。

如今的以色列已经看到了哈马斯能力的增长,内塔尼亚胡在愤怒的要报复之余,恐怕也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之前以色列党争不断,内塔尼亚胡强硬推进司法改革,引发了广泛不满,其中就有大量的以色列现役和预备役军人。

2023年3月26日,与内塔尼亚胡政见不合的国防部长约亚夫·加兰特一度被开除,此举不仅引发了以色列民众的不满,也彻底点燃了以军官兵的愤怒。

当时就有消息传出,部分以色列预备役军人扬言,如果以后接到征召,他们将不会前往军队报到。

哈马斯选择在这个时候突袭以色列,想必也是看到了以色列国内政局不稳,想浑水摸鱼,趁火打劫。

应该说哈马斯所料不错,不仅仅是以色列军队陷入了不满情绪中,以色列摩萨德等情报机构很有可能也被搅和进政治博弈中,这或许是他们对哈马斯突袭行动没有任何准备的关键原因。

加上轻敌等因素,于是以色列付出了近几十年来的最大代价。

可让哈马斯失望的场景还是发生了,以色列政府反应过来后,迅速征召 了30万名预备役人员,目前来看,没有人因为政治原因拒绝被征召。

在以色列进入战争状态后,包括内塔尼亚胡的政敌,前总理贝内特也在10月7日赶往预备役部队报到。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这次的大灾难都是一个凝合剂,足以将之前有些四分五裂的以色列重新聚拢到一致的大旗下。

如果利用得当,内塔尼亚胡将会给自己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现在内塔尼亚胡要做的是全力进攻哈马斯,在以色列人遭受如此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他的强硬会带来很高的支持率。

0 阅读:37

淮河雨

简介:喜欢和大家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