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叶的北方-庚子俄难

淮河雨 2023-10-15 08:13:39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淮河雨公众号

1900年8月4日,八国联军共计19000人从天津出发向北京进攻,其中沙俄军队4800人,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是庚子国难中出兵最多的一个国家。

1904年的日俄战争是一把双刃剑,在战争之前,沙俄是中华民族历史上遭遇的最为凶残的敌人,在沙俄被后起之秀日本击败后,日本取代了沙俄的位置。

但总的来说沙俄和日本可以并列为中华民族的头两号灾星,一个割占我们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个屠戮了我们数千万军民。

庚子国难是大清帝国遭受的最后一次重击,清帝国在战争后彻底丧失了系统性抗击外国侵略的能力,只能静静的等待灭亡。

日俄战争也就是在这种状况下打了起来,日俄两大帝国完全无视了清帝国的存在,为中国东北乃至东亚的主导权大打出手。

多年来的刻意宣传引导,很多人知道庚子国难(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同时期发生的庚子俄难。

北京沦陷的很快,八国联军只用了十几天就全面控制了清帝国的首都,集中在京津地区的25万清军部队不堪一击,做鸟兽散。

八国联军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占领北京之后,联军内部就出现了明显的分裂。

德国和法国主张将罪魁祸首慈禧太后抓捕归案,英国和日本则希望“点到为止”,力主尽快和清政府谈判。

英国和日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好心,而是各自有算盘。

一战之前的英国是远东的头号玩家,比自觉认为是远东第一的沙俄段位高得多。

在华经营时间最长的英国霸占着最多的既得利益,伦敦不希望德法俄等国趁机扩大在远东的势力范围。

而当时的日本远不是在二战时期东打中国,西压美国的亚洲头号强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日本已经成为东亚的主导者之一,但依旧是欧洲列强的跟班,东京希望欧洲列强们见好就收,给自己多留点汤。

就在德国和法国意欲扩大自己在华影响的时候,沙俄则已经将东北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沙俄异常嚣张,持续增兵京津地区,1900年9月,俄军在北京地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18000人。

也就是在9月,驻扎在京津地区的俄军侵占了山海关,阻隔了东北和华北之间的陆地交通重要咽喉。

原本山海关经北京的铁路是英国在控制,但杀红眼的俄国人才不管这些,差点和英国人闹翻脸。

沙俄对东北的觊觎由来已久,具体原因不多说了,毕竟在清朝初年,两国在外东北就已经发生了不少次战争,签署过《尼布楚条约》。

1900年5月底,当八国联军向天津发动进攻时,俄国人已经开始增兵东北。

到6月中旬,驻扎在东北的俄军从4500人增加至11000人。

可笑的是,沙俄一边增兵准备侵略东北,一边还假惺惺的给李鸿章发电报,要求清政府严厉管控东北的义和团运动。

1900年6月下旬,集中在外东北的俄军部队开始频繁越境,和俄国接壤的珲春地区首当其冲。

1900年6月底,俄国人在阿穆尔地区(黑龙江省对面)的兵力已经达到了7万人,“必须利用这个机会夺取整个满洲”,这句话来自俄军总参谋长库罗帕特金。

库罗帕特金是黄种人威胁论的忠实信徒,他曾经主动请缨担任八国联军总司令,但遭到了英法德日等国的一致反对。

此人在中亚、高加索的俄国扩张战争中战功赫赫,在他被派到远东后也想在中国身上建功立业,孱弱的清帝国无力阻止他,这让库罗帕特金肆无忌惮。

在日俄战争中,库罗帕特金被任命为俄国远东陆军总司令,不可一世的库罗帕特金这次踢到了铁板上。

1904年5月开始的辽阳会战,他前后共拥有22万人,与之对垒的日军兵力最多也只有13万人,坐拥人数和火力双重优势的库罗帕特金居然只和日本人打了个平手。

1905年1月26日,库罗帕特金带领37万俄军打算和旅顺口的5万俄军一起内外夹击围歼日本人,而日本军队在旅顺地区一共只有27万人,兵力上处于绝对劣势。

但库罗帕特金证明了自己只适合欺负欺负清帝国这样的弱势对手,面对战斗力剽悍的日本军队,仅仅两个礼拜,库罗帕特金就被打得擅自带领大军退往黑龙江。

在其后的时间里,沙俄中央政府不断给库罗帕特金增加了兵力支援,最高峰时期,库罗帕特金拥有50万俄国军队,但却丧失了进攻日军的勇气。

所以这里也提醒读者,很多专家和学者在分析俄国输掉日俄战争的原因,其中有一条反复被提及,那就是俄国在远东的力量不足,或者远东不是沙俄的地缘重点等等。

远东的地缘重要性确实低于欧洲,可日俄战争爆发时,俄国人在东北的兵力对比上占据优势,这种优势从战争开始持续到战争结束。

但是日本军队依靠更加高效的训练和组织能力击败了被独裁,腐败透支的俄国军队,俄国并不像人们认为的那样强大,这个国家一直被高估。

图片引用自网络

▲ 日俄战争中日本军官合影。

日俄战争被评为世界百大最有意义的战争之一,这里的意义并不是指战争的正义性,这场给中国带来灾难的战争不存在正义性。

这个意义指的是日俄战争改变了东亚的地缘格局,彻底让日本成为亚洲的领航者,俄国逐渐成为东亚地缘板块的配角。

可日俄战争是发生在庚子俄难几年之后呢!

眼下虚弱的清帝国很难和沙俄匹敌,1900年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启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吞中国东北的行动。

沙皇命令远东地区的俄军全部动员起来,甚至还从中亚的土库曼斯坦地区抽调了一部分军队前往远东。

俄国人先后集中了17.7万人,如果加上在京津地区参加八国联军侵华的俄国军队,整个庚子俄难中,俄国入侵中国的军队兵力在20万人上下。

俄军统帅部将这支庞大的俄军细分为六路:

第一路,参加八国联军的俄国军队,这支俄军由林涅维奇率领,在此就不细说了。

第二路,沃尔诺夫指挥俄军从伊尔库茨克和外贝加尔地区出发,目标是海拉尔、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地区,这路俄军最终的目标是侵占黑龙江齐齐哈尔。

第三路,宁尼堪波夫指挥一支俄军从海兰泡出发,进攻瑷珲、墨尔根、齐齐哈尔,最终目标是长春,著名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是这支俄军犯下的。

第四路,沙哈诺夫带领俄军从哈巴罗夫斯克出发,沿松花江进攻,最终目前是占领哈尔滨。

这里要指出,俄国对东北第一城哈尔滨可谓是垂涎三尺,进攻哈尔滨的这一路俄军其实是两支部队组成的,从两个方向出发。

第五路,艾古斯托夫指挥俄军从海参崴出发,攻击珲春和宁古塔,最终目标是配合第三路俄军占领整个吉林。

第六路,斯保拉齐率领俄军直接在旅顺登陆,由南向北进攻鞍山、营口、辽阳、沈阳,最终在铁岭与其余几路俄军会师,控制整个辽宁。

从部署上来看,沙俄是打算从几乎能找到的所有方向对东北发动全面的入侵,而当时驻扎在东北的清军兵力只有6万人,双方实力差距太大。

1900年7月12日,俄国人的挑衅开始了,1000多名俄军携带武器乘坐十多艘轮船和驳船从海兰泡顺江东下,7月13日进入了清军的防区。

清军对俄军船队予以阻拦,拒绝通行。

7月14日,俄军船队强行进入瑷珲江面,清军命令俄军船队停下,但俄军不予理睬,于是清军向俄军船队前方开炮迫使俄军停止前进。

这支俄军的指挥官科尔什米特态度强硬,命令俄军向清军射击,清军随后予以还击,双方交火半个多小时,科尔什米特本人被清军打死。

7月15日,事态扩大,俄军派遣100名士兵携带大量炸药偷袭清军,结果被发现,俄军被大量击毙。随后海兰泡方向的俄军向清军防线开炮,清军发动反击,双方交战3个多小时。

这就是“黑龙江事件”,俄国人称之为是“米哈依尔号事件”,因为被清军炮火逼停的俄军船队首舰就叫做米哈依尔号。

黑龙江事件之后,俄国开始了全面入侵东北的战争,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就此发生。

1900年7月15日,俄军大肆逮捕海兰泡城中的中国人,此前俄国人下令封锁黑龙江,扣留所有渡船,堵死了中国人通过黑龙江逃命的道路。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丧心病狂的俄国人就没有打算给海兰泡的中国人留下任何一条活路,经过7月15日和16日两天的搜捕,3500多名中国人被抓。

7月17日,俄国军警谎称送中国人渡江,结果到了黑龙江边一条船都没有,俄国军警三面包围了手无寸铁的数千名中国民众,强迫中国人下河。

俄国人用鞭打、刀刺、枪击等种种手段,将包括老幼妇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全部驱赶入黑龙江。

令人发指的是,当发现部分会游泳的中国人真的在向黑龙江对岸的东北游过去后,俄军居然开枪射击。

最终3500名中国人只有不到80人活着游到了对岸,其余或被淹死,或被俄国军警打死。

海兰泡惨案还在继续,7月17日-7月21日又有约1500名中国人被杀,累计遇难的中国人在5000人左右。

7月22日,俄国当局无耻地称海兰泡境内已经不存在一名中国人,他们全部被肃清了。

“他们把中国人的头发绑在一起,五六个一串,然后一堆的往江里推,谁不下江就用刀砍,见到有浮出水面的就用枪打,中国人的尸体像流排冰一样浮满了江面。”这是在海兰泡惨案中的幸存者在新中国成立后对历史研究者们说的话,字字都是血泪。

海兰泡惨案发生的时候,江东六十四屯也遭遇了噩运,1900年7月17日,就在黑龙江边数千国人哀嚎的时候,俄国军警出动骑兵对江东六十四屯开始了大肆屠杀。

在7月17日夜间,清军300余人在步兵统领王良臣的率领下渡江进入江东六十四屯,清军击毙数十名俄国军警,将俄军击退到精里奇江口(今天的结雅河)。

在俄军大部队赶到前,清军组织了不少中国民众紧急渡江南逃避难。

一些历史记载中称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有2000多名中国人遇难,但当时的江东六十四屯有2000多户,10000多人,以俄军的残暴不可能只有2000人被杀。

根据复旦大学历史学家们的考证,认为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中遇难的国人数量在7000人左右。

7月17日,俄军屠杀开始后,中国人就开始携带家小南撤东北。

驻扎瑷珲的清军也组织了50多艘渡船救援逃难的中国人,7月20日,俄军大部队抵达渡口堵住了难民的逃亡之路。

事后统计,清军共救出3000多人,剩余7000余人全部被留在了江东六十四屯,以俄国人的凶残,这7000多名同胞除了死亡,没有第二条路。

图片引用自网络

▲ 俄国军警抓捕中国人。

被广为人知的是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实情是在当时俄国人犯下的屠杀不止这些。

1900年7月21日,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的屠杀在继续,俄军闯入瑷珲城东二十八屯屠杀了1500多名中国人,根据《瑷珲县志》的记载,同时段在瑷珲地区被俄军屠杀的中国人在9000-10000人左右,俄国人犯下了滔天罪行。

俄国人在入侵东北期间到底杀了多少中国人?普遍认为在20-40万人之间。

1900年9月23日,清朝盛京副都统晋昌在奏折中说“在俄境的华民,被枪毙、水淹、火焚不下二十余万。”

1900年10月18日,盛京将军增祺在奏折中进一步说“将华民在俄界者十余万人尽行屠戮。”

这些都是俄国境内被杀的中国人,估计在10-20万人,如果算上在中国境内的,20-40万人的遇难总人数是一个相当保守的数字。

现在被认为是庚子俄难代表的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四屯已属于俄罗斯,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签署。

中国放弃向俄罗斯追讨包括江东六十四屯在内的清朝领土,中俄领土历史遗留问题从此解决。

海兰泡现在的名字叫做布拉戈维申斯克,布拉戈维申在俄语中是报喜的意思,这是向谁报喜?想必不需要再解释些什么。

在被侵占的土地中,海兰泡其实在《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之后就被沙俄割占,但江东六十四屯一直是清朝的领土。

《瑷珲条约》明确规定江东六十四屯原住中国人照旧准其各在所住屯中永久居住,由中国管辖,俄国不得侵犯。

1880年,中俄双方明确了江东六十四屯的边界,1883年,中俄再次丈量土地,1889年,中俄在商定边界时用耕犁开沟一道,称为犁界,自此明确江东六十四屯归属清朝政府管辖。

不过熟悉俄罗斯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国家是从来不会遵守自己签下的任何条约,或者说从不遵守他们认为对自己“不利”的条约。

至于“不利”的定义,也从不需要客观的评判依据,他们自己认为不利,那就是不利。

“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是俄国在远东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丑闻。”这是外国历史学家的话,笔者认为这位学者没有见识,如果真正了解俄罗斯,会发现这个国家的无耻和凶残程度是空前的,只有日本可与之匹敌。

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发生后,大批俄军侵入东北,哈尔滨、海城、铁岭纷纷沦陷。

到1900年10月3日,东北全境被俄军控制,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尽管我们都对晚清政权没有什么好感,清军在后期的战斗力几乎堪比乌合之众,但在东北,一些清军部队还是做了殊死抵抗。

在江东六十四屯,清军除了在7月17日派兵渡江救援民众外,还在7月21日再度派兵试图收复江东六十四屯。

8月4日和8月5日,清军主力从瑷珲撤退,但一些不愿意撤离的清军官兵选择留下来和俄军展开巷战,战斗持续了好几天。

在珲春,清军主力望风而逃,但还是有一些清军士兵不愿意当逃兵,选择留下和俄军战斗。

居住在海兰泡的俄国人克刻尼尔在自己出版的书籍中这样说“他们(指清军)中的一些人像真正的英雄那样持身律己,如果他们的官员不那样贪污无用,不私自扣发军饷,俄军的进攻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除了俄国人自己的认知,远在京津的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认为东北地区清军的抵抗比关内有效,“常有武装完备的骑兵数百成群,攻击俄军,使其坐卧不安。”

遗憾的是这些零星的胜利和勇敢都是碎片化的,大部分清军官兵,尤其是军官们普遍存在着先逃跑的传统,以至于东北地区仅仅两个多月便被俄国控制。

令人感到无奈的是,俄国人对东北的控制直到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后才被终结。

有时候历史就是这样让人无所适从,我们痛恨日本,但如果不是日本打赢了俄国,东北也许早就是俄国的领土了。

0 阅读:6

淮河雨

简介:喜欢和大家分享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