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都有剃发结辫的习俗呢?

乡间历史 2024-04-23 07:14:26

说到历史上的剃发,大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清军入关,强迫汉族百姓剃发易服。这段历史也是很多朋友都比较怕熟悉的,可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古代汉人视为洪水猛兽的剃发结辫在北方游牧、渔猎民族中如此普遍?无论是契丹、鲜卑、蒙古、女真、满洲等等,这些民族为什么都要剃发结辫呢?

游牧民族

我们汉族的祖先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因此束发是古代汉族的习俗。相比之下,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几乎都选择将头发扎成小辫,然后将多余的头发剃掉。有的民族选择只扎一根辫子,如满族,有的民族选择扎多条辫子,如契丹,左右两边扎成小辫

他们之所以选择剃发结辩,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实用;无论是游牧民族还是渔猎民族,都经常生活在马背上,打猎、放牧、作战,而如果他们是长发,那么骑上马背,飘逸的长发就很容易被风吹到前面,挡住他们的视线

如果在草原还好,像女真和满族在东北地区山林遍布,长发还容易在打猎的时候被树林缠住,这种情况下在深山密林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本来是去猎熊的,结果被因为头发被缠住,反而被熊猎了。因此为了更方便生产、生活以及作战,剃发对他们而言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东北地区的密林

在东北的渔猎民族

那既然头发对他们的生活不方便,为什么还要结辫子呢?全剃了不行吗?这就涉及了他们剃发结辫的第二个原因,识别敌我。古时候的北方特别是蒙古高原,战乱是非常频繁的,不同的民族和部落之间常年爆发冲突,而如果大家都将头发剃光,那么在战场上根本无法分辨敌我

再加上这些民族很多都信仰萨满教,他们认为人头顶上最中央的地方距离上天最近,那就是人的灵魂所在,用这块区域剃下来的头发辫成小辫,就成了人的魂魄栖息之所,是生命之本。一旦人战死在战场上,只要将他的小辫带回家乡隆重安葬,他就可以魂归故里,因此头发不能全剃

第三个原因和卫生有关,汉族作为定居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沐浴的习惯,也有那个时间。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洗澡,不仅自己讲卫生,还将侍奉父母洗澡视为孝道。汉朝时期,官员还有专门洗澡的假日,唐朝出现了公共浴室,到了宋朝公共浴室更加平民化,还可以相互搓背

古人洗澡

古代公共浴室

相比之下,古代游牧和渔猎民族由于居无定所,水资源珍贵以及信仰原因,洗头洗澡的次数非常少。甚至有的人一辈子就洗三次澡;分别是出生、结婚和去世,比如娶了王昭君的匈奴呼韩邪单于,他自己一辈子只洗过几次澡,但他尊重汉人的习惯,让王昭君隔三差五就可以洗澡

还有大家熟悉的,孝庄的侍女苏麻喇姑,据记载是终身不浴,只有过年的时候用水简单的擦拭一下,还因为信仰原因还将水喝掉。但随着和汉族接触的久了,很多民族都开始有了沐浴的习惯,但是在接触之前,因为长时间没洗澡,还要接触大量的牲畜所带来的虱子跳蚤,剃发结辫成为了应对的办法

比如清朝初期的金钱鼠尾辫,只有一小撮头发,非常接近于光头,在这种情况下头发内部是无法生虱子跳蚤的。所以北方的游牧渔猎民族,喜欢剃发结辫,完全是为了方便他们的生活,这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清朝入关之后,将这种习俗作为征服的标志强加给汉族,就是非常倒行逆施的行为

0 阅读:4

乡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