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难以评价的胡宗宪,既是民族英雄又做很多不光彩的事

乡间历史 2024-04-22 06:48:32

说起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大家都能想到戚继光、戚大将军,他的一生未尝败绩,打得倭寇是抱头鼠窜。也有人想起俞大猷将军,在浙江抗倭屡建奇功,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小编今天要说的这个人,胡宗宪,就是领导戚继光和俞大猷抗倭的大明权臣

现在让我们走进胡宗宪的一生,看看他是如何领导戚继光等人抗倭的,又为什么说他是一个难以评价的人。

影视剧中的胡宗宪

胡宗宪在能力这一块没的说,他22岁成为举人,26岁成为进士,虽然是三甲第188名,但能在30岁之前进士及第,已经算是人中龙凤了。根据明朝的官僚制度,三甲及第的这帮人今后想要进入内阁,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一般都是外放去当地方官员,代替天子牧民

胡宗宪也没有例外,他在刑部历练了两年之后,于1540年被任命为宜都知县,但谁也没有想到,胡宗宪在任期内干的都非常出色,仕途也像坐火箭一样的升迁,短短15年他就从一个七品知县干到了从二品巡抚,其中他还因为母亲去世,在家丁忧(即暂时辞官)了五年

明代官僚是三年考核一次,胡宗宪在每一次考核结束后,都立刻得到了升迁,可见他的能力是多么的出色。他还在做宣大巡按的时候,征讨过鞑靼部的铁骑,又在做湖广巡按的时候率军剿匪,对一个文官而言,胡宗宪已经不能说是能力出色了,简直可以说彪悍

影视剧中的明朝知县

鞑靼部骑兵

1555年即嘉靖三十四年,43岁的胡宗宪迎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这一年他成为浙江巡抚。当时浙江地区屡遭倭寇袭扰,胡宗宪上任之前就发誓“不定东南,誓不回京”;彼时的戚继光还在山东默默无闻,俞大猷则被降职留用,徐渭还在冲击乡试,唐顺之还在赋闲,谭纶则担任着台州知府

这一批著名的抗倭将领,随着胡宗宪担任浙江巡抚,主持东南沿海的抗倭事宜后,在未来的几年里逐渐发光发热;正是胡宗宪这个伯乐,发现了他们这一群千里马。以我们最熟知的戚继光为例,戚将军最擅长的本事是操练兵马,但明朝的武将,连操练兵马最基础的招兵权都没有

但是胡宗宪二话不说给了戚继光授权,让戚继光完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义务招兵。不仅如此,胡宗宪还积极调动物资,给了戚家军优厚的待遇和装备,他还给予戚继光自主指挥权,才有了戚家军在抗倭战场上的灵活打法,让倭寇出其不意最终大败

抗倭名将戚继光

影视剧中的倭寇

可以说没有胡宗宪在朝堂上斡旋,就没有戚继光心无旁骛的杀敌,没有胡宗宪的战略指挥,戚继光只能日日夜夜疲于奔命。关键是胡宗宪还不是个只会在背后指挥的人,作为东南沿海的抗倭主帅,身为文官的他多次亲临抗倭一线带头冲锋,打破了很多人对于文臣文弱的刻板印象

可以说东南沿海的抗倭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胡宗宪剿抚并用的策略,再加上戚将军等人的英勇杀敌;因此在抗倭这个方面来看,胡宗宪也完全担得起民族英雄四个字。《国榷》一书就将胡宗宪和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的于谦于少保并称

那为什么胡宗宪很少被作为英雄人物提及呢?这也是小编说他很难评价的原因,因为除了抗倭这一方面外,胡宗宪做的就不大光彩了;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知道,胡宗宪的污点是从攀附严嵩和严嵩的义子赵文华开始的,严嵩是什么人,明朝六大奸臣之一

影视剧中的严嵩

胡宗宪还是七品浙江巡按的时候就和严嵩的义子赵文华眉来眼去,然后借助严嵩的势力诬陷时任浙直总督、多次大败倭寇的张经怯战,以及时任浙江巡抚的李天宠纵容倭寇。在张李二人被罢官后,胡宗宪和严嵩又通过各种手段,罢免了继任的周珫和杨宜

最终胡宗宪自己坐上了浙江巡抚乃至浙直总督的位置,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胡宗宪开始增加浙江当地的税收,并通过请求留存浙江盐银的方式聚敛了大量财富,用来孝敬严嵩一家。他自己也奢侈无度,横征暴敛,最终得了个“总督银山”的绰号

在男女方面,胡宗宪每每以嫪毐自居,丝毫不顾及别人的眼光,但在面对海瑞暴打自己横行乡里的儿子时,胡宗宪完全不阻拦,也没有以总督身份惩制刚刚入仕途的海瑞,由此可见胡宗宪并不是一个小心眼的人,只能说他是一个非常难以评价的人,说是坏人又有干得好的地方,说是好人又完全说不过去

0 阅读:14

乡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