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大规模种植棉花之前,老百姓都是怎么过冬的?

乡间历史 2024-04-29 02:48:29

穿越这个词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很多人都曾幻想过,我要是能去某某朝代就好了。但其实只要翻开历史,我们就不难发现,古代王朝时期百姓的生活都十分艰难,就说冬天,我们现代人过冬可以买棉服、羽绒服、睡觉的时候可以盖棉被什么,可见我们过冬离不开棉花

可棉花大规模种植普及是在清朝末年,之前的老百姓没有棉花,他们是怎么过冬的呢?

清末的人弹棉花

其实古代很多百姓都是无法熬过冬天的,历史上每一次出现大规模的降雪后,大批量冻死人的现象和因为饥荒饿死人的现象,都非常的普遍。就说汉朝,汉朝的平均气温是高过今天的,但在《汉书·五行志》里面就有一段记载

公元前122年,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元年的十二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大量的百姓被冻死,随后又出现了两个雪灾年,分别是元鼎二年和元鼎三年,这两年是农历三月下的大雪,也就是公历四月之后了,导致的结果非常严重

尤其是元鼎三年的那次,使得函谷关以东的十个郡都出现了,为了活命百姓人吃人的现象。要注意的是,元鼎三年可是汉王朝武德充沛,刚刚横扫漠北之后,且朝廷财政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也就是汉武盛世最鼎盛的时候,发生的惨剧

雪灾

影视剧中的汉武帝

时间来到了唐朝,在唐昭宗天复元年即公元901年的时候,从入冬开始大雪不断,全国被冻死的老百姓数不胜数,甚至连当时的首都长安,每天因为大雪断粮,被冻死饿死的就有数千人,这其中还包括宫人和宗室。即使是非常富裕的宋朝汴梁城,在冬天也有很多百姓遭殃

现在我们将视角从古代王朝的都城转移到地方,就会发现地方的县志、文书里面,冬天百姓被冻死的现象是很平常的。在宋朝以前,我国的人口普遍居住在北方,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天气温就会骤降至0度以下

再加上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封建时代全国百姓其实是比较疏散的,不仅不利于统一调配和相互支援,自我救助的能力也很低,大多数人是无法和现代人一样,去置办过冬用品的。

气候地图

清末的老百姓

这其中就包括我们开头提到的棉花,这个种植物是在南宋之后才传入中国的,但在内地大规模种植是清朝末年的事。也就是说棉花在古代也是奢侈品,绝大部分百姓过冬的时候,是用不起棉花的,只能用杂草或者柳絮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近代外国人拍摄的很多照片里,发现老百姓即使到了冬天,身上也只有几块布;这已经不错了,至于保暖得体那是想都不敢想的。另外近代的很多照片里,包括南京明孝陵、京城周围都是光秃秃的,一点绿植都没有

北京晚清照片

因为柴火在古代也是奢侈品,这些大城市周围的树木早已被达官显贵砍走了,所以在清朝末年北方水土流失严重,直到工业化开始,生产力提升之后,才有了今天遍地绿化的场面。

0 阅读:19

乡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