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名红军在贵州失踪,中央多次寻找未果,时隔70年后真相被揭开

瑶卿的历史书 2024-04-17 10:54:40

自1930年开始,蒋介石为了粉碎中共革命根据地,下令对红军进行围剿。在中共组织的领导下,红军成功粉碎了敌人的四次围剿。

气急败坏的蒋介石加大军力对红军进行第五次围剿,在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转移战略地,开启了伟大的长征之路。

先锋部队红六军为长征先行探路,然而派出的800名红军却在贵州离奇失踪,直到70年后的一场祭祀活动,这才揭开了当年沉重的真相。

桂系军阀围剿红军

1934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中国面临严重危机,然而蒋介石不顾大局,誓要铲除共产党和其领导的红军队伍,于是不惜调动百万军力前去围剿。红军此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艰难的长征路由此开始。

红六军团作为长征的先锋队,承担着为主力军开路的责任。军团从湘赣根据地向西行进,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行至贵州境内时,人数只余9800多人。

军团正在原地休整,前卫部队传回消息,在前方必经之路遭遇桂系军阀伏击。桂系军阀军阀战力强大,可与国民党的军队匹敌,眼下却和国民党达成合作共同围剿红军。

红六军的踪迹已经被桂系军阀发现,为了一次剿灭红军,桂系在当地集结了四万人的军队,一场恶战在所难免。前卫部队遭遇伏击,只能仓促应战,由于双方人数悬殊,最终被包围并失去了和主力军的联系。

桂系军阀沿着踪迹而去,主力军也遭遇猛烈打击。顽强作战两小时后,红六军以两千余名战士的牺牲获得了惨胜。由于物资已经先行转移,队伍无法得到补给,食物和枪支弹药都严重紧缺。为了避开敌人的追击,团长萧克观察地势,带领队伍进入附近的山林做掩护。

桂系军阀紧随其后扎入山林,凭借着常年在山林高地中作战的经验优势,在两日后将红六军围堵住。弹尽粮绝的红六军赤手空拳与敌军肉搏,在损失了1500余名战士后,红六军终于突出包围圈走出了山林。

此时,队伍损失惨重,战士们也精疲力尽。团长萧克带领队伍前往附近的村庄,想要和老乡们买一些干粮补充物资。

然而桂系军阀在到达贵州后,就四处散播谣言,捏造对红军不利的消息,于是当地的百姓都对红军避之不及,甚至加以驱赶。

无奈之下,萧克只好带领队伍向前赶路。行至乌江时,前方无路,只得横渡乌江,战士们立即开始搭建浮桥。这时桂系军阀得到了村民的报告,再度追击了过来。

面对着兵力强壮的敌军,团长萧克知道此刻必须要做出战略部署,否则将会全军覆没。萧克当即制定作战计划,由精锐部队十八师垫后,掩护红六军的主力军冲出重围,随后在前方汇合。

囚牛山背水一战

十八师目前还有52团的军力可以调动,有近800余人,于是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率领52团与桂系军阀作战,为主力军开出了一条路。桂系军队被52团牵制住,以为眼前的队伍就是红六军的主力,也使得真正的主力队伍顺利突围。

52团与桂系军队一番激战后,保留住了大部分兵力,于是沿着部队留下的记号向前追去。行至半路,龙云收到士兵的报告,称队伍后方有几个生面孔尾随。

尾随的几人被士兵抓住,带到龙云面前,原来是当地的村民,他们为了得到桂系军阀的赏钱,一直悄悄留意着红军的路线,刚才过来的一路上都已经做了标记。

果然,马上就有士兵来报,在十几公里外发现桂军的踪迹,他们已经追过来了。龙云立即做出决断,为了不暴露前方大部队的位置,52团不再继续前进汇合,而是将敌军引到其他方向。

于是,52团带着那几位村民转向相反的方向,到了有名的困牛山。此山地势险峻,山体崎岖不平,到处都是杂草乱石,只有从进口处一直延伸进去的两条山脉,其余三面都是悬崖。

之所以叫困牛山,是因为当年有人将牛放到山上,结果牛被山困住,找不到出口,从此以后就有了这个名字,也足以可见这座山的险峻程度。

52团并不知内情,因为前方已经无路,就只好向着山里面行进。此时敌军也已经追到了山下,但是因为清楚山中地势,就没有急着上山,而是派一部分士兵驻守出口,另外的主力队伍向着山上追去。

52团此时还剩下500余人,龙云决定分为两队作战,他带着一队人去突围开路,田海清则带着剩下的人冲出去。田海清却要求让自己带着人突围,他说这是他带着的团,要和他们共进退。由于田海清十分坚持,龙云只好将突围任务交给他。

这时桂军也追了上来,田海清带领战士们搬起山顶的乱石投到下方,而龙云则趁此机会带领队伍冲到山脚下去。

百名战士跳崖牺牲

在山顶上僵持了一天一夜后,桂军加大了火力,对着田海清带领的队伍猛烈攻击,在此过程中,26岁的田海清头部中弹,壮烈牺牲。他的牺牲使战友们悲愤万分,队伍士气大振,拼命地对敌人反击。

桂军军官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想出了一个卑鄙的阴招,他让士兵们挟持了当地村民组成人墙,挡在桂军前方,他深知红军的纪律和作风,绝对不会对着老百姓开枪。果不其然,正在战斗的战士们不愿意伤及无辜,都停下了自己的攻击。

敌军一边挟持着村民向前进,一边不断地向着红军射击。敌军不断逼近包围,战士们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被当成人墙的村民们此时也不敢再看向红军,他们的心中感到羞愧,不仅驱赶过红军队伍,还将他们的踪迹上报给桂军,然而现在这些红军战士却不愿意伤害他们。

前方以及没有了路,看着洋洋得意的桂军,一名红军战士悲愤不已,他大声怒吼:“我宁愿粉身碎骨,也不会落入你们的手中!”

他说完这句话就转身从山顶跳下,那里是乱石遍布的悬崖,有近50米高,跳下去绝不可能生还。受到这名战士的感染,其余的战士们也纷纷转身,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悬崖,近百名年轻的战士就这样壮烈牺牲。

而另一边的龙云带领着两百人的队伍逃离了困牛山,只是敌军紧随其后。在之后的战斗中,这支200人的队伍全数牺牲,龙云被敌军俘虏。因为被叛徒出卖,龙云的身份暴露。敌军将他关押在监狱中严刑拷打,让他说出主力军的位置。

龙云前后被关押在多个地方,经历了多番拷打,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没有吐露出半个字,最终在监狱中牺牲。

52团的任务圆满完成,却全员牺牲,无人幸存。已经抵达安全区域的红六军团只收到了龙云被俘的消息,其他小队却没有任何消息传开。团长萧克在此后派人前来寻找,却找不到任何踪迹,而战士跳崖殉节之事无人知晓。

后记

直到2001年,贵州石阡县时任党史研究室的杨副主任有一个新发现,原来县里有一个龙塘镇,当地有一个特殊习俗,村民在重阳节前后会在一座山前进行一个祭祀仪式,很是隆重。

杨副主任去到当地探访,在当地村民的口中知晓了当年的事件。当年一百多名红军跳崖牺牲的壮举深深地震撼并感动了村民,他们经历了被桂军当人墙的举动之后,也终于分清了善恶,只是为时已晚。

村民们十分悔恨,也感念于红军对他们的保护,于是自发组织起来每年都会在那个时候来囚牛山祭拜,抚慰战士们的英灵。

杨副主任立即将此事上报,获得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并立即给当地政府拨款,在囚牛山为修建烈士陵园。52团的英勇事迹也传播开来,每年都会有一大批人从各地前去祭拜。

0 阅读:0

瑶卿的历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