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句令人发笑的句子,竟成千古佳话

大杰啊 2023-01-08 15:56:19

“柳絮飞来片片红”,这句诗单独拿出来,完全不合情理,柳絮明明是白色的,哪里能片片发红呢!然而就有人把它变得入情入理,还让整首诗变得美不胜收。关于这句诗的故事版本挺多的,笔者就为大家分享几个,请朋友们鉴赏一下,哪首诗写得更好。

故事一

金农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有一次去参酒宴,席间有人提议要行酒令,而酒令中必须带“红”与“飞”两字,于是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对了起来,当酒令轮到一位小商人时,这人因为读书不多急得焦头烂额,他刚好看到窗外柳絮飞扬,也没多想就随口吟出:“柳絮飞来片片红”,此言一出引得众人一片哄笑,明明柳絮是白色的,哪里片片红了。罚酒之声不绝于耳,商人羞得面红耳赤。

金农与此人关系不错,不忍其受辱,就走了出来。他说:“这首诗是元人咏平山堂的诗,诗写得极好。”人们看他出来说话,也就不再起哄。可还有那不信的人说道:“既是前人之诗,劳烦背出全诗,我们也欣赏一下。”金农笑了一下,随口吟出:

廿四桥边廿四风,

凭栏犹忆旧江东。

夕阳反照桃花渡,

柳絮飞来片片红。

这首诗自然不是前人之作,乃金农的即兴所作。但整首诗,合情合理意境优美。站在扬州廿四桥边,诗人凭栏远眺回忆旧时的江东,夕阳反照在桃花渡口,不知是那绚烂的桃花的映衬还是那如血的夕阳照射,柳絮如飞花般片片殷红地飞落着。此情此景美不胜收。众人听后纷纷称绝,那商人也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对金农的感激不尽。第二日竟以千金馈之。

故事二

清朝时,扬州大盐商汪孝亭发财后,很喜欢附庸风雅。他的家中养了一位十四岁的小门客。此人名叫吴廷桢。这少年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年纪虽小但读了很多书,而且才思敏捷。因家贫无法供他继续读书。小小年纪被迫在汪家作了门客。汪孝亭每遇到风雅之事便带着他,往往能为他争得颜面,所以汪孝亭走到哪都喜欢带着他。

有一天,汪孝亭带着吴廷桢去赴宴。酒席上有人提出要行酒令,要求每人都要念一句诗,而且最后一个字一定要是“红”字。

酒令开始了,第一个人念道:“万绿丛中一点红”此句合情合理也切题,顺利过关。第二个人吟道:“花落水流红”也切题过关。第三人吟道:“当年拼却醉颜红”,此句虽不算雅,却也切题,也过了关。终于轮到了汪孝亭。可不巧得是这时吴廷桢刚好走开。汪孝亭急得张口结舌,看到院子里柳絮,不及多想便吟道:“柳絮飞来片片红”,话音一落,引来一片嘲笑之声,大家要罚他喝酒。正在此狼狈不堪之季,吴廷桢走了进来,弄明白事情原委之后,便叫大家稍安勿躁。他说:“我家主人刚才所吟之句乃是古诗中的一句。这柳絮变红是有原因的”说着他又吟道:

浪迹天涯西复东,

青山绿水画图中。

夕阳反照桃林岸,

柳絮飞来片片红。

大家一听,也便都不吱声了。因为人家把柳絮变红的原因解释得入情入理。这诗当然也不是古诗,即吴廷桢即兴之作,由此可见其才思敏捷。

故事三

故事的主人公换作了罗贯中,前面的剧情也较为雷同,罗贯中挺身而出为某商人解围,他也吟出了“古人”的诗,当然也是他的即兴之作。

?玉带桥边袅袅风,

牧童横笛过桥东,

夕阳反照桃花坞。

柳絮飞来片片红。

三个不同版本的柳絮诗,不知大家更喜欢哪一首呢?敬请留言评论!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