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重兵压境,司令员决定立即撤离,手下三将吃一顿饭,将决议推翻

大杰啊 2023-01-08 14:57:42

1946年12月,敌将杜聿明指挥七个军压向南满,向南满根据地步步紧逼。南满根据地只剩下四个县和两条大沟,形势进一步恶化。

在敌军大举进犯,重兵压境的情况下,11日,辽东军区于在七道江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了军事会议。

会议由司令员萧劲光主持,因他刚到南满,情况不熟悉,主要由副司令员萧华具体组织。参加会议的有辽东军区师以上干部,政委陈云、副司令员程世才、副参谋长吴克华等干部在临江,没有到会。

会议的议题,主要是研究今后的行动方向和作战问题。

会议第一天,由萧华作报告。这个报告是会议前一天晚上,由萧劲光、萧华等几个领导共同研究的。报告根据南满的严峻形势,决定撤离南满,转移东满,让大家讨论。

萧华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同志的激烈争论,大家各抒己见,会场上沸沸扬扬。最后,基本形成了两种意见:

一种同意报告的意见,撤到东满,保存实力。持这种意见的是多数,萧华也赞成这种意见。理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认为眼下敌强我弱,兵员、装备不足,且难以补充,很难与敌决战;同时,长白山区地形狭窄,大兵团没有回旋余地,不是主力久留之地;主力撤至东满,既可摆脱敌人追击,又可伺机与北满主力会合,集中优势兵力。

另一部分同志主张坚持南满。理由是南满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放弃南满,正中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意图。坚持南满,则可以拖住敌人,与敌周旋,配合北满主力南下,对整个东北战局有好处,对今后战略反攻有利;眼下敌人虽强,但其战线长,兵力亦显不足,且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矛盾重重,难以形成合力,南满我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可以坚持的。

会议持续了两天,围绕去留问题展开的争论十分激烈,意见统一不起来。

12日夜间,突然得到敌情通报,获悉敌人一个师已进至梅河口,另一个师正在向我军驻守的辑安进犯,形势陡然紧张起来。13日,军区决定,会议提前结束,各师军事干部立即返回部队,准备应付敌人进攻。

关于去留问题,萧劲光说:“暂时撤离南满,第二天早晨派一个师作为先头部队,开向东满,命令部队抓紧准备通过大森林时用的刀、斧、锯、绳子和干粮。”

会议结束时,已是13日晚上6时。

军区政治部主任莫文骅回到宿舍时,正好警卫员弄来了狗肉。莫文骅就将韩先楚、刘西元等四五位战友请了来。

几人一面吃饭,一面议论南满的形势,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了两天的会议上。莫文骅、韩先楚、刘西元等人都主张留下坚持南满。大家又摆了坚持南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要莫文骅以政治部主任身份再向军区领导反映。

饭后,莫文骅来到了司令员萧劲光的住处,萧劲光也刚吃过饭。莫文骅曾两次和萧劲光为搭档,合作共事,彼此很熟,说话随便。莫文骅开门见山,把大家坚持南满的理由又讲了一遍,最后,他一连向萧劲光提了好几个问题:“陈云是中央分局书记,不在场,对撤出南满这么重要的问题,你们是否商量过?他的意见如何?”

萧劲光怔了一下,慢慢“唔”了一声,当即挂通了陈云的电话,把莫文骅刚才反映的意见向陈云汇报了一遍。打完电话,萧劲光对莫文骅说,陈云立即从临江动身,连夜乘火车赶来。

13日晚,陈云冒着鹅毛大雪,赶到了七道江,连夜同与会人员交谈,了解会议情况。

14日上午9时,在陈云主持下继续开会,复议昨天的会议决定。

陈云在认真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后,全面分析了当前形势,权衡了撤退或坚持的利弊,果断地支持了坚持南满斗争的意见。为此,他形象地打了个比喻,东北的敌人好比一条牛,牛头向着北满,牛尾巴在南满。若松开牛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麻烦;若是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它就进退两难了。因此抓牛尾巴是个关键。

大家被这个比喻逗乐了。

接着,陈云又说:“南满是整个东北的南大门,只要大门一开,狼就进来了,北满困难就加大,整个东北的形势也就危机了,所以我们还是点亮南满一盏灯,坚持斗争为好。”

最后,萧劲光请陈云“拍板”作最后决定。

陈云说:“萧司令要我‘拍板’,那我就表态,针对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反革命策略,我们就要‘坚持南满,保卫北满’,一个人都不走,留下来打,拖住牛尾巴,坚持就是胜利。”

就这样,莫文骅、韩先楚、刘西元的意见“战胜”了多数人的意见。由于主力留在南满坚持作战,以后的战局在艰难中豁然开朗,步步变新,南满的胜利一举扭转了整个东北战场劣势,使得解放军在东北转入攻势,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罗荣桓说:“莫文骅、韩先楚、刘西元三人吃顿狗肉饭,改变了整个东北的战局。”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十大元帅:解放军十大统帅鲜为人知的历史》记述了七道江会议的前后经过及其历史贡献,该书为该社的年度畅销书,曾名列中国军事热卖榜第一名。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