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被逼无奈还是想分一杯羹?车企加速自研动力电池

一万只小象 2024-01-06 09:23:53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著名的“精神领袖”窃·格瓦拉如是说道。

 这句话放在现在车企的动静上亦可算得上应景。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占了汽车成本的40%~60%,现在的新能源汽车与其说是在给自己打工不如说是在给电池厂商打工,而且一旦发生自燃,车企还得背全锅。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核心部件之一的动力电池如果一直依靠外采很容易受制于人。三年疫情期间,不稳定的电池供应给了车企深刻的教训!业内相传,小鹏汽车董事长“蹲守”宁德时代一个星期就为了抢电池。

 

为什么比亚迪供应链稳定并且利润相对较高,根本原因在于其拥有从电池原材料到三电系统、整车设计、电池回收和汽车服务的完整的产业链。

吉利控股集团总裁安聪慧也表示:“电池非常重要,是电动车的基础,无论电池、电机、电控,都是电动车的基础,这是我们对电池的认知和重要性定义。”

由此可以看出车企自研电池的重要性。况且自研电池在解决供应的同时,还能降低成本,掌握核心零部件,巩固竞争力,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自研电池的入局门槛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从研发到量产有很长的时间周期,于是车企们采用了自研但不脱离外采的模式。

随着技术的推进,各大车企也终于有了进展。吉利搞出了金砖电池,蔚来搞出了半固态电池,江淮搞出了钠电池……

 

车企们有了自己的电池,电池厂商的日子开始愈发不好过。从宁德时代身上可见一斑。宁德时代的装机量从21年的52.1%下降到了今年的42.91%;产能利用率从21年的95%下降到了今年的61%。

当然这其中也有着其他因素的影响,但车企入局动力电池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于是就有了23年年尾发布的一条名为《哪些新能源在用动力电池》的视频,其中有一条标语“选电车,认准宁德时代电池”,这着实耐人寻味。要知道这可是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哪需要如此宣传,有种嗅到了危机感的感觉。

 

也有许多网友表示,要不宁德时代你也下场造车吧。

电池行业内部竞争也确实很大,紧随其后的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等都在奋起直追,都有着不错的装机量。

我们的万象T01、万象T02中搭载的便是来自亿纬锂能的动力电池,再配合6、7m³的载货空间,后置驱动等等,能够出色地帮助用户完成日常配送需求。

 

动力电池之争越来越白热化,这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会是好事,良性的竞争有助于产业的革新升级,还能降降价,属实赢麻了。

0 阅读:40

一万只小象

简介:新能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