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愿生活多一些温暖,人生多一些释然

心灵深处艾闻 2024-02-23 10:19:18

明天就是正月十五了,按国人的习俗,过了正月十五,才算是这个年过去了。

今年春节,回了一趟老家,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回家,没有告诉任何人,也基本主动隔绝了任何应酬,只是每天和家人呆在一起,安安静静过一个祥和温馨的年。

年纪不同,对“过年”的理解不同。

小时候,过年是新衣服,压岁钱;是鞭炮、美食……而到了而今这个年纪,过年则是亲情,礼仪,以及对儿时的各种回忆。

家里每天都会围一盆火,便一边烤火一边和家人聊聊天,说说小时候的故事,说说现在的家长里短,大概,这就是我喜欢的过年的氛围吧。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节奏太多,看起来各方面都很便捷,但便捷的背后,却制造了太多了焦虑和压力。

想起刚上大学那会儿,从县城到省城要坐两天的长途车,从省城到北京,还有坐三天两晚的绿皮火车,累是真累。每年回家,以及过完年回北京,来来回回路上都要耗掉十天时间。累是真累,但也可能正是因为回家的不容易,才让回家变得更加弥足珍贵。

喜欢小时候慢节奏的生活,喜欢小时候那种一大家子其乐融融的氛围,那时候过年真的是过节,而现在,感觉过年就像在履行某种程式,少了太多一年到头的满足感,和一年复始的期待感。

在北京过年有好多回,说实话,北京过年的氛围实在不咋样,去过一次地坛庙会,人挤人,庙会上全是买东西的,感觉像个杂乱的市场,过一次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而老家仍然保留着一些过年的传统习俗,这是我比较喜欢的部分。

“年”从大年三十便开始,因为屋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无时不刻不在提醒着你。三十这天必然也是这一年家里饭菜最丰盛的一天。

中午以后,一家人就开始忙乎,首先是贴春联——家里的春联每年都是父亲亲自书写的,楼上楼下一共是七副对联,作为大学老师,每年我都还是无法分清上联下联,总是要跟父亲确认一番才行。所以,真正的传统并不在大学,而在民间。

除了春联,还有门神,家里从小的门神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门神其实有很大的学问,中国最初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唐朝以后有了秦叔宝和尉迟恭,到了今天,各种门神都有了。

春联和门神一贴,春节的氛围感一下就出来了。

然后是“封花”,不知道还有多少地方保持着这样的风俗,就是拿细的红纸条将花树封一圈,相当于给花和树穿上一件新衣服。小时候家里的花和树很多,院子里栽了好多,茶花、桂花、无花果、石榴、桃李等等,每年封花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后来因为盖楼房,家里但凡直接种在土里的大株植物全部砍伐了,而今只剩下一些盆栽。

人类总是存在一些奇葩的逻辑,我们所怀念的,往往都是我们亲手夷平的过往。但,这样的方式,大概才是所谓的时代更迭吧。

春节是特别注重礼仪的,上庙、祭祖等等,其实都是传统礼仪的重要部分,想必很多人这两天也刷到了社火、舞狮、游神等视频,这些都是礼仪的延续。不管我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翻天覆地,传统其实深刻于每个人的灵魂与血脉,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新的一年,愿国泰民安,愿家人安康,愿生活多一些温暖,愿人生多一些释然。

0 阅读:14

心灵深处艾闻

简介:关于感情的一切真相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