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刘粟林,毛主席如何对待?最包容粟裕,谁挨批评最多

新新史界 2024-04-03 23:56:10

解放战争中,我军共有四大野战军部队,各部队的首长脾气各异,而且都有自己的个性。怎样指挥好这些统帅一方的名将,是一个技术活,而毛主席在这方面就把握的十分到位,既有夸奖、赞赏,也有教育、批评。

大方向没啥差别,但是在小细节上,毛主席对几大野战军首长却有个区分,具体有何表现呢?一,对彭老总基本是表扬

彭老总作为我党的老资格,长期坐镇中央,辅佐毛主席。1947年3月,敌军加大对党中央的袭扰力度,彭老总临危受命,在西北拉起一支队伍,并逐渐发展成为日后名震四方的西北野战军。

根据《毛泽东军事文集》的信息,毛主席对于彭老总和西野,无论仗打的好与坏,总体上是表扬居多。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小批评,不过和表扬频率比起来,小批评基本可以省略。

表扬的多,就意味着彭总打仗打的最好吗?

彭老总打仗水平之高,世界公认,但是西野在西北地区打的并不出色,甚至最后还是依靠华北几个兵团,才得以解放西北。

其中主要原因是受后勤、兵力、装备的影响,西野驻地是在陕北一带,这里物资贫瘠、人口稀少。反观其他三支野战军,中原野战军经略河北、河南,人口密集,根本不愁兵力来源和后勤补给;东北野战军在立稳脚跟后,就拿下了许多当时全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重镇,各种先进武器源源不断的被送往前线;华东野战军更不需要多说,江苏、山东简直富得流油。

西北野战军能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坚持,拖住敌人,让其不能别有所图,其功甚高。彭老总又是一位震古烁今的名将,大方向一直把握的很好,还能咬紧牙关,打硬仗恶战,把胡宗南几十万大军生生耗死。这份功劳与苦劳,毛主席一直看在眼里,所以在平日里一直温言夸赞彭总。

二,对刘帅主要是商量

和西野不一样,中野有刘伯承、邓小平两位“元帅之姿”的首长坐镇,且野战军驻地物资丰富,后勤和兵力都不是问题,所以中野几年经略的成绩不错。

刘伯承本人是一位兵家圣手,军事理论水平极高,有“军神”之名。毛主席对刘帅的军事水平,那是一万个放心,很少插手中野的作战指挥。

很多时候,刘帅向中央请示下一步作战怎样进行时,毛主席都是发一些简短的电文,指示一下最终的战略目标,对于中间如何行军、兵力怎样部署,毛主席一概不提。比如在1946年9月,刘邓带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当时中野还未改名)在鲁西南一带作战时,刘伯承亲自给中央发去一封电报,询问怎样攻打国军刘峙的整编第三师。毛主席在回电中,只简单的概括下作战目标,根本不提细节作战计划。

同样根据《毛泽东军事选集》,从1945年底到1946年中旬,毛主席对华东的陈毅、粟裕和东北的林彪、罗荣桓等人,经常是长篇大论的教育、指引,但是对刘伯承却是很少指示,有的也都是一些互相讨论的内容。比如上图的“望即部署歼灭其一路”、“望从豫北钳制部队中酌抽一部加强主力”两句里的“望”字,都是在和刘帅商量。

毕竟以刘帅的军事理论素质,根本不需要手把手教学该怎么打仗,对于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刘帅一点就通,所以两人间更像是朋友间的交流。

三,对粟裕大多是包容

由于华东战场军事主要由粟裕负责,所以我们主要分析下毛主席和粟裕间的微妙关系。

和彭德怀、刘伯承等老资历帅将不同的是,粟裕是在解放战争崛起的一匹黑马,粟裕打仗,可以用天才与艺术形容,各种精妙战术信手拈来。

但是,“黑马”往往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崛起速度太快,以至于资历、名望都跟不上。当时的粟裕,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再加上华东部队是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并而成,军中山头林立,各部谁也不服谁。为此,毛主席多次在全军批评华野,指责宋时轮、叶飞等将领身上的不良习气。

华野内部闹家务,作为部队主官之一的粟裕,自然要付一些责任,但奇怪的是,毛主席在批评华野山头的电报中,没有一封有对粟裕点名道姓的批评。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多次对粟裕表达超过常人的包容。比如在华野七月分兵后,部队在南临战役等战斗中,遭受巨大损失,华野领导层也出现巨大分歧。以谭震林为首的一批将领,公开指责粟裕应该为战局不利负责,粟裕无奈之下,独自给中央发了一封电报,把所有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请求中央处罚。

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仍然没有对粟裕说一句重话,而是电报一封又一封的发到华野,一边安抚粟裕,一边消除华野内部的不和声音。

毛主席之所以“偏爱”粟裕,对他异常宽容,主要还是出于一种长辈对晚辈的保护,或者是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像二月河先生所著的《雍正皇帝》一书中,雍正皇帝对田文镜的保护与偏袒一样,粟裕是军事天才,是一位才能不落后于任何人的“孤将”,毛主席觉不忍心给他太多压力。

四,对林彪批评最多

东野首长林彪,同样是一位天才将领,但他和粟裕却有极大的区别,这导致毛主席不一样的对待方式。

在此举两个例子,第一是东野部队刚到东北时,兵败四平城下,在这期间,毛主席多次发电严批林彪。第二个是在辽沈战役之前,就攻打锦州一事,林彪再三和毛主席讨价还价,迟迟不打,让毛主席十分光火。

毛主席如此对待林彪,问题关键在林彪本身。粟裕打仗,可以概括成“奇中有险,险中有奇,一旦认定,就雷厉风行,绝不拖沓”。反观林彪,他讲究精打细算、不打无把握之战,民间常说“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正是对林、粟两人打仗风格的绝妙评价。

注意,此处并不是说林彪打法不及粟裕,而是在当时的背景下,许多战役容不得花大时间去考虑,战机一纵即逝,毛主席对林彪的批评,也主要是想让他适应新打法,不要坐守成规。

毕竟,无论是资历、能力还是军功,林彪绝对算是我军名列前三的人物,毛主席希望他能在解放战争中挑起大梁,为全军做个榜样,自然和对待粟裕的方式有所差别了。

36 阅读:12925
评论列表
  • 123 35
    2024-04-20 20:50

    绝境,逆境,险境全看徐帅!

  • 2024-04-18 15:17

    顺境看林彪,逆境看粟裕,绝境看彭总!👍👍👍👍👍👍

  • 2024-04-29 05:47

    彭、林、刘、徐、粟,乃我军五虎将

  • 2024-06-15 19:17

    解放战争的五大野战军(一野、二野、三野、四野、华野)林帅的四野发展的最快、最强。由解放战争开始的八万余人,三年发展到153万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绝对的主力部队。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解放的区域最大、啃最硬的骨头最多。解放战争后期,消灭了当时国民党实力最强的国民党白崇禧集团,最后直至解放海南岛。从祖国的最北边打到祖国的最南面的天涯海角。解放了大半个中国!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