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女儿休学抑郁后,我才发现,她不止一次地发出过求救信号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3-31 01:21:23

女儿厌学崩溃

我后悔不迭

2022年9月底,老师给我打电话,16岁的女儿自己不打一声报告,溜出学校了。

当时我正在开车,脑子嗡了一声,我把车开到路边,从脚尖到手指,我突然不能动了,一种非常不好的预感笼罩过来。

女儿一直不接电话,我赶到派出所调取监控,也没能找到她的行踪。

在警察的劝慰下,我的情绪逐渐平复。

这时候收到了女儿的微信消息,我只能通过聊天慢慢安抚她,劝她把位置发给我。

三个小时后,终于找到她。

她拿着小刀坐在河边,被路人看到,劝了很久。

这一天到来的前两周,女儿在家里哭闹,要求我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当时被确诊为“轻度抑郁”。

孩子爸爸不能接纳这个事实,打算瞒着学校,让孩子继续上学,最起码完成学业。

他总重复一个观点:自己同事天天打孩子,哪个孩子都没出现问题,为什么自己的女儿会出现问题呢?

女儿反驳他,自己和他同事家的小孩不一样,每个家庭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每次说到这一点,孩子爸爸就试图终止话题。

我想的是孩子是轻度,应该还是能继续上学的,即使三天两头的请假也比彻底休学要好,所以说服女儿继续上学。

然而,女儿溜出学校这件事让学校也知道了她的情绪状况。

至此,我们不得不办理了休学。

我们的生活被切割成了两段,一段是白昼,一段是黑夜,一段充满希望,一段是无边的绝望。

而切开两段生活的那个瞬间,听起来无比残酷,却那样毫无征兆的到来。

在刚确诊的时候,我后悔不迭:为什么不知道孩子的求助信号?

我尝试描述一些模糊的“征兆”,却都和“学业压力”“青春叛逆”这些平常词汇搅在一起,无从分辨,无从拾起。

女儿不止一次的发出过求救信号

在陪伴女儿的日子里,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会走到这一天。

不是没有线索,每一个画面都在事后才清晰起来:女儿一直抗拒上学。

上初二以后,女儿曾在穿过马路时,说出自己不想上学的愿望,我记得她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表情很不好。

当我望着马路对面的校门,我还是一口回绝了。

女儿眼圈当时就变红了,嘟着嘴,没有回嘴。

随后,哪怕是对于本该休闲放松的事情,女儿也失去了积极性。

比如,女儿原来十分期待每个周末的网球课。

可后来有几次,临上课前,我帮她梳起辫子时,她的表情总是会无端变得失落,并央求我取消网球课。

我摸不着头脑,还是顺着她。我以为是这个年龄的女儿青春叛逆,心里藏事,父母应当尊重,不多问。

结果她拖成了轻度抑郁,原来痛苦早已超过她的身心极限,但她就这样沉默着坚持了很久。

她发出的每一个信号,我和她爸都没接收到。

女儿从学校回家后,可以用“天塌了”来形容。

即使搜索所有的经验,我有时还是不能完全共情孩子,我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那么痛苦,也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会现在莫名的东西里难以自拔。

我总想“做点什么”,让那个会笑、知上进、懂生活的孩子回来。

可所有的努力,在去年一年,像投进深渊的石头,没有回响。

最终,全家坠入了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孩子连命都不要了,我还能拗过她吗?

一切都有迹可循

在妈心理的群里,我了解到中国有广大抑郁症群体,虽然病因千差万别,但症状基本都是相同的,主要体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无快乐感、精力减退等。

女儿患病的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她性格要强,自尊心极强,也很敏感,凡事都追求完美,这种性格特质的人做事认真、执着,但很容易钻牛角尖,遇事不会变通。

上小学时,为了激励她更上进,我曾半开玩笑地说,到18岁就要她自己独立了。

不承想她竟然当真了,这给她增加了无形的压力,为她之后的患病埋下了祸根,对此我追悔莫及。

其次,由于从小体弱,家人给她无微不至的呵护,使她缺少接触外界锻炼的机会,缺乏挫折教育,一路顺风顺水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过分的宠爱并非好事。

再有就是外婆的严格要求,加上父亲对家庭的责任心不强,与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少,我们还总是吵架,这样的生活环境给女儿造成了心理创伤。

还有小学三年级的“突发事件”--曾相隔半年两次在学校操场上遭到高年级同一名男生无缘由的殴打。

虽他事后道了歉,但对女儿的伤害已经形成,从此她变得胆小,上课不再积极发言,这成了她患病的直接导火索。

以上的林林总总都和女儿患病相关。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想我应该能知道怎样做,怎样使女儿身心健康,更有利于成长。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尊重、包容和爱才是治愈女儿的良药

抑郁症的孩子,愤怒总是多于悲伤。

有时候不知道说了什么话,就会让她“爆炸”。

在陪伴抑郁症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有很强的自控力才能有余力去帮助孩子。

这对我来说,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博弈、自我修炼。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首先,接受孩子患病这一事实,并且用积极的心态带孩子进行治疗。

虽然孩子爸爸总是拖后腿,但我就只能做好我能做的。

休学后,女儿一度处于低能量的状态。

那是,她总是紧闭着卧室房门,仅在去厕所和吃饭时才会走出自己的小世界。

我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按时做好饭,不说教,也不指责,她有任何想法我都积极响应。

其次,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因为孩子生病表现出来的种种而情绪失控,这样只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记得有一段时间,女儿一直央求我买一只比熊狗狗。

我希望狗狗能带给女儿爱的滋养,最终答应了她。

狗狗本身1800元,再加上食物、保险什么的,合计花了3000元。

刚开始的时候女儿每天忙前忙后的照顾狗狗,无奈刚养没几天,女儿又开始表现出病态的焦虑,担心自己不能照顾好它,天天一脸挫败。

几经纠结,她下定决心要把狗狗送出去。

三千块就要打水漂,以及对小生命不负责的态度,我心中的怒火差点喷薄而出。

而我已经学心理学好几个月,心性较之前已经坚毅很多。

我劝自己,女儿这个年纪,做出错误决定是很正常的,人生就是不断试错、改正、再不断强大的过程吗?

狗狗送出去了,后续高昂的养育费不就省了吗?

所以,我心平气和地同意了女儿的请求,没生气,也没唠叨。

经此一事后,女儿一脸愧疚地向我道歉,并表示以后坚决不乱花钱了。

到目前为止,她都一直信守承诺,没有提出乱花钱的要求。

最后,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条件的爱。

默薇老师提到:

抑郁症患者很普遍的一个特征就是自我价值感低,父母无条件的爱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独一无二和存在感,这会给他注入重要的生命能量。

爱的陪伴和共情,能让抑郁症患者疗愈过程加快。

一旦孩子跟父母之间有了爱的情感流动,那么孩子就离康复不远了。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女儿变得越来越理性和通情达理了。

中午在外用餐,她会考虑到省钱,主动提出并张罗打包;没叫到车,女儿可以饿着肚子,大中午拖着行李,在烈日下步行半小时,却毫无怨言,情绪非常稳定;上台阶时,还会主动帮我拿行李;还会经常拿出账本,计算收支,力求收支平衡。

最近女儿又开始养猫了,她会在炎炎烈日下去取回快递--猫粮、猫砂、猫罐头。

出门前,她还会特意倒出猫砂,清洗猫砂盆,并顺便把垃圾提下楼。

每次她打开猫罐头,放在小猫面前,看着小猫狼吞虎咽的样子,脸上都会露出慈母般满足幸福的笑容。她跟我说:“小猫吃得高兴,我也很开心。吃苦受累也值得。”

我在女儿身上看到了流动的爱--营造爱,感受爱,传递爱。

女儿也开始对我嘘寒问暖起来,让我有什么不舒服要告诉她,要早些去治疗。

她还要求我五月份去体检。

病情持续稳定后的女儿,终于成功回归校园,开启了她的新生活。

所以,正规治疗,加上父母科学智慧的爱和陪伴。

边惯,边治疗,边疏导,这样的奇迹就能发生。

我很满足,很感恩。

希望和我一样深陷困境的家长们,能看到我这篇文章,能感受到安慰,感受到信心和希望,从而有勇气直面困境,积极行动起来!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