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成为明朝最烂的帝王

修为干 2022-04-19 19:34:10

“大明战神”朱祁镇,不但是明代最烂的帝王,而且还是最无耻的一个。

为何说他是明代最糟的帝王?他让鼎盛的明代陷入了万丈深渊,自英宗王朝起,一直到覆灭,一蹶不振。

明成祖朱棣登上“靖难”宝座,在他和他的孙子朱高炽三个子女的努力下,终于达到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巅峰,并最终跻身于当世第一强国行列。仁宗朱高炽与宣宗之间,历史上称为“仁宣之政”。

不过,这样的场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因为英宗陛下的死,而结束了。

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在三十六岁时过世,他的长子朱祁镇八岁,即为明英宗。

朱祁镇登基后,在三代帝王的统治下,明代达到鼎盛状态。朱祁镇继位之后,明朝的实力非常的强盛。然而,当朱祁镇执掌十四年后,这位曾经的霸主却一落千丈,一败涂地。

1449年二月,与明朝为敌的阿瓦剌王,由也先统帅,分成三支军队,向明王朝的边界进犯。

当北京传来瓦剌人的进攻时,英宗朱祁镇没有任何军旅经历,在王振的鼓动下,他决定学着宣宗和朱棣,亲自出马,想要立下赫赫战功。

朱祁镇亲自上阵,朝廷里有不少人表示反对,其中有兵部尚书邝氏、侍郎于谦等,极力主张英宗不可率军出战,并将此战的利弊解释清楚,然而朱祁镇心志坚定,谁也不肯听,一心要亲自上阵。

“十余天前,王振劝皇帝亲自出马,邝埜参军,于谦侍郎,力言六大军中,不可随意外出。不会的。尚书王虽然百官力谏,但也没有接受。

七月十六日,自幼在深宫长大、年仅22岁的朱祁镇,便不顾众人的反对,将自己的兄弟朱祁玉监国,并带领王振等百余名文臣,带领五十万兵马,由北京向瓦剌城进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野心,更别说是一个帝王了!可朱祁镇却忘了一件事情,他虽然也才二十二岁,但他没有霍去病那么出色的军事才能,也没有他爷爷朱棣那种在死人堆里磨砺出来的坚毅和信心,他的童年只有他这个年纪该有的青涩和纯朴,这种青涩和纯朴,只能让他在宫里锦衣玉食中度过,却不能适应战争。

因此,朱祁镇这一次的行军,也是注定要倒霉的。

七月十九日,明军离开了居庸关。

八月一日,军队到达大同,亦是以诱明军向南推进,王振见瓦剌军向南退去,但还是向北方挺进。其间,邝埜向王振提出请军队进驻居庸关,以确保其安全。

最后,在行军途中遭遇了瓦剌军的突袭,王振兵溃不成军,只能狼狈而逃。在大部队撤离之际,王振鼓动朱祁镇派人从蔚州路过,朱祁镇向来唯王振言马首是瞻,非但没有反对王振的意见,反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部队,以表示对王振的信任,派人从王振老家路过。

擅自更改军令,向来是军中的禁忌。可朱祁镇和王振仍是一意孤行,对群臣奋不顾身的劝阻充耳不闻,浑然不觉危机即将来临。

王振既要让军队从自己的故乡通过,也担心自己的军队会践踏自家的作物,所以尽管军队精疲力竭,不断地变换行进的方向,造成了军队前后无法衔接,疲惫不堪。

到了宣府,精疲力竭的明军被瓦剌人偷袭,三万铁骑被歼灭。

八月十三日,明军仓皇逃往土木城,而瓦剌人则在后方穷追。

这时,邝埜再度要求军队前往居庸关,但是英宗与王震却像是未发觉危机一般,再次否决了邝埜的提议。

因为王振一厢情愿,军队就在这座城堡中安营扎寨,因为土木堡地处高地,没有泉水,没有水,只有一处有水源的位置,离土木堡足有十五公里,又被瓦剌军队占领,士兵们饿得发慌,挖了两尺深的地下寻找水源,却是什么也没找到。

明军在土木堡中固若金汤,而且缺乏补给,如果瓦剌铁骑一拥而上,那就是死路一条。

眼看着明兵精疲力竭,他们一边派人假意求和,一边又开始后撤。

王振见瓦剌军队主动后撤,自然不会怀疑这里面有猫腻,便命人下去寻水源,饥饿的士兵一听王振一声令下,顿时一拥而上,向着江畔冲了过去,顿时兵荒马乱。

而在更远的地方,伏兵们也第一时间发现了明军的阵型,便命令军队发动了攻击。

去河边取水的明军士们还没回过神来,就看到四面八方涌来的瓦剌铁骑,只能匆忙迎战。

明军却是匆忙迎战,胜负已分。

明军五十万兵马,在这场战役中被打得溃不成军,英宗自己也被瓦剌人俘获,是当时唯一一位前往瓦剌国学习的明王。而成祖、仁宗和宣宗三位皇帝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三个大队,二十几万的精锐铁骑,在这一场战争中几乎没有一个活口。明代和北方的游牧民,已经完全从一开始的主动出击,变成了一种防守。

英宗的侍卫统领樊忠,因为王振而被杀,心中悲恸,抡着一柄大锤子,狠狠地敲在了王振的头上,把他的心脏都给敲碎了。不过后来樊忠也战死了。

自己带着五十万兵马,亲自出马,最后竟然是这个结局,朱祁镇是整个明代史上唯一的一位,是明王朝最烂的帝王。

他怎么会是最无耻的人?毕竟,他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过分了。

英宗被瓦剌擒住之后,也是为了从这位昏君那里得到一点利益,所以他把英宗送到了北京,希望能够用英宗来换取他的利益。然而朝中,以于谦为首的文武百官婉言回绝了瓦剌人想要浑水摸鱼的想法。

也先看利用英宗得不到什么,便调集兵力,作了攻击北京的准备。面对也先的进攻,明军上下人心惶惶,徐有贞等文武百官见大势所趋,纷纷向南方进发。

“观其星,稽之天,天意既逝,唯有南移。“……”

于谦不同意徐有贞的意见,他看向徐有贞:“谁要南下,谁就杀谁。京城乃天下之基,一有风吹草动,必有一失,你没看到宋人向南迁移的前车之鉴么?“……”

于谦立刻向太后请示,让所有军队都去京支援,保卫北京。同时,他还向太后建议,让朱祁玉当上皇上,执掌朝政。

朱祁玉在六月六日即位,即景帝,英宗尊瓦剌为太上皇帝。

朱祁玉随即命令于谦负责北京的防御工作。

在明王朝覆灭的紧要关头,于谦挺身而出,顶住了瓦剌军的攻势,保住了京城的安全。

北京之役大捷之后,英宗正在瓦剌国求学,他也看到了自己的皇帝陛下没用,也不便与大明为敌,所以才将英宗送了回去。

英宗这次回去,你就老老实实的做他的皇帝。但没多久,这个外国的瓦剌人就趁着自己的亲哥哥朱祁玉景帝病危,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三个人的鼓动之下,再次发起了一场“谋反”,夺取了自己的皇子,害得身患重病的皇帝陛下一口老血喷了出来!

既然是你的,那就抢了。可朱祁镇登基后,却做了一桩无|耻的勾当,那就是斩首功。

到底是谁被杀死了?北京守城时,于谦率领的一批功勋卓著的官员。他们干嘛要杀人?朱祁镇认为,如果自己不把他们全部杀光,那么自己的皇帝之位就会被剥夺。

所以朱祁镇才敢犯众怒,把于谦他们都杀了。于谦被抓起来审问,满京城都是一片哀嚎,可以看出于谦在民众心目中的重要。

夺取帝位,杀死于谦等一大批重臣,朱祁镇依然没有丝毫的悔意,他还做了一个荒唐的举动,为樊忠锤而亡的汪震建了一座庙宇,以示敬意。

在二十四史上,也就朱祁镇这么厚颜无耻之人。

朱祁镇是明代最无耻、最无耻的君主,他犯了五个错误:

第一,大明开国五位皇帝辛辛苦苦建立的江山,自英宗手中一蹶不振,从此一蹶不振。

第二,他对一个宦官的信任,害得五十万军队全军覆没,他被敌方抓住,却厚颜无耻的被抓去做王爷。

第三,在于谦等人的帮助下,他被钉在了历史的污点上。

第四,为王振立庙宇。

第五,他不分青红皂白,将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等人统统重用。

4 阅读:3979
评论列表
  • MsYu 5
    2022-04-26 22:08

    辈分都没有整明白,朱棣,朱高帜,朱瞻基,朱祁镇

  • 2022-04-23 09:22

    你比他更烂[呲牙笑]错字百出,关系乱扯

  • 2022-04-23 19:02

    写的什么玩意,错字连篇,根本没法看下去

  • 很烂吗?

  • 2022-04-25 19:20

    确实够无耻[点赞]

  • 2022-04-25 14:56

    朱祁镇的爷爷是朱高炽

修为干

简介:修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