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为何曹氏宗亲没有一个站出来反抗?

一点儿历史事 2024-03-22 17:23:11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为何曹氏宗亲没有一个站出来反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要先给大家解释一下:到底谁才是曹氏宗亲?

曹氏宗亲,大概有这么两种。

第一种也就是曹操的嫡系后代。

他们都是曹操的嫡系子孙,所以血缘关系极其相近,因此这些人都是曹魏的宗室。

虽然曹操是独子,但喜爱人妻的曹老板却是处处留情。

据历史记载,他老人家有多达二十多个后代。

曹老板去世的时候,最小的那个孩子更是只有三岁。

曹丕疼爱这个小弟弟,所以亲自抚养他长大。

第二种也就是曹操的同族。

曹操的爷爷是太监,没有后代,所以曹操的父亲其实是养子。

因此曹操的同族有两个,其中之一是血脉相连的夏侯氏,第二个就是本姓曹氏。

夏侯氏主要有夏侯惇、夏侯玄、夏侯霸、夏侯渊等;曹氏则主要有曹洪、曹休、曹真和曹爽。

这些人虽然与曹操血脉关系淡薄,但也算得上是曹魏的外围亲族。

在东汉末年,辅佐曹操南征北战的主要就是这些外围亲族。

比如曹休镇守合肥,夏侯渊制霸长安,曹仁镇守荆州。

直到北方平定,曹操才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接班人,让自己的儿子们接触政权。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黄须儿曹彰,曹操最后一次征汉中时,这个黄须儿就掌控了关中的军权。

关中虽然人口较少,甚至远比不上关东地区,但军事地位却极其重要,甚至抵得上半个曹魏。

让曹彰掌管关中军权,栽培之意不言而喻。

PS:后来司马懿镇守观众还有“分陕之任”的说法。

只可惜,由于三国时期时代混乱,曹操并没有来得及完成所有布置就去世了。

曹操去世后,曹彰回去奔丧,直问曹丕“先王玺绶何在",有争夺继承权的嫌疑,因此引起了曹丕的不满和怀疑。

曹操晚年,曹植又因诗文歌赋出众深得曹操喜爱,因此让曹丕没少提心吊胆。

这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曹丕对自己的兄弟彻底失去了信任,根本不愿意授予他们实权。

因此,随着夏侯渊、夏侯惇、曹仁、曹洪等"开国一代"纷纷老去后,曹丕也没有提拔自己的亲兄弟上任。

反而是普氏同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第二种人)纷纷受到了曹丕的重用。

曹真、曹休、夏侯尚等人纷纷粉墨登场。

面对曹丕的打击,曹魏宗室(第一种人)纷纷表示不满,其中曹植更是多次上书曹丕,要求曹丕信任自己的兄弟,广建藩王,辅佐皇帝。

可曹丕不但没有听从,反而不断打击他们,有一些刺头甚至被曹丕软禁了起来。

曹丕死后,魏明帝曹觳继位,曹氏领导集团才能再次发生了下跌。

此时司马懿也开始由文入武,正式掌管朝政。

在司马懿的领导下,曹魏东击孙吴,西抗诸葛,甚至北灭公孙,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也正因如此,司马懿在军事上的势力越来越大,一些司马懿在曹操时期的同事们也逐渐开始向他靠拢。

而魏明帝曹叡对此毫不在意,反而继续延续曹丕打压宗室的政策。

虽然魏明帝曹叡加强了对宗室的监视和控制,但在某些战区最高长官人选上,他还是亲近曹氏、夏侯氏那些外围宗亲。

曹真和曹休就是魏明帝曹叡一手提拔起来的,这些人在魏明帝后期起到了和司马懿抗衡的作用。

著名的名将夏侯玄,担任中领军(负责保卫宫庭和统率皇帝警卫部队),保卫曹叡,杜绝一切反抗曹家的实力。

只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由于曹操生前盗墓有伤天和,导致曹家领导人大多都是些短命鬼。

本来能和司马懿分庭抗礼的曹真,也没熬过司马

曹真死后,曹爽接替他的位置,受到了曹数重用。

更可惜的是,曹歆死前定下的四位辅政大臣(曹爽、曹休、司马懿、陈群)中,只有司马懿还好好地活着。

即便魏明帝不信任司马懿,却也无可奈何。

不仅因为他更不信任曹魏宗室,还因为曹魏宗室经过常年的打压,大权旁落,根本没有能力继承大统。

王室孤常难鸣,那必须由权臣顶上去。

曹戴也明白这一点,因此他制定的第一套托孤大臣系统中并没有司马懿,反而以曹操之子燕王曹宇代替。

曹宇虽然身份尊贵,但常年远离政治核心,一直处于软禁状态,因此在朝中根本就没有支持者。思虑在三,曹宇最终没有接受这个安排。

无可奈何的曹叡只好安排司马懿和外围宗亲曹真共同辅政。

从以上内容我们也能看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诛杀曹爽,独揽大权的时候,常年被软禁的曹魏宗室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即便他们联合起来,也只不过是以卵击石罢了。而那些夏侯氏、曹氏外围亲族中,最大的集团领袖就是曹爽,而曹爽早就被司马懿一网打尽了,哪还有反抗的能力?

由于过于天真,曹爽接受了司马懿"投降不杀"的建议,导致曹爽集团全军覆没。

在关中担任征西将军,常控关西军权的夏侯玄不知怎么想的,竟然甘愿服从司马懿的命令,举手投降。

夏侯氏最后的希望夏侯霸知道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因此直接投靠了蜀汉。

自此,夏侯氏和曹氏再也没有人有能力反抗司马懿了。

当然,之后一些只忠于曹魏的元老重臣们也不是没有努力过。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淮南三叛。

担任第一叛的王凌就是司马懿在曹操丞相府里的"老战友”,他以为司马懿已经无力率军出征,准备拥立曹操之子楚王曹彪。

可司马懿成功就成功在"长寿”,王凌刚一起兵,司马懿立刻率军来到前线,将叛乱抹杀。

之后,司马懿又以楚王曹彪叛乱为引子,将所有曹魏宗室都集中到京城监视了起来。

到此时,司马家已经彻底掌控朝政,军权也由司马家一家独揽。

曹魏宗室已经成了案板上的鱼肉,只能任人宰割了。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1 阅读:538
评论列表
  • 2024-04-05 23:17

    曹氏诸侯王连自己封底都不能住,要到处隔段时间就来回移居,没兵没粮,曹丕和曹睿都搞废了一大半宗族子弟了[呲牙笑]

  • 2024-03-24 04:17

    曹氏无权啊,司马学到了精辟,直接八王之乱[哈哈笑]

    过i客heaven 回复:
    孔明北伐死的都是曹氏身边的亲信!司马懿父子确实牛逼!

一点儿历史事

简介:山东作家协会成员,历史“中毒患者”,中国海洋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