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场上为何很少见逃兵,尤其是那些在第一排冲锋,明知是送死的人?

贪吃的螺 2023-12-30 14:32:50
古代战场上为何很少见逃兵,尤其是那些在第一排冲锋,明知是送死的人?

中国历史的长河,见证了无数战争和变迁,每一场战争既铸就了王朝的辉煌,也吞噬了无数勇士的生命。战争的残酷令人深思,在古代战场上,士兵们为何宁愿战死,而非逃生?

面对敌人的利刃和箭雨,面对随时可能的死亡,人皆有求生的本能。在古代战场,士兵们内心亦充满了生存的渴望。为何不借战斗混乱之际,伪装死亡,躲过一劫?

实际上,有些古代士兵确实采取了假死手段,在败局中躲避追杀。但这种策略风险重重,变数众多。

一方面,即便伪装死亡躺于尸体之中,亦难逃敌军细致的搜查。若“尸体”过久不动,便可能引起怀疑。如唐朝名将李靖,在征讨王世充时,曾命令检查死者避免有人假死逃生。一旦假死者被发现,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战斗和敌军的无情。

另一方面,即使逃过敌军,逃回己方的士兵也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古代视逃兵如叛徒,常以斩首示众。有将领甚至亲切处罚逃兵,如割耳鼻等。李靖本人便曾数次逃避战斗,差点被其师公孙度处死。

此外,即便逃兵幸存,亦将在耻辱中度过余生。在战友和敌人的鄙夷中,他们的前途和声誉尽毁。像李靖这样的名将,声誉亦因逃避而受损。

因此,在古代战争的残酷环境下,装死并非易事。虽有逃生成功的例子,但更多是悲惨的结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士兵们宁愿选择战死,也不愿冒着如此巨大的风险去尝试逃生。

古时候,人们心中为何不曾有过伪装死亡之念?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古人对于忠诚与荣耀持有深切的认同感。他们坚信,士兵应以死为归宿,誓以生命捍卫国家和君主。伪装死亡被视为懦夫和奸细的行径,对于真正的男子汉而言,这是无法容忍的耻辱。

李光弼,唐朝的名将,正是这种性格的杰出代表。他曾经击退西突厥、吐蕃等敌军,立下了赫赫战功。他的性格极为坚毅,对于生死从不畏惧。在与吐蕃的决定性战斗——黑水口之战中,面对敌军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他依然勇往直前,直至英勇牺牲。

可以说,对忠诚和荣耀的深刻理解是古人选择勇敢战斗而非伪装死亡的关键内在驱动力。这种精神力量赋予了他们非凡的勇气和意志。

在古代的战争中,士兵的荣誉和战功紧密相连。杀敌立功是他们获得地位和奖赏的主要方式。胆小怕事的逃兵不仅遭受羞辱,几乎不可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因此,像岳飞这样的开国名将选择在战场上奋战,为国捐躯。他们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旨在一举成名,功成名就。

在古代部族意识盛行的时代,每个人的命运都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关。保护家园和国家是每个人的不可推卸责任,退缩和逃避是绝不被容忍的。无论是老弱病残还是健康的男性,都会出现在战场上,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正是这种生死相搏的决战,才孕育出古代士兵视死如归的誓言和行为。在他们眼中,伪装死亡和战场逃逸等同于背叛和懦弱的象征。

此外,中国古代民间亦流传着一种宿命论的观念:人的寿命和死亡方式早已天命中注定,任何逃避都是徒劳。

古人认为,不管是在战场上突围还是从后方奔逃,危险无处不在。那些选择逃跑的人,或许能暂时逃脱死神的追捕,却无法逃避终究的命运。

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有如此记述:“人之生存,乃命运所系;其死亡,即年寿所尽,生死之交。”此言道出了每个人的生与死皆有定数,逃避并不能改变命运。柳宗元本人在政治生涯中亦有此体会。年轻时他曾因被贬而认为自己躲过了政治斗争的危机,然而在晚年,他却受到牵连,被迫在狱中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见,中国古代人民对命运的尊重和敬畏,也是他们选择勇敢面对战斗而非伪装死亡的一个原因。在他们的观念里,死亡的时刻已由命运预定。无论是躲藏或逃避,那一刻终将到来。

当然,人性本能对利益的追求和对危险的回避,这在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古代人民在此方面受到的约束和教化远比现代人来得更为严格。从幼时起,他们便接受忠诚于君主、爱国、视死如归的思想灌输和训练。这些层层的要求构筑了他们内心的心理防线,在面对生死的选择时,他们本能地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正如一位老兵在采访中所言:“我也怕死,人人皆怕,但那种思想的感召力让我无法抗拒,为了家国,我不得不去面对死亡。”这表明,古人选择战斗,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无奈,是在历史的洪流中不可抗拒的宿命。他们作为时代的产物,难以逃脱那个时代的环境和价值观。

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那个崇尚忠诚和牺牲的时代,选择死亡永远比伪装死亡更为英勇,因为那代表着无悔的选择。

“死者为大”一语,概括了当时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若选择逃跑或伪装死亡,反而会成为道德审判的对象,背负永久的耻辱。而在刀光剑影的残酷战场上,士兵们内心的挣扎和选择,我们作为后人,只能带着敬意去缅怀,不宜妄加评断。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守护了国家的安宁与边疆的稳定。正是这些无惧于死亡的古人,支撑起了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历史。我们应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古代战场上,战争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士兵们面临生死的抉择。然而,总体来看,虽然冲锋在前的士兵面临巨大危险,但相比于躺下装死或成为逃兵,他们的生存机会更大。在那个时代的战场上,向前冲锋成了士兵们的唯一选择,因为战争决不是儿戏。

参考资料:

《史策》

《战国策》

《中国古代战争通览》

0 阅读:67
评论列表
  • 2023-12-30 18:22

    逃?后面的会先把你砍了,冲锋不等于军阵乱了,除非突然遇到伏击包围一下子全乱,但这种情况下你往哪冲都逃不过敌人的屠刀,装死?只要你躺下第一波遇到的就是自己人的踩踏

贪吃的螺

简介: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