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刘备的赵云,为何始终得不到刘备的重点关注,反而时刻提防?

贪吃的螺 2023-12-21 10:20:34
忠于刘备的赵云,为何始终得不到刘备的重点关注,反而时刻提防?

在那个混乱的三国纪元,蜀汉的五虎上将之一,赵云,以其卓越的勇气、智慧以及个人战斗能力闻名遐迩。然而,引人深思的是,即便赵云对刘备忠贞不渝,刘备似乎始终没有给予他应得的重要地位。这背后的原因究竟为何?

赵云,一位汉朝的忠臣,亲眼见证了汉室的衰败,内心充满了悲痛。刘备,作为汉室宗亲,扛起了“恢复汉室”这一伟大使命,自然吸引了赵云等人的拥护。赵云怀揣对汉室的深情,同时对刘备也怀有忠诚,希望协助他实现这一伟大梦想。

但刘备心中所想的“汉室之梦”,可能并非赵云所理解的那样。刘备口头上的“复兴汉室”,不过是一个旗帜,用来吸引人心。在真正建立政权后,刘备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去恢复汉室,这让许多忠于汉朝的人士深感失望。刘备也意识到,赵云等人的忠诚,其实是对汉室传统的忠贞,而不完全是对他个人或新政权的忠诚。

这种忠诚的错位,导致两人间难以建立深厚的信任。刘备隐约担心,赵云终将像其他汉朝老臣一样,质疑自己的初衷,最终离他而去。因此,刘备选择让赵云远离权力核心,以减少被赵云影响或背叛的可能性。

赵云投靠刘备时,带来了一批勇猛善战的白马义从。这支骑兵队不仅增强了刘备的军事力量,也显示了赵云的人望和影响力。赵云借助这批精兵,培养了更多优秀的骑兵,这些士兵对赵云也极为敬仰。

这样一支属于他自己的亲兵力量,无疑让刘备感到威胁。在他看来,赵云只需一个指令,这些高超武艺、忠诚度极高的骑兵就可能成为一股颠覆力量。在当时多事的年代,类似的变节并不罕见,刘备不得不加以防范。这也是他不轻易将军事权力交给赵云的原因之一。

然而,仅凭这一点似乎难以完全解释刘备的决策。赵云忠贞勇猛,本应受到赏识。那么,刘备的顾虑究竟源自何处呢?

或许,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刘备极善于识人用人。他更倾向于信任那些能够为自己出谋划策、助他获得最终胜利的亲信。与此相比,赵云虽有一身本领,能在战场上誓死效忠,但却缺乏更多的谋略和策略。

与之相较,如张飞、关羽、孔明等人,他们或智或勇,正好能弥补刘备的不足。这才是刘备所需并重视的人才。至于赵云的刚正不阿,刘备既敬仰又忌惮。他清楚赵云的正直可能会使自己面临正统性和民众反抗的风险。这也是刘备必须谨慎处理的一方面。

赵云,刚正不阿,却在谋略上显得稍显生疏。他在君臣关系的处理上,也不够圆滑。赵云的忠诚出自热忱之心,但他似乎未能完全洞悉主公刘备的深谋远虑。故此,他在公众场合直言相对,不时令刘备处境尴尬。

譬如,在赤壁之役大捷后,刘备欲将所获之土地分封于诸将;及在得知关羽遭遇不幸后,怒欲征讨东吴时,赵云均不顾场合公然反对。他仅从大局及百姓利益出发,却未顾及到君主的面子与尊严。这种直率做派,在刘备及群臣面前显得颇为不敬,令刘备难免生怒。

这也使得刘备在多个场合公然贬低赵云的声望与地位。如在土地分封一事之后,刘备故意在群臣面前指责赵云言论过于直接;在筹备东吴征战时,刘备明知不可行,却故意强行下达命令,以使赵云难堪。

这些迹象表明,刘备并不完全信任赵云。而赵云自身的行为,也无疑加深了主公的疑虑。一段看似坚固的君臣关系,实则未能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基础。这正是赵云虽忠诚,却难获实权的原因所在。

这些看似不合理的决策,实则植根于当时的大环境和个人立场。我们无需轻率评判。刘备所处的形势复杂,他需要的是一个毫无瑕疵的团队。而赵云的直率性格,并未能深入主公的心思。两人因局限于各自的视角,未能实现深入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这反映了当时动荡的时局。明君与贤臣难得相遇,智者与勇士难以共存。许多忠勇之人,因此而一生难得重用,这是那个时代的遗憾。

同时,这也给后人提供了深思之处。要想取得成功,君臣之间需要的是深厚的相互信任;臣民之间更需彼此包容和理解。唯有超越立场和局限的广阔胸怀,才能凝聚人心,解决难题。这不仅是蜀汉,亦是所有政权衰败的根本原因,也是任何团体失去凝聚力的共通病症。

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书二·先主传第二》

《资治通鉴·卷六十》

0 阅读:49
评论列表
  • 2023-12-24 22:14

    不信任感天天放身边?你以为刘备是张飞?

贪吃的螺

简介: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