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传奇是白果之经典医案
《古今医案按》卷五、喘——清·俞震
孙东宿治少司空凌绎泉。年已古稀。原有痰火之疾。正月初,因劳感冒。内热咳嗽。痰中大半是血。鼻流清水。舌苔焦黄芒刺。语言强硬不清,大小便不利。喘急不能睡,亦不能仰。以高桌安枕。日惟额伏枕上而已。医治半月不廖。孙诊之。两手脉浮而洪。两关滑大有力,知其内有积热痰火,为风邪所闭。复为怒气所加。故血上逆。议者以高年见红,脉大发热为惧。孙曰,此有余证。诸公认为阴虚而滋阴降火,故不廖,法当先驱中焦痰火积热,后以地黄补血等剂收功,可也。乃以栝楼,石膏各三钱,半夏曲,橘红,桑皮,前胡,杏仁,酒芩,苏子水煎。冲莱菔汁一小盏,一剂而血止。次日诊之,脉仍浮而洪大,尚恶寒。此因先时不解表,竟用滋阴,又加同边降下太速,以致风寒郁而不散,古热愈甚也,改以定喘汤,一剂而喘减。二剂而热退不恶寒,再诊之,两手浮象已无。惟两关脉鼓指,此中焦痰积胶固,不可不因其时而疏导之,以清中丸同当归龙荟丸共二钱进之。其夜下稠粘秽积甚多,予忆丹溪有云,凡哮喘火盛者,白虎汤加黄连、枳实有功。正此证对腔法也。与十剂。外以清中丸同双玉丸夜服,调理而安。
定喘汤,出自《摄生众妙方》为明代张时彻所著,共十一卷,刊于1550年,定喘汤传承至今以470年了。定喘汤主要由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芩,法制半夏组成,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症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现代临床中常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属痰热壅肺者。因此,选方用药辩证准确是关键。而处方药物配伍每个名方都有其特点,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考虑病位(脏腑)、病性(寒热)个体差异等等。定喘汤治疗的病位在肺,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本方宣肺药与降肺药相配,以适肺宣降之性;宣降药与敛肺药相伍,以利肺司开阖之职。白果在此方中为君药,但还需要臣药、佐使药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