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将军在藤县壮烈殉国后,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下死命令,一定要找回王铭章将军的遗

沐白史记鹿 2024-11-14 18:07:53

王铭章将军在藤县壮烈殉国后,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下死命令,一定要找回王铭章将军的遗骸,于是孙震便派出了一队精干战士,冒死潜入了滕县城,并且在红十字会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王铭章的遗体掩埋处,在夜色的掩护下挖出了王铭章的遗骸,并连夜把忠骸运回了徐州。 1938年,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日军侵略,中国大部分国土沦陷。那时候,消息闭塞,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只知道日子越来越难过。 滕县,鲁南小城,突然之间成了焦点,一个几乎没人听过的名字,一夜之间被写进了历史。徐州会战,国军节节败退,滕县成了挡住鬼子南下的一道关键防线。这道防线,说白了就是个血肉磨坊。 1938年3月14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扑向滕县。守城的,是川军122师,师长王铭章。武器装备差,兵员素质也参差不齐,但王铭章明白,滕县不能丢。死守滕县,就是死守徐州,死守中国的一线生机。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这是王铭章下达的死命令,也是他最终的决定。 鬼子的炮火猛烈,滕县城墙很快就被炸得千疮百孔。川军战士用生命和鲜血,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顽强地守住了阵地。战斗持续了四天半,滕县城内几乎成了人间地狱。 3月18日中午,滕县失守。王铭章,这位川军将士眼中的“王疯子”,力战殉国,实现了他“与城共存亡”的誓言。滕县保卫战,川军伤亡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他们的牺牲,为台儿庄大捷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扭转了战局。没有滕县的坚守,就没有台儿庄的胜利。 滕县保卫战的壮烈,凸显了王铭章将军的英勇,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场战役的重大意义。战火纷飞,尸横遍野。 王铭章将军在滕县西门外被临时埋葬了。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更何况是已经牺牲的将领。但王铭章的部下,不甘心让他们的师长曝尸荒野。 王铭章的副官李少坤,冒着生命危险,潜回滕县寻找将军遗体。鬼子戒备森严,滕县城内外都是鬼子的眼线。李少坤他们扮成普通老百姓,慢慢靠近城外。 一连几天,都无法接近掩埋地点。焦急万分之际,他们遇到了当地的农民刘兆福。以前两千块钱可不是个小数目,够普通家庭生活好几年了。 李少坤托刘兆福帮忙,找找王铭章的遗体。刘兆福把李少坤他们藏在家里,还找红十字会的人帮忙。费了好大劲儿,四月初终于找到了王铭章将军墓。死者已经过世两周多了,尸体腐败严重,无法辨认。 最终,是王铭章将军穿的旧衣服和几件私人物品,包括衣服上的纽扣和印章,证实了他的身份。消息传出,举国悲痛。蒋介石亲自致电李宗仁,高度赞扬了王铭章将军的英勇事迹,追赠其为陆军上将,并给予厚恤。 蒋介石为纪念王铭章将军,题词表达了崇高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即使是敌对阵营,也对王铭章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敬佩。 他们英勇抗敌,视死如归,展现了革命军人的风骨;为了民族大义,他们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这副挽联,字字千钧,高度概括了王铭章将军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王铭章将军的遗体先被运到徐州。徐州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仪式。 据说,当时选棺木的时候,副官李少坤看中了一副上等棺材,上面写着“棺中之王”。反过来念,就是“王之中棺”,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之后,将军的灵柩被运往武汉,数万人自发前往车站迎灵,武汉市电台连续三天播放哀乐,寄托哀思。 最后,王铭章将军的忠魂回到了故乡四川。沿途百姓设香路祭,场面极其感人。就连英法外国轮船都鸣笛并下半旗致哀,这在当时是极高的礼遇。 8月30日,灵柩抵达新都,万人空巷,举行了盛大的迎灵仪式和祭奠活动。九月一日,王铭章将军在成都新都县城西门外下葬。在新都,人们为王铭章将军修建了墓园,墓园门额上,“壮节殊勋”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少城公园里,王铭章将军的铜像英姿勃发,守护着成都这片土地。一个“王疯子”,一个川军师长,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抗日战歌。 王铭章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了激励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他的牺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悲剧,更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致、共御外敌的象征。 我们铭记他们,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记住历史,记住为民族解放付出生命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将一直鼓舞着我们,不忘初衷,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滕县保卫战的硝烟早已散去,但王铭章将军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他激励着我们,像指引方向的灯塔,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学习他,记住他的精神,并传承下去。 信息来源:《缅怀·致敬 | 抗日名将王铭章》

0 阅读:73
沐白史记鹿

沐白史记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