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英雄“大胡子班长”,战斗五天五夜负伤33处,胃被打穿,弹片穿肠14处,肺部打

沐白史记鹿 2024-11-15 17:01:48

老山英雄“大胡子班长”,战斗五天五夜负伤33处,胃被打穿,弹片穿肠14处,肺部打进4块弹片。仍然坚守阵地! 1987年老山前线,硝烟弥漫,枪声震耳欲聋。一个身影,胡须浓密,眼神坚毅,一次次出现在战火最猛烈的地方。 那是张茂忠,大家都叫他大胡子班长。那时,21岁的他正遭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这5天5夜的战斗,不仅考验着他的体魄和意志,也塑造着他的军人精神,更熔铸成了一种后来被称为“老山精神”的象征。 北京房山农村出生的张茂忠,童年过得不容易。家境贫寒,奶奶年迈,父亲体弱,母亲一人扛起家庭重担。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懂事的张茂忠初中毕业就辍学,下矿井当了采煤工。这份工作虽然收入可观,但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下,张茂忠感到越来越迷茫。他渴望阳光,渴望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 1984年,征兵公告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从小,他就想当兵,为国家做贡献。不管家人朋友怎么劝,他还是毅然决定当兵。他想要的,不是钱,而是军装,是保卫国家的使命。 新兵连的训练是艰苦的,投弹、射击、正步,每一项都挑战着身体的极限。张茂忠的腰椎因常年挖煤变得弯曲,站军姿成了他的噩梦。 他每天坚持加练,最终挺直了腰杆。轮训队苦得很,各种负重跑、战术演练,又累又考验人。张茂忠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过人的天赋,最终以全优的成绩结业,并被提拔为班长。 这不仅是对他的肯定,更是对他肩负责任的重托。 1986年底,张茂忠所在的部队开赴老山前线。老山,成了他一辈子都忘不了的地方。猫耳洞又闷又潮,到处是水,还爬满了毒虫。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消磨战士们的斗志,他们渴望战斗,渴望用行动证明自己。 1987年4月26日,张茂忠所在的排接管了18号阵地。这个地方是个三面受敌的低洼地带,是敌人攻击指挥部的必经之路,非常重要。 “有我大胡子在,阵地就丢不了!”张茂忠立下军令状,眼神中充满了坚定。战斗打响得猝不及防。越军趁着夜色偷袭,张茂忠迅速组织反击。 激烈的战斗中,副班长黄子国牺牲了。张茂忠擦了擦眼泪,端起机枪,继续战斗。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写下“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全排战士签名,表达了他们的决心。 激战正酣,一枚手榴弹飞进了战壕。危急时刻,张茂忠和王爱军一起冲了上去。爆炸声响起,张茂忠被炸伤,肠子流了出来。 他毫不迟疑地把肠子塞回去,继续打,直到昏过去。连续五天五夜的激战,战士们几乎没怎么吃喝睡,只吃过一顿饭,总睡眠时间不到十个小时。 张茂忠他们班付出两名战士的牺牲,消灭了六十多名敌人,成功击退了敌人的四十一波进攻。张茂忠一人就歼敌12人。 17岁的王爱军,为了救他,永远地留在了老山上。张茂忠伤得很重,浑身27处伤口,内脏也受了严重损伤,胃几乎被炸穿,肺和肠子都伤得不轻。在北京治病,做了好几次手术才捡回一条命。 1988年,他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获得诸多荣誉后,他依然留在部队,一直到2015年才转业到人民防空办公室。 即便身体伤痕累累,他依然积极参与国防教育、扶贫助学等活动,用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张茂忠的故事,是老山精神的缩影。 这种精神,是忠诚、勇敢、奉献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和平年代,老山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如今,老山战役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大胡子班长”张茂忠的故事却一直在流传。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

0 阅读:34
沐白史记鹿

沐白史记鹿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