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张老师聊天。 张老师喜欢打乒乓球,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与他打过几次,

孙仕满 2024-11-15 08:26:25

有一次我和张老师聊天。 张老师喜欢打乒乓球,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我与他打过几次,他说我们到了这个年龄再打乒乓球,原来的野路子,都是自己琢磨着打,要想提高水平很难。用他的话说,越练越难提高,如果和专业球员打球,根本无法对抗,用他的话说,自己傻练还不如不会打球的人,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提高得快。越觉得打得不错的,越难以改正与提高。 这话,有道理。要相信专业,如果只是平时打打球锻炼身体,无可厚非,但是要想打出高水平,一定要经过专业化训练不可,并且越早越好。 岂止是打球,做任何具有专业性的工作都如此。 由此我想到了年轻教师成长。很多年轻教师参加工作以后,一般是摸索着做教学常规,照着别人的样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考试与评价,看起来很简单,真要把要求和教学行为结合起来,就很难。 大多数教师教学潜意识里是按照自己上学时教师教学的方法,如果没有刻意改变的意识,基本上与他认同的老师一致。也有一些教师,听了几节公开课,看看名家如何上课的,模仿了人家的形式,至于背后的理念,很难洞察。 因此,对于年轻教师的成长,学校要建立成长帮助机制。有的学校建立了师徒结对制度,备课、作业设计,都要跟在骨干教师背后,先听课再上课,骨干教师经常指导。虽说这一两年比起其他教师需要多做很多工作,但是正是因为这手把手的指导,能够让年轻教师很快适应环境,实现业务的快速提高。 有的地方招考了教师,往往会把刚招考的年轻教师放在偏远的学校,目的是为了锻炼锻炼,可是这样做不仅业务缺乏细致指导,就是在管理上也较为松散。看起来是自由发展,其实是没有目标的散漫,几年之后,适应了环境,有了一套应付工作的方式。等参加工作十年左右,意识到业务上与同龄人的差距,再想提高,改变起来已经特别困难。

0 阅读:26
孙仕满

孙仕满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