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怪事:林罗发电报,毛主席20天没回复,一大将出面解决问题

新新史界 2024-04-09 09:42:54

笔者在阅读《毛泽东军事文集》时,发现了一桩怪事,由于此事涉及中央和东北野战军,所以没有下一时妄断。后经详细考证,才确定这一情况属实。

什么情况呢?

简单来说,在1948年8月间,中央和东野闹了点不愉快,一向宽仁的毛主席为此气的不轻,甚至一度不想“搭理”东野,最后还是林、罗两人请出一位老资历,才结束此事。

东野和中央之间发生了什么?这名老资历又是谁?

一,东野犹豫不定

1948年7、8月间,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各大野战军攻城略地、士气极其高昂,比如西野的沙家店战役、中野的襄樊战役、华野中野联手拿下的豫东战役。

为配合解放大局,中央电令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扩大我军在东北的优势。

按理说,东野兵精粮足,又有林、罗两位元帅坐镇,不该落于人后。但在接到中央命令后,东野犹豫不定,迟迟不肯动身南下。

林、罗(主要是林)对此给出的解释是:东野如果南下,极可能吸引傅作义部出关支援东北,所以应要求华北杨成武、杨得志两兵团先行出兵,吸引傅作义。

东野意思很明显,华北不动我不动。

二,二杨出动

东野的态度虽然不讨喜,但是其不肯南下的原因也确实应该考虑,中央在听完林、罗解释后,也是要什么就给什么,立即电令二杨准备行动,由杨成武兵团担任主攻方向,进攻归绥、集宁。杨得志兵团在承德、北平线一带作战,配合杨成武。

华北虽然造出了不小的声势,但主角毕竟是东野;中央有求必应、二杨不辞辛劳,想的还是要东野出兵南下。

当时的杨成武兵团虽然名为兵团,实际兵力甚至比不上东野的两个纵队,而且要长途奔袭,后勤补给难以维持。

毛主席明白其中道理,所以特意给东野发了封电报,明面上说清二杨情况、催促东野出兵,实际还有一层意思是:你提要求可以,但不要不顾他人难处。

三,东野又提理由

林、罗在接到毛主席电报后,立即表示同意出兵:派出第十一纵队。至于东野主力,仍不能先动。

说实话,这个决定真有点不顾二杨死活的意思。

杨成武、杨得志在华北面对傅作义装备精良的几十万大军,尚且不惧,累死累活只是为了给东野打辅助,即使最后有功劳,大头也算不到二杨身上。

本该是主力的东野,却再三犹豫,就是不肯动身南下,怎么能不让华北弟兄部队心寒。

此时的毛主席,也有点严肃了,他再次回电林、罗,要求东野必须马上出兵。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出现了。

8月11日,林、罗致电中央,声称:东野主力不动,主要原因并非是等杨成武兵团先动,而是东北发生水灾,道路堵塞,而且粮食也还没有备足。

至此,毛主席再也按耐不住,当即回电狠批东野,由于内容较多,本文简单罗列了几点:

第一, 东野以粮食不足为借口,然而中央两月前就已要求准备粮食,东野一直没有重视此事;

第二, 东野一拖再拖,起初要求杨成武先动,现在又改口没有这个要求;

第三, 一直延误战机,如果杨成武孤军作战遇险,华北战局不利,你们东野又将如何?

(注:此封电报名为《务必专注可能从东北大量转移之敌》,时间是1948年8月12日,各位如有兴趣,可以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四卷563页查看)。

四,林、罗请出老资历

眼见毛主席动了怒,林、罗等人赶忙回电解释,然而电报如同石沉大海,中央始终没有回应。

从8月13日到9月3日间,毛主席共对各野战军做出指示电报11封,其中仅有一封提及东野,还是在指导杨成武部队时,顺带提了一嘴。

能说是毛主席故意不回复东野的吗?有可能但也不确定。

当时华野正忙着准备济南战役、中野也要时刻提防敌援、华北杨成武已经行动,这些都需要毛主席居中调动,他老人家每天忙的吃不上饭。

这样的情况,东野还要添乱,电报一封又一封的来回推脱扯皮,换谁来,谁都有点意见。

林、罗自知闯了祸,各种方法都试了无果后,只得请出军中一位老资历,联名再给中央发去一封电报,没想到毛主席很快就回了电,而且态度亲切、指示非常详细。

电文如下,请注意开头林、罗、谭中的“谭”字。

这名老资历就是有着“及时雨”之称的谭政,他当时担任东野政治部主任,可以算得上东野三把手(另有一说是刘亚楼为三把手)。

谭政有何神奇的地方呢?这还要从他和毛主席早年的经历说起。

井冈山时期,毛主席曾担任红四军前委书记,部队给他分配了一位秘书,此人正是谭政。当时的前委班子十分简陋,经常只有毛、谭两人在里工作,所以谭政很快就成为毛主席的得力助手。

由于毛主席一边要带领部队打仗,一边又要写报告,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报告字迹难免有些潦草,而这些潦草的地方,都需要谭政工整清晰的誊抄出来。

如果遇到后期还需要修改的文稿,修改多少次,谭政就要誊抄多少次。即使任务再多,谭政也从未出错,毛主席对此十分赞赏,多次称赞谭政可靠。

后来,谭政因工作需要,改任团党委秘书,并很快成为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一次,毛主席遇见谭政,两人在交谈时,毛主席笑道:“谭政—“谈政”,名副其实喽”。

正是基于毛主席对谭政能力的信任,在他见到东野发来的电报后,才会心一笑,很快就回电指示,东野和中央的一点小波折才就此消失。

2 阅读:268

新新史界

简介:半路出家的中国史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