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4月30日,71岁的梁实秋和妻子程季淑前往西雅图购物,突然一个临街的梯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26 15:05:36

1974年4月30日,71岁的梁实秋和妻子程季淑前往西雅图购物,突然一个临街的梯子倒下砸在了程季淑的身上,梁实秋惊慌失措,在众人的帮助下,终于将妻子送到医院,但是依旧没能挽回妻子的生命,这让他悲痛欲绝。 现代著名散文家与翻译家梁实秋,以其文学才华广为人知,而程季淑则是他人生中的挚爱与坚韧同行者。 他们的爱情与婚姻跨越了战乱与漂泊,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 程季淑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聪慧而温雅。梁实秋则出生在北京,自小才华横溢,醉心文学。 两人虽然同为新式教育的受益者,但他们的婚约却始于父母包办。在那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年代,程季淑与梁实秋最初并未对这段未曾谋面的婚姻抱有期待。 梁实秋出于好奇,主动写信介绍自己,希望能与程季淑一见。 彼时的程季淑,并未将这封信放在心上。然而,随着两人的书信往来渐多,再到后来正式见面,彼此的兴趣与气质让他们深深吸引。 这段包办的姻缘,在彼此的了解中,逐渐变成了一场自然而然的相知与相爱。 1923年,梁实秋获得赴美留学的机会。程季淑鼓励他前往,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两人在上海码头依依惜别,梁实秋赠给程季淑一块手表,象征他对时间与诺言的承诺。 程季淑回赠一方手帕,上绣“平湖秋月图”,寄托她的思念与祝愿。 远赴重洋的梁实秋,在异国学习与生活,但始终未曾忘记与程季淑的约定。 三年之期未满,他便急匆匆地放弃了拿到硕士学位的机会,返回国内,与程季淑完成婚约。 1927年,梁实秋与程季淑在南京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即便连结婚戒指都找不到,程季淑依然坦然一笑。 婚后,他们甚至将结婚证付之一炬,因为对他们而言,爱情已然比纸上的形式更为重要。 婚后,梁实秋继续从事教学与文学创作,而程季淑则成了他背后的支持者。 他们共同阅读、写作,分享生活的琐碎与安宁。在战乱频仍的年代,这份彼此陪伴的静好显得尤为珍贵。 婚后五年间,程季淑为梁实秋生下了四个孩子。 然而,1933年,一场猩红热袭击了这个家庭。四个孩子无一幸免,全部感染了病症。 程季淑日夜守护在孩子身旁,为他们喂药、看病,倾尽全力保护这些幼小的生命。 尽管如此,二女儿还是没能熬过疾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失去孩子的痛苦如同利刃刺入他们的心灵,在女儿葬礼当天,程季淑虚弱得连房门都无法迈出,梁实秋独自为孩子料理后事。 这场沉重的打击,让他们的家庭多了一份痛楚,但也让夫妻间的情感更加深厚。 程季淑在艰难的岁月中继续支撑起家庭,而梁实秋则从文学中汲取力量,坚持完成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工作。 抗日战争与随后的国内动荡,迫使梁实秋一家辗转多地,从南京到四川,再到广东,最终在台湾落脚。 在半生的流离之中,程季淑始终陪伴在梁实秋左右,为他整理书桌、修订文稿,悉心照料他的生活。 而梁实秋则将心血倾注于文学创作,尤其是对莎士比亚的研究与翻译。 1967年,梁实秋的《莎士比亚全集》出版。 这部历时三十年的译作震动文坛,成就了他作为文学翻译家的辉煌。 他坦言,这份成功不仅属于他自己,也属于程季淑。 正是她几十年的守护与支持,让他得以专注于文学事业。 1973年,梁实秋与程季淑卖掉台湾的房子,前往美国西雅图,与女儿同住,准备在那里共度晚年。 但是,命运的安排却让这对携手半生的夫妻再度面临离别。 1974年4月30日,对于梁实秋来说,本该是平淡无奇的一天。 71岁高龄的他,和相伴一生的妻子程季淑一起,前往西雅图購物。 两鬓斑白的夫妻漫步在街头,享受着共度晚年的闲适时光。 谁曾想,噩耗突然降临。 就在两人经过一处建筑工地时,一个临街的梯子突然倒下,重重地砸在了程季淑的身上。 梁实秋大惊失色,他从未想过,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会在转瞬之间遭此横祸。 在旁人的帮助下,梁实秋手足无措地将妻子送到医院急救。 但天不遂人愿,尽管医生竭尽全力抢救,程季淑的生命最终还是没能延续下去。 梁实秋痛彻心扉,怎能接受与妻子永别的事实? 他恍惚觉得这一切不过是一场噩梦,然而触目所见,却是病床上妻子冰冷的遗体,再也不能睁开双眼,回应自己的呼唤了。 梁实秋含泪为爱妻送别,将她的遗体从美国运回台湾,安葬在槐园。 他在墓前久久伫立,往昔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自1927年成婚以来,夫妻二人相知相守近半个世纪。 尽管命运多舛,他们一路走来艰难曲折,却始终不离不弃,矢志不渝。 而今,天人永隔,梁实秋感到万般悔恨和不舍。 他为报妻子毕生奉献之恩,写下《槐园梦忆》一书,诉说二人的情感历程,抒发忆妻之情。 时光荏苒,红颜未老,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往事如烟,梁实秋字里行间流露的哀思,令人动容。 "五十余年来,季淑以全部精力感情奉献给我,我何以为报?"梁实秋发出的感慨,道出了对亡妻的深深眷恋。 槐园一别,阴阳两隔。 纵使笔下千言万语,又怎能倾诉尽心中万般柔情?梁实秋唯有以书为祭,以文寄哀,告慰亡妻在天之灵了。

0 阅读:66
从南谈历史啊

从南谈历史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